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UbD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1-05-27黄艳婷吴文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3期
关键词:逆向设计生物教学初中

黄艳婷 吴文华

[摘 要] 2018年1月宜昌市正式出台新中考政策,传统的依据考纲确定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单纯机械记忆的教和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UbD模式中创造的“逆向教学设计法”使教学致力于发掘大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持久、可迁移的理解,为新中考背景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金鱼的影响”实践,进行逆向教学设计,对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初中生物课堂可以采取一种新的可实行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UbD模式;逆向设计;初中;生物教学

[作者简介] 黄艳婷(1992—),女,湖北宜昌人,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生物学教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学教育;吴文华(1967—),男,湖北武汉人,博士,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3-0095-04  [收稿日期] 2021-01-29

一、引言

伴隨宜昌市新中考方案的实施,生物课程由原来的“合格考”变成“等级计分”而进入中考科目。从宜昌市2019年生物中考试卷分析来看,考核内容越来越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情境化的运用,而不是刻板回忆和僵化的再现,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更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研发现,目前的生物教学设计主要存在着备课脱离课标、教学内容呈现知识堆砌和活动堆砌两种导向、教学目标与课堂实施脱节等问题。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一直都在努力寻求更优化的教学设计。

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编写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呈现了进行UbD设计的步骤,为教师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教案模板,该书利用各学科领域内具体的案例,解释了逆向设计的基本原理,对“理解”“大概念”等词汇进行了比较透彻的阐述,为教师设计和建设课程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1] (P36-49)。我们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之上,尝试将该教学设计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和实践进行结合,期待相关教学中的问题能有所改善。

二、UbD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一)UbD模式的含义

UbD是Understanding by Design的简称,从字面上来看是通过教师教学设计来促进深层次的理解。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设计,被学者称作“逆向设计”[2]。与传统的“目标—活动—评价”式的教学设计不同,UbD模式框架下的教学设计是将目标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以目标定评价,以评价调整教学活动。

(二)UbD模式的特点

1.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国家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所获得的有关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行为的一种描述,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要求[3]。也就是说,课标明确了学生经过学习后要达到的结果而非达到教学目标的路径,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倡导因材施教。UbD教学模式下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求教师深度解析课程标准,在考虑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对课标精准细化,完成“课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多重转化,在这样的模式下,目标先于内容而存在,教师根据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教材变成教学路径上的工具。在转化课标的过程中,教师会认真思考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两者在参与教育过程中均为独立的主体。

2.评价设计优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在一线教学中,大多教师都是在教学活动设计完成后再进行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教学评价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学中各个因素呈现线性关系(图1)[4],而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受到了教师、学生、环境、目标、评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因素之间彼此关联,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综合模式(图2)[4]。而UbD模式将评价放在活动设计之前,进行评价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体现以学生为本。并且,这样的评价作用不再是单一地检验学习结果,而是预估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时应该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表现。为了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评价,教师要不断地思考问题,整合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完成整堂课。因此,这种贯穿整个课堂的评价既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

3.为促进理解而教。早在19世纪80年代,法国教育家梅耶对“理解”作了一定的诠释,他认为理解就是学生能够创造性地使用已有的信息解决迁移性问题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后,加德纳依据“多元智力”的理论基础提出“为理解而教”,认为教育应该有更长远的目标,就是学以致用,如果没有理解“学”的内容,就不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况中,脑中就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UbD模式中,威金斯为了厘清理解的含义,从多个侧面的视角去界定达到理解的标准,即理解六侧面(表1)[5]。

从表中可以看出,威金斯对理解的定义不仅涉及认知还兼顾了情感,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各个侧面的定义比较抽象,而且其含义也有所重叠。浙江大学教授盛群力在结合布鲁姆目标分类的基础上将理解定义为三个维度:学生应该掌握知识和技能;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学生能有效地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对于理解的定义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储备上,只有当学生真正开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创造时,才算真正理解了。UbD的宗旨便是为促进理解而教,评价的设计和活动的设计都是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服务。

三、UbD模式下的教学案例

UbD模式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不仅仅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需要有明确的操作步骤。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考虑到目标、活动、知识、评价,根据UbD的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时应按照下述三个阶段进行(图3)。

根据威金斯与麦格泰对上述三个阶段内涵的解释[6],我们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金鱼)的影响”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进行了相关教学设计(表2),并进行了实践探索。

四、UbD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和反思

(一)实践过程

本次实践从2019年9月持续到2020年3月,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实践前期(2019年9月)。通过对作者所带七年级四个班级的9月考试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选取其中成绩无明显差异,班风、学情相似,人数相同的两个班级701和704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01为对照组,704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至第三单元第五章内容,按照UbD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案例(表2)模式进行教学设计。

2.实践期(2019年10月—2019年12月)。利用每周集体备课,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说课的形式呈现给组内教师,由组内教师提出意见后进行修改。两个班级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相应的课时教学设计并进行授课,在实验班级采用基于UbD模式的教学设计,对照班级采用传统模式的教学设计,两个班级的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控制一致。在实践过程中,注重收集学生课堂内外的表现型证据,并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实践结束,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堂考试。

3.实践后期(2020年1月—2020年3月)。汇总整理并分析实践前后的学生成绩,探讨实施UbD教学模式的效果,反思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学效果

通过对学生进校初的月考和试验后的测试成绩进行差异性检验等分析,相关结果表明:

1.传统的教学方式和UbD教学设计对研究对象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其中,对照班平均成绩从58.43分提高到61.15分,增长4.66%(P<0.001),实验班平均成绩从59.75分提高到68.20分,增长14.14%(P<0.001),实验班平均成绩的增长率和净成绩的增长分别是对照班的3.17倍和2.10倍(P<0.05)。

2.对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分析结果表明,UbD教学设计对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分布状态造成了明显影响,对实验班级而言,学优人数从7.5%提升至27.5%,增长率是对照班的4倍;同时,学苗人数从47.5%降低至32.5%,降幅比率是对照班的3倍。进一步分析表明,实验班学优均分进步值2.97分,是对照班的14.85倍;学苗进步值5.06分,是对照班的3.47倍。两类学生进步的绝对分值表明,学苗的进步更加突出,说明UbD的实施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帮助更大。

(三)教学反思

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表明,UbD模式的实施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具有更大的意义,对“学中”和“学优”的影响并不是那么明显。针对结果的反思及调研发现,作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中“学苗”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流程的布局、作业的编制、问题的难度更加偏向于“学苗”。而“学优”和“学中”进步不明显,一方面说明他们本身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另一方面说明新模式在课堂知识的扩展迁移和课堂问题的设计上没有起到培养他们思维的作用,这也反映出作者的教学设计需要更加完善和细化,比如在问题的设置层次、提问的方式、提问时间、如何追问等方面需要更多地思考,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关注的偏向性上要有更加系统的谋划。

本次研究只是选取了两个班级进行试验,样本容量小,进行设计的课程都是新授课,对于复习课及其他年级的课没有探讨;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管理等因素没有排除,而且考虑到教育公平,实验进行的时间也不长,因此,结果具有局限性。

五、结语

UbD模式是当今重要的教育论题和教育模式之一,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但是对于其有效性还需更深入地探究。

在UbD模式的实践中,不同层面学生的进步不是一致的,这也提醒作者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课堂管理的策略,全面关注、分层关注,也要个体关注。

关于UbD模式如何有效提升“学优”和“學中”对象的学业和课堂参与度的问题,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加强探索。

UbD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也需要借鉴其他教学模式的经验,需要参与者自身做出更多的反思、研究、实践并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真正适配核心素养的UbD模式,而不是盲目迎合。

参考文献

[1]Grant Wiggins,Jay McTighe.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长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朱熠.有效外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UbD模式[J].科技视界,2017(6):170+187.

[3]覃创,严忠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观察,2019(26):14-16.

[4]林敏.评价优先的逆向教学设计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3(34):40-43.

[5]陆凯莉.基于理解六侧面的探究活动设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6]张婷.UbD理论在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中应用研究[J].绥化学报,2020(1):19-23.

Abstract: Yichang City officially introduced the new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policy in January, 2018.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combines teaching contents based on the syllabus with students simple mechanical memory is not applicable anymore. The “reverse teaching design method” created in UbD model makes teaching devote itself to exploring big concepts and helping students to obtain lasting and transferable understanding, 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cultivation of discipline core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paper takes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non-biological factors on goldfish” as an example, conducts reverse teaching design, and analyzes the teaching practice results, so as to provide a new feasible teaching mode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UbD model; reverse design; junior high school; Biology teaching

猜你喜欢

逆向设计生物教学初中
核心置换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逆向设计在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