APP下载

当凛冽的风吹过我们的生命
——读《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的面前》

2021-05-28徐庆群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马哥北漂老师

文/徐庆群

《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的面前》小马哥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与小马哥的交情,最先缘于他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的主持人。几年前的一场读书会,紧急需要一位主持人,我请好友推荐,他推荐了小马哥。由此我们相识。

那场读书会后,我彻底被他与众不同的声音征服了。他的声音不是从“学院”里传来的,是从遥远的地方带着一路风雨或许晴空、一路荆棘或许艳阳铿锵而来的。他的声音里充满故事,每个声纹里都是满满的故事。

直到我拿到了他的书《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来到你的面前》,方才找到答案。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的故事里其实有我、也有你。

“有那么几年,曾经的同学或工友来北京出差、旅游,我所在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成了他们必到的地方,仿佛这也成了一个旅游景点。他们在参观完我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看完传说中的直播室后,总会说一句:原来你真的在‘中央台’做播音员,不是修车啊。”小马哥在书的开篇这样写道。

是的,小马哥以前不是播音员,而是修车工;不是在中央台,而是在戈壁大漠;不是大学生,而是初中肄业。

那他如何走进广播电台,走到我们面前?仅仅是“走运而已”?

“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正在捧着一本书”

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走运”的故事。

首先是他的师傅老章。“我成为修车工的那一年,他28岁。”在小马哥的眼里,老章是与众不同的,“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他正在捧着一本书,在班组休息室里认真地在读。”这段描写让我想起我曾经的一位老领导、经济学家周为民先生。他说,他16岁进工厂当学徒,休息时工友们打扑克、说笑玩闹,只有他捧起《资本论》。听到周老师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二十来岁,大学刚毕业,正处在人生的迷茫期。现在想来,在过去的二十年来,周老师的这个故事总是在黑暗和泥泞的时候照亮我。

“老章是第一个肯听我诉说的人。很多时候,我热切地跟他诉说内心的渴望及烦忧,老章就静静地听着。老章不嘲笑我,也不鄙视我,他和我一样,心里也住着一个爱做梦的孩子;他和我一样,在内心深处,渴望着摆脱当下的生活状态。”在小马哥的心里,老章是温暖的、善良的。因为“别的师傅都爱使唤徒弟,让徒弟洗自己那沾满油污的工作服,还有那用脏的油腻腻的手套,然而老章却不会,他总是对我亲切地说:‘你还是个孩子’。” 老章还总鼓励他多看书,他说,“没有白读的书,以后总会有机会用到”。老章相信他“肯定能走出戈壁滩,到那外面的精彩世界”。

因为老章,小马哥渐渐地不再那么自卑了。“那些无数个早起练声的日子,那些不知被我翻过多少遍、角都已经翘起的理论书籍,为我的胸膛注入了鲁莽但无畏的力量。很快,我得到了在故乡县城小电台做兼职业余主持人的机会,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无异于黑暗中璀璨的启明星,它为我乏味单调的修车生活点亮了一盏不灭的指航灯,照亮了我迷茫混沌的心灵。那颗被我冰风冷藏的梦想种子,终于在春天春风雨露的润泽中渐渐萌芽。”

终于有一天,小马哥怀揣着企业转制补的三万多块钱,离开新疆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

“像你这么珍惜学习机会的学生,我一定会帮助你完成学业”

“初到北京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带来的生活费,在交了房租后便所剩无几,尽管我节省一切必要或者不必要的开支,依旧日日拮据,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几乎将我最初的热情和满腹的壮志消磨殆尽。”小马哥比我年长几岁,但是我们都是从那个“北漂”年代走过来的。我想说的是那时的“北漂”与今天的“北漂”是不一样的。那是2000年左右,“北漂”还是一个新词,“北漂一族”还是新生代。城市还不像如今这样包容,在北京只有身份证不行,还得有暂住证。警察会突然在某个你正熟睡的晚上破门而入,查你的暂住证。城乡接合部与出租屋,警察与手电筒,梦乡与惊恐,用今天的一句话叫“伤害性不强,侮辱性极大”。我记得有一次,警察走了,我抱着被子大哭,是他们突然打断了我那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的梦吗?!

小马哥在书中讲述了他初来北京时的住宿问题。“住宿的问题,是一个同乡帮忙联系了学校负责管理宿舍的老师。也还幸运,恰好正值暑假,宿舍空余的床位较多,我便很顺利地住进了学校。”但是同宿的其他同学对他并不友好。他们意图用通宵玩闹、喝酒撵他走。有一天晚上,小马哥实在受不了他们的吵闹,就在操场上待了整整一夜。这一夜让小马哥思考了很多,他在书中没写他有多难受、他痛哭流涕,而是写道:“我必须要让他们接纳我。”于是从那天起,起床后他就主动收拾宿舍,打好开水。午饭时,舍友们还没有起,他就帮他们打好饭。慢慢地,舍友对他转变了态度。

人,有了栖身之所,心和灵魂也就安定了许多。

28岁那年秋天,小马哥终于考上了梦想的学校,成为中华女子学院播音专业大专班的一名学生,也是中华女子学院历史上第一批男学生中的一个。在这所学校里,他遇到了人生里的第一位伯乐——葛兰老师。

那时候的小马哥,虽然已经喜欢播音主持很多年了,但从专业角度来看,还有很多语音问题没有解决。葛兰老师一面不断地鼓励他,一面又不断地纠正他的语音问题。在了解到他的生活情况后,还经常在课余给他介绍各种配音的活儿。正是在葛兰老师和宿舍兄弟们的帮助下,他每月都能赚到一些钱来补贴生活。但是,在基本保证日常伙食开销以后,没有钱来交学费了。“记得那一次,去葛兰老师家吃饭,我满腹惆怅地吃着,满脑子都是怎么能筹到学费,却没想到,葛兰老师竟然对我说:‘小马,你平时学习很努力。生活上又很简朴,这些我都看在眼里,像你这么珍惜学习机会的学生,我一定会帮助你完成学业,学费你不用再操心了,我已经向学校申请减免了你的学费,你就只管好好学习吧!’那一刻我觉得整个世界都豁然亮了起来,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小马哥还在书中讲述,每到周末葛兰老师就把他们几个能吃的小伙子叫到家里给他们包饺子、炖肉吃。见他们住在地下室里,潮湿阴暗条件较差,就自己掏钱帮他们租了楼房。他说,在葛兰老师的帮助下,两年时间他从一个莽撞的门外汉逐渐走上了播音专业的正轨,文化课成绩也从入学时的最后一名成为全班第一名。

我曾在中华女子学院讲过一个学期的“社会活动主持人”的课程。读到这段的时候,我感到非常亲切。我没有和葛兰老师接触过,但是她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播音员,为播音艺术的发展、播音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认识小马哥以来对他专业和人品的了解,让我感到他从葛兰老师那里不仅学到了专业更学到了做人。2020年,我们邀请小马哥参加全国科技活动周“科学之夜”的演出,请他带领医护人员、大学生和社区志愿者朗诵诗歌。演出前的几次彩排,他都按时参加。天气热,他每次都拎着演出服乘坐公共交通风尘仆仆地赶来,自己不仅一遍遍地练习,还指导同伴。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优秀主持人,在专业面前、在演出面前,他像一个毕恭毕敬的小学生,那份谦逊让人感动。

小马哥(本名马宗武,左一),现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主持人,主持文艺之声《品味书香》、中国之声《千里共良宵》等节目

“在故乡修车的十年中,我遇到了广播和书籍”

那年十一月,乌鲁木齐的冬天异常寒冷。

“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我走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我不敢直视他的眼睛,我听得见自己的心跳,然而我却不得不开口说:我要退学。”

父母先后离世,对于16岁的少年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不想给已经到了成家年龄的哥哥姐姐增添生活的负担,因此小马哥再也无法安心读书,打算用单薄的肩膀扛起自己的生活。他去打工,去了汽修厂,并且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乌尔禾、达坂城、克拉玛依,高大的井架,无人的旷野,肆虐的风……但是在艰苦、寂寥的环境里,小马哥给自己建立了一个精神的“世外桃源”。“我远离那些打牌喝酒的同事,一个人,捧着心爱的收音机,躲在别人看不见、听不见的地方,疯狂地收听着来自电波那头的声音,疯狂地畅想着自己别样的人生,疯狂地跟自己说话,疯狂地模仿着电波里的声音。”

幸好,世上还有书和广播,灵魂才有依傍和快乐。

想到我小时候,生活在乡村的我们每天早上都被收音机叫醒,“鹤城之乡为您广播”;晚上我们写完作业,就围着收音机听评书联播。是广播打开了我们姐妹的梦,牵引着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世界。

“戈壁滩上,那个试图躲避同龄人,躲避熟悉的环境,整天被疲惫包裹、被汗水浸湿的少年;那个把播音当成青春的出口,在月光下一个又一个节目仔仔细细地听完,然后一字一句地说给自己听的少年。”小马哥在书中这样写道,“多年后,我是如此感谢他的选择、他的坚持。”

我们都应该感谢他的选择、他的坚持,我们才可以听到这么好的节目:《品味书香》和《千里共良宵》,听到小马哥那富有穿透力的声音。那声音里,全是生命、全是烟火。

在这本书中,他不仅写了老章、写了葛兰,还写了亲情、写了爱情,写了生命中遇到的很多人与事。我以为,在所有的故事里,小马哥向我们张扬的就是两个字——“当岁月穿过人生的斑马线,当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命运的十字路口,当凛冽的风吹过我们的生命……”我们胸中始终不能被扑灭的那团火——叫作:梦想。

一个人有梦想,就有出路。

一个民族有梦想,就有希望。

在梦想的照耀下,生命永远年轻,百岁依旧青春!

推荐阅读

全球科技创新与大国博弈安德鲁·B. 肯尼迪中信出版社 2021年4月出版

今天,创新日益超越国界,人才跨境流动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跨国公司对海外高科技设施的投资也越来越多。在这个新世界里,美国在技术上的地位越领先越需要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其特别重要的合作伙伴。

本书以创新全球化为出发点、围绕高科技的发展,阐述美国、中国及印度在拥抱创新时的应对策略。长久以来在世界舞台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面对人才的跨境流动和研发活动的全球化将作何反应?在移民与反移民的浪潮中,美国政府该如何抉择?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新兴大国如何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新机遇?中国和印度如何为发展本国经济吸引优秀人才?本书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

心香花环陆树林五洲传播出版社 2021年1月出版

本书是原驻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基斯坦大使陆树林的诗歌和文集,既是陆树林大使文学创作的阶段性总结,也是中巴两国人民友谊的珍贵回忆和历史见证。作者将诗歌融入对巴工作中,在巴基斯坦社会各界广泛开展“诗歌外交”。

心香一卷恒久远,友谊花环代代传。本书用生动的文笔叙述了中巴两国间外交方面的逸闻趣事,记录了为中巴外交作出历史贡献的相关人物,同时展示了巴基斯坦的深厚而独特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内容。巴基斯坦人民常向尊贵的客人或远道回归的亲人献上花环,因此书名定为“心香花环”。

猜你喜欢

小马哥北漂老师
台湾影视人的“北漂”路
I LOVE SPIDER—MAN
北漂
一点不能“差”
三只手
这样过生日
给鸡添腿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