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中地区大葱根腐病发生与防治

2021-05-27杨峰杨桦苏险峰刘甲启

西北园艺·果树 2021年2期
关键词:根腐病菌株植株

杨峰 杨桦 苏险峰 刘甲启

大葱是我国种植最广泛的调味蔬菜,几乎是每家厨房中的必备之品。但近年来大葱根腐病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大葱产量及品质提高的障碍因素之一,其在大葱老产区表现更为突出。对大葱根腐病的系统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我们根据对关中地区大葱根腐病发生的初步调查研究,提出相应防控意见,供参考。

1   发生为害

大葱根腐病为害主要造成大葱部分须根腐烂, 初患病植株被害须根多呈黄色或红褐色、继而须根生长萎缩或腐烂,不久植株会在发病须根的上部可再生出新根;由于下端须根不断发病腐烂,植株又再生新根,一段时间后,大葱根端便形成一个栓化瘤。发病严重时,植株矮小,叶色发黄,造成减产。2017年至2020年,大葱收获期在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办事处郭家村调查发现,大田病株率平均为88%,减产30%~50%;在杨陵区、武功县、兴平市,渭南市华州区、富平县、大荔县等地调查,大田病株率为50%~76%,减产15%~26%。

通过对长葱白类型的章丘大葱、大梧桐、谷葱、三叶齐及短葱白类型的鸡腿葱等品种调查,根腐病在不同葱品种上的发生基本没有差异。

调查发现,因根腐病危害造成大葱根端栓化,栓化面积增大时健康须根数、植株鲜重均呈下降趋势;栓化面积在0.2  cm2以下时对单株产量沒有显著影响。调查中证明,大葱栽植沟过深,深层土壤透气性差,且易积水造成高湿条件,则根腐病偏重发生;同时发现栽植深度相近的田块,若田间湿度较长时间保持偏大者则根腐病偏重发生。

2   病原分析

2.1   病原菌分离   笔者结合相关课题研究,对华州区赤水镇、富平县留固镇、杨陵区大寨镇等地大葱根腐病进行了田间采样分析,将具根腐病典型症状的大葱头处理后,分别用水洋菜、PDA、没食子酸洋菜等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初步镜检共得到53种不同的真菌菌株,基本均为镰刀菌,其中茄病镰刀菌40株、串珠镰刀菌12株、尖胞镰刀菌1株。

2.2   接种试验   对上述分离出现的3类代表菌株,先用麦粒砂培养成菌种,然后取深层土壤作为大葱栽植基质土,以基质土的2%接入总菌种量,设3个菌株分别单一接种、3个菌株各1/3混合接种及空白对照4个处理。试验采用盒栽方式,栽后同等水平灌水、培土(深层土),50天后检查结果。结果显示,3个菌株分别单一接种处理的大葱根部均没有表现出明显根腐病症状,与对照相近;3个菌株各1/3混合接种处理的大葱须根有部分浅黄色或浅褐色变化,其发生株率为13.2%,但没有出现根腐病特有的根端栓化症状,初步分析可能主要是室内盒栽条件与大田栽培管理条件之间差异造成。

2.3   田间发病时间调查   2017年、2018年、2020年等通过对渭南市临渭区向阳街道、华州区赤水镇大葱栽植老区的调查,发现根腐病危害形成的大葱根端栓化症状田间最早出现在大葱栽植后的35天,栽后50天栓化症状发生株率为10.2%~16.3%,栽后70天为36.5%~52.7%,10月中旬收获的田块(一般为栽后90天左右)则可高达61.4%~76.5%。

2.4   分析结果   综合以上试验及生产实际调查,初步认为,大葱根腐病是由多种镰刀菌复合侵染所致,单一菌株致病力不强,病原菌侵染大葱与大葱反侵染持续斗争在根端形成了栓化瘤症状,病程长。

3   防控试验

根据生产调查所得经验及致病性分析,我们针对性地安排了“栽植深度”和“药肥处理”防控大葱根腐病试验。

3.1   试验地点   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

3.2   栽植深度试验   试验按开挖栽植沟深度设45 cm(对照)、30 cm、20 cm栽植3个处理,每处理栽植行长20 m,重复3次,收获时每处理随机取连续10 m行长植株进行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结果表明,栽植沟过深会加重大葱根腐病发生(见表1)。

3.3   药肥处理防控试验   分别设4个处理。处理一:清水对照;处理二: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有效活菌数≥2.0亿个/mL,西安德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0倍;处理三:1% S-诱抗素SP(四川龙蟒福生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0 000倍;处理四:2.5%咯菌腈SC(先正达公司)300倍。上述处理药肥稀释液分别在栽植时浸根,并在栽后20天及50天各灌根1次。试验每小区栽植2行,行长15 m,重复3次,收获时每处理随机取连续10 m行长植株进行调查(时间为2019年10月),结果见表3显示,参试药肥均对大葱根腐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控作用。

4   防治建议

根据大葱根腐病病原菌弱寄生复合侵染、病程长等特点,对其有效防控应采取改善栽植土壤条件、促进大葱生长发育增强抗病性、抑制病原菌繁殖等综合措施。

4.1   轮作栽培,深翻土壤   不与大蒜、韭菜等作物连作。栽植前有条件者可深翻土壤,不断培养加深耕作层。

4.2   浅开沟、高培土,降湿度   栽植沟开挖时注意不要打破土壤“犁底层”,深度一般不超过30 cm,栽植后增高培土。尽量控制灌溉,一般0~10 cm土壤相对湿度在20%以上时均不灌水,灌溉和降雨后注意及时排水。

4.3   多施有机肥,控施化肥   栽植后追施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控制化肥尤其是氮素化肥用量,注意氮磷钾平衡,一般全生育期亩施氮素不超过20 kg,磷素钾素各保持在10 kg左右。

4.4   合理用药防治   栽植时用1% S-诱抗素SP 10 000倍液蘸葱秧根。第1次培土前用2.5%咯菌腈SC 300倍液灌根,灌后立即培土。以后培土前用农用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灌根,一般可灌2次。

猜你喜欢

根腐病菌株植株
不同药剂对青稞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评价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环境中抗药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甘肃省南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诱导及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研究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长匐茎与块茎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生防菌株GD—2和HZ—31生长特性分析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