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如何避免空泛,写出深度

2021-05-27罗扬才

求学·理科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国强论点浪费

罗扬才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要求能够归入一类文的文章一定要体现深度,要有考生独特的见解。这就需要考生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平时思考问题不能流于表面,而要对问题进行具体、详细地分析,这样才能把问题说透,文章才能更加有深度。我们结合一个作文题和一篇范文来进行详细地讲解和讨论。

作文题目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趋强盛。201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有专家认为,2030年前后,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但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靠天吃饭”。与此同时,铺张浪费现象严重。《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7%,大型聚会浪费率达38%,校园中的浪费现象也比较普遍。反对浪费,提倡节俭,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强盛与节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一、问题分析

看完题目,大家心里的感受估计是这样的:嗯,好像不是很难。

如果真是如此,我们恰恰就要小心了,审题简单的题目,其实往往是最难写的。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有话说,就很容易落入俗套,你说的那一套,大家也都会说,所以就很难出彩。要脱颖而出,就需要你的文章写出点深度。而这,恰恰是最难的。

本次作文可能出现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

问题1:被话题“强盛与节俭”吸引,然后忽视了前面的两则材料,尤其是两则材料之间内在的逻辑关联。

许多同学拿到题目后以为可以随便写,比如“节俭才能兴国”等,但这就不太符合材料的意思。如果是這么写,应该是以“节俭与强盛”为话题,而不是“强盛与节俭”。

其实仔细阅读材料后就会发现,材料一说的是我国强盛之背景,材料二说的是浪费现象之严重。中间用了一个很重要的字——“但”。也就是说,两则材料的整体意思是:虽然我国现在已经步入强盛之列,但还存在诸多浪费现象,所以需要我们重新重视节俭的美好品德。

就此,必须拿起鞭子三令五申:审题!审题!要读清楚材料!要分清材料的层次,概括每层的大意,然后理清层次关系,构建出材料的整体含义!

这是拿高分的第一关!

问题2:思考“强盛与节俭”的关系太简单,浮于表面,说的是一些空话套话。

很多同学会写“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美好品质”之类的空话,可是你觉得,这样写有足够的说服力吗?就不担心人家甩出一句“时代不同了,您那一套早过时了!”然后走人。这可怎么办?

还有同学会反复写“我国虽然强大了,但是还有很多地方是很穷的,大家不能浪费。我国现在浪费现象很严重,不可以这样啊……”之类的话。唉,你真的不怕你的劝说对象来一句“So what?这跟我有啥关系?”你怎么办?难道也学孟子老先生骂人家一句“禽兽”?不好吧。

我改完那么多卷子,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文章根本就是在隔靴搔痒,哪能说得服一个浪费的人,如果真给那些浪费的人看了,说不定他们直接就爆出一句“扯淡”,然后更加浪费去了!

仅讲“大道理”,很难服人啊!

二、方法指津

那么,有什么应对方法呢?我觉得最要紧的,就是注意不要说一些浮在表面的空话,而是要具体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说理,把话说到点子上。

比如,我们可以着重思考这些问题。

01.材料中的“强盛”和“节俭”,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吃透概念,是思维的起点。那么,材料中的“强盛”是什么意思?“强盛”到底意味着什么?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意味着什么?“强盛”表现在哪些方面?“节俭”又有什么内涵?为什么有人会不节俭,难道他不知道浪费不好吗?怎么说服一个浪费的人?

这些问题如果不想清楚,是很难写出好文章的。

02.节俭是如何成为一种美德的?

如果你要搬出“传统美德”,就应该思考一下,节俭是如何成为一种美德的?

你不妨这样说: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反奢侈、反浪费的朴素的价值观和生活观。这种价值观的最大好处,是让人能够不至于陷入物质享乐的泥淖。通过节俭,人们可以积累财富,可以集中心力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把剩余的财富用在实现人生价值上。周润发,据说家财万贯,却还在用老得掉渣的诺基亚手机,但是他把毕生财富用在了做慈善上。一个人有这样的觉悟,你敢说他不厉害吗?一个家庭有这样的态度,还怕兴旺不起来?一个国家的国民多一点这样的人,这个国家的前途,还会让人担忧吗?

你看,这么说理,是不是也说到了“强盛与节俭”,但是却更加具体了,不空了。

03.浪费现象严重,我们当然知道不好,浪费的那个人肯定也知道不好,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浪费?

我们试着来具体分析:

对于大人来说,浪费的本质其实是“面子”问题,是虚荣心在作祟。一般人家里也不怎么浪费的,但是在饭局上,在请客的时候,就浪费了。或许是因为贫穷年代留下来的“后遗症”,所以请客要多点菜,要是客人吃光了,自己就没面子,要剩多多的才“有面儿”。现在有些饭局,有些菜甚至动都不动,端上来摆到饭局结束,它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所以,要真正地做到节俭,就要不求虚荣,不讲排场,不攀比,踏踏实实地去创造财富,积累财富,要知道里子比面子更重要。如果为了面子铺张浪费,奢侈不已,一个家庭会因此走向没落,家国相依,小家不兴,国家也难以富强的吧。

04.如何围绕“节俭”谈教育问题?

对于小孩来说,奢侈浪费,有些的确也是为了攀比,为了“面儿”,但是这种情况恐怕不多。还有些,恐怕是因为没有过忍饥挨饿的体验,所以谈节俭始终是没有说服力的。他没挨过饿,没受过冻,就难以真正体会省吃俭用的重要性。

怎么办?应该也有很多办法,比如:从娃娃抓起,教育孩子们养成好习惯;读书明理,让他们多读读《寒风吹彻》这样的好文章;甚至搞点饥饿体验教育。都说教育是百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节俭教育更是如此,我们的子孙具备怎样的价值观,他们怎么看待物质与精神,他们是否懂得“守成”之艰难,将直接决定了我们国家未来的前景。毕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啊!

你看,这几个问题,我都遵循着材料的内在逻辑——虽然强盛,但仍须节俭——来谈,也都扣住“强盛与节俭”的关系来谈,但是绝对不空谈,而是落到实处、具体地谈,并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这样的文章,改卷老师自然会青睐的。

综上,作文不易,本质上还是思考不易。希望同学们以后碰到任何问题,都不要懒于思考,而是要养成好习惯,不空谈大道理,要具体地分析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说理。

三、范文点评

国强不忘俭,节俭筑强国

柳州高级中学一考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许多人创业致富,大多数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在国家富强的同时,“餐桌上的浪费”触目惊心,餐饮浪费率居高不下,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我认为,国家富强之时,人们不能忘记节俭,我们需要以节俭之行动,助力中华筑成世界强国。(开篇亮出观点,语言简洁有力。)

国强不忘节俭,意在居安思危。(主体段的第一个分论点,从“居安思危”的角度展开,下两段的分论点与之并列,文章结构严谨。)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但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靠天吃饭”,一旦遇上旱涝灾害,粮食安全便受到威胁。今年新冠疫情暴发,更让人们担心我国的粮食安全。所以,危难并不遥远,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无可避免。但如果人们能节约粮食,人们不仅能提高自身对灾害的应对能力,同时也可以伸出援手,把多余的资源转移到需要的地方。对于粮食以外的其他资源亦然。保持节俭作风,即是居安思危,即是应险之策。(联系现实,正面谈“节俭”对于应对危险的重要性,符合材料的逻辑:尽管强盛了,但仍需节俭,国家才能有更好发展。)

国强不忘节俭,虑在反思历史。古人云:“历鉴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以史为镜,回顾过去,多少王朝灭亡于酒池肉林之中,多少帝王衰颓于奢侈享乐之风,多少大官因铺张浪费而倒,多少家庭因无度挥霍而空?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年月,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每粒粮食,都来自“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辛苦劳作。古代统治者不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招致灭亡;而现代人不珍惜有限的资源,不仅辜负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有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浪费既有害于个人家庭,亦不利于社会风气,所以国强不忘节俭,也是在反思历史教训。(这一段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反面论述不节俭的危害,跟上一段形成对比,论述深刻,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

国强不忘节俭,因为节俭利于强国。节约粮食,是为粮食安全的长城添砖加瓦;节约水电,是为环境保护的大树积累沃土。国家强盛,但我们仍需节俭,既是考虑到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是为了让全社会形成节俭的优良作风。知道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并实践节俭,提倡节俭,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的传承便有了保障,中国号巨轮便拥有不竭的动力。节俭之行动,节俭之精神,为强国之路筑基。(分论点第三层,从节俭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角度来论述,“添砖加瓦”“积累沃土”“为强国之路筑基”等比喻句,使得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今天,我们的国家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华虽强,但若无节俭之风为柱,强国也会危机四伏。我辈青年,应常怀居安思危,反思历史,报效祖国之心,点点滴滴,不忘节俭。以身体力行的节俭行动带起新的节俭风尚,以节俭之精神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节俭之风席卷神州之时,强国筑成之日。(回到青年身上,主张青年树立“节俭”的价值观,紧扣当下高考对“青年成长”主题的考察,很有针对性。)

总体点评:本文紧扣材料的命题逻辑,从“强国不忘节俭”的角度立意,精准扣题。同时,三个分论点并列展开,结构清晰严谨。另外,考生能够熟练使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加自己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在文采方面頗有亮点。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文章的三个分论点有些交叉重复了,比如第一个分论点从“居安思危”的角度展开,第二个分论点从“反思历史”的角度展开,这两个角度有重复之处。另外,文章的例证方面,多以古代为主,缺少更有现代感和时代感的例子。这两点都是可以改进的。

猜你喜欢

国强论点浪费
少年中国说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忧患意识视野下的三线建设探究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我的中国梦
赤潮
爆笑网文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