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2021-05-27王莹
王莹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一、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六个下功夫”。一是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指明灯和方向标,人生没有目标与理想,就如同随波逐流的漂流瓶,浑浑噩噩,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在这个新事物不断涌现、众多诱惑层出的时代,很可能深陷其中、误入歧途,必将阻碍日后发展。近年来,随着毕业生的增加,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加以正确引导,一方面,及时规范和纠正其偏差与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鼓励大学生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相结合,并为之努力,发挥迎难而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是在培养受教育者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厚流光,值得每一代尤其是新一代年轻人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从哪里来?就从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来。在《傅雷家书》中,傅雷称傅聪为“祖国的儿子”,希望他具有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灵魂,希望他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珍惜时间、苦行修煉,为祖国作贡献。这封家书不仅是家书,而且对当代青年人提出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在鸦片战争时期,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带走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物珍藏,更是中国人强大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但如今,随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更加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新时代的大学生,既拥有时代发展创造的难得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爱国主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明确自身定位、认同民族身份、增强民族自豪感,要把爱国情怀落实到实践行动中,献身祖国,服务人民。三是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人们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古人常说,用人讲究“德才兼备”,可见品德的重要性。德是才的前提,一个人知识上的缺陷可以用道德来弥补,但道德上的缺陷无法用知识去弥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品德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四是在完善知识体系上下功夫,文化知识是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一种间接的社会经验总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知识的增长。一方面,大学生应认真学习,与老师良性互动,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加强巩固,做到最大化吸收所学知识。另一方面,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大学生应提高主观能动性,在正常上课学习之余,主动多读书、读好书,提升思想素质和知识文化水平。五是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指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就举世瞩目,这与中国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是密不可分的。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该斗志昂扬、满怀信心,做时代的弄潮儿。六是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要在强化学生品德认识、启迪学生智力智慧、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完善学生审美鉴别体系、弘扬和尊重劳动精神等方面下功夫。
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中创新
“取精华,去糟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传统的、基础的教育方法是“压舱石”,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需要在继承中创新,离开了基础,创新便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有以下几条。其一,理论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教育法就是教育者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主动向被教育者灌输必要的政治理论,逐渐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精神品德素质,从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基本方法。实践锻炼法则要着重培养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以及素质能力,量体裁衣提供实习锻炼岗位,提升工作能力,积累社会经验。其二,榜样示范法。树立人物典型,宣传先进事迹,逐渐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有众多先进的典型事迹,其影响力、感染力、号召力不可小觑。高校除了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外,更应顺势而为,利用好互联网等现现代传播媒介,定期播放典型性、先进性、示范性先进人物事迹,宣传先进思想,形成敬榜样、爱榜样、学榜样的校园风气。其三,形象教育法。它主要通过文学艺术等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以直观化、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对受教育者产生深刻影响。与其坐而论道、照本宣科,不如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调动受教育者的感官,使其真正融入到优秀作品中去。如“一堂好课”“感动中国”等文化思想教育类节目,不需要过多感动精致的话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呈现在受教育者面前,就已经成为一堂名副其实的、生动的思想政治课,这充分体现了用优秀的艺术作品鼓舞人、以优秀的文化教育人的重要意义。这种形象教育方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生硬的、强制的、被动的灌输方法,而是在教育的美感中实现对生活的感悟,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潜移默化、深入人心。其四,寓教于乐法。从字面上来理解,寓教于乐是指把教育寄予在快乐里,是在教育过程中采取能够启迪大学生思想,活跃大学生思维,激发大学生兴趣,使他们在轻松自由环境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一种方法。寓教于乐法一定要把握好娱乐的高雅性,只有在高雅的娱乐环境中,才能真正强化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相反,处在一个低俗的、不健康的娱乐环境中,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道德素养无益处可言,甚至会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误入歧途。所以,寓教于乐,一定要运用阳光健康的娱乐活动,切实促进娱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的教育对象多元化、范围领域宽广化、影响作用深刻化,其特性决定了必须由人来做这项复杂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造一批又一批服从党的领导、高素质的、有担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的高校是党的高校,是社会主义特色的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2]。党的领导是全面性、整体性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把握不好政治方向性,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则会使受教育者误入歧途,故此,要把党的领导放在首要的、根本的的位置上。思想政治教育要搞清楚“為谁培养人”的问题,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我国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在新形势下,需要牢牢掌握党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高校党委要发挥对学校思政政治工作的“领头羊”“领头雁”“排头兵”的核心领导作用,以身作则,树立典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同党和国家的未来紧密结合在一起。高校党委还应加强与基层的对接,了解基层情况,对师生多关心、多爱护、多鼓励,把加强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第二,必须重视教师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作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3]。高校的思想政治目标确定后,下一步就是目标的执行与落实。如果目标得不到执行,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带动、熏陶作用,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案再完美,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学生也就无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高尚情操。道德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为社会作贡献更是无稽之谈。所以说,这就更加体现出了教师的伟大。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教书育人”是教师毕生的神圣使命,教师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思想道德的弘扬者、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思政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是否能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是否能培养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是否能锻炼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思想方面不要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要拓宽视野、增强见识;在实践方面要敢于尝试、勇于尝试、与时俱进;在生活方面,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求真喜善向美;在学习方面,帮助学生打好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总而言之,思政课教师要无时无刻、随时随地熏陶学生,以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明确的政治方向把重要问题讲清楚、讲明白,做到用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用个性的魅力吸引学生,用渊博的知识赢得学生,才能负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