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2021-05-27许晓峰

考试周刊 2021年3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研究初中历史

许晓峰

摘 要:历史课程是初中教学内容的基本科目之一,不仅肩负着传承文化的任务使命,同时也是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历史文明的重要途径。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地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以及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借助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辅助课堂教学过程。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构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提升授课质量。文章立足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实践,首先简要概述了情境教学法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并结合历史课程教学实践,对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一、 引言

随着中国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转变,各种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也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步发展和普及起来的。情境教学的本质在于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辅助的形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发散学习思维,引发学生的积极联想,从而获得更为高效的学习体验。有效的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过程,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历史课程教学的价值在于传统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开阔学生学习视野。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遵循客观的历史事实原则,同时还需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为其营造具体的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参与程度,借助相关的历史经典典故对教学内容加以辅助说明,从而从根本上发挥出历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情境教学法是提升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教学应用中主张将具体的学习情境和历史史实相结合,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拉近学生与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激活学生学习思维,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现代化教学需要对于历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大多通过讲解历史知识的形式指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教学过程缺乏相关历史资料的延伸拓展,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普遍较低。而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大大地提升了历史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与此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的方式,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知识的距离,从而更加客观地理解历史史实背后的内容,提升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三、 情境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合理地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为了能够最大化实现情境教学法的价值,在实践应用中教师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认知性原则。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首先就要保障教学情境的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水平,这是保障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本原则。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互动中,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进度。情境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虽然具备许多优势,但是为了有效地发挥出这些教学优势与价值,就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基础为依据,合理地创设学习情境,从而保障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第二,趣味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也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原则之一。在学习活动中,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基础,而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高效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基于此,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历史知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吸引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保障历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第三,时效性原则。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基本要求选择构建不同的学习情境。在教学应用中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课堂教学形式而生搬硬套情境。这种情况下的情境教学非但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相反的还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学情境设计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关注它的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最大化情境教学的价值和作用。

第四,真实性原则。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情境所呈現的历史知识要符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合理的应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学习情境构建得越真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效率就越高效。构建学习情境是要将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重组,并将其合理地应用于教学活动,力争情境教学的元素源于真实同时又高于原始真实。

四、 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构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合理的问题情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探究和创造的能力。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实践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就是要以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为基础,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使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问题情境,发现自身学习的潜力进而在教师教学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过,增强学习体验和学习质量。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学习时也曾明确表示:“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点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借助问题情境的构建,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带动学习质量的提升。在实际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式的提问和进入角色提问的方式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活动。首先来说,在追问式的提问中要结合历史背景,多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引导学生的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商鞅变法”这部分内容时,在学生已经了解商鞅是在秦国变法的史实的基础上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商鞅要只身前往秦国去变法呢?当时的那个时代有许多不同的国家,加上商鞅自身又是卫国人,为什么不选择自己的国家或者其他国家,偏偏选择秦国?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学生们纷纷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进行思考和分析,最后在小组讨论和教师引导教学的合作下顺利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种追问式的提问方式能够在明确的目标指引下快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核心,并在参与体验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研究历史背后故事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质量和兴趣的提升。其次,进入角色的提问方式主要是在学习具体的历史事件时让学生置身历史事件中去,结合自己的感受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思考。例如,在学习“秦朝的统一”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假想一下:“如果你是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会有怎样的心情?你会通过怎么样的方式去巩固自己的江山?”将学生置于具体的角色中去,结合自己的想法谈一谈感受,在主动的思考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教学研究初中历史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