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查漏补缺?构建知识网络

2021-05-27刘键

求学·理科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论题计时钟表

刘键

查漏补缺,顾名思义,即查找漏洞、填补空缺。到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笔者建议同学们对知识网络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查漏补缺,让其更加完整。

只有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形成知识网络,从一个知识点链接到另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之间相互融合,才能在做题中事半功倍。而学会查漏补缺也需要技巧,笔者给同学们总结了几种有效的查漏补缺的方法。

一、 习题补缺法

同学们平时所做的练习题中蕴藏着大量知识点,如果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就需要重视起来,将知识点填补进空缺的知识网络里,这样才能有备无患。以下题为例:

【例1】(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I)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 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  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 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 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学生答案】A

【分析】同学们在做历史选择题时,一般只有两种方法。第一种:直选法,即题中所表述的内容正是你熟悉的,同学们依靠自己熟练的基础知识便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第二种:排除法,由于出题范围超过了自己的认知,同学们基本只能依靠排除法反推出答案。但问题也很明显,直选法与排除法都要求同学们拥有熟练的、全面的基础知识才能选出正确答案。如果有知识漏洞,这两种方法可能都无法发挥作用。

本题同学们容易错选A选项。看题意,国营制药厂被私人承包了,是不是就是国企变私企了?那么国企变私企是不是就应该是市场经济了?按照这个思路,A选项好像就是正确答案了。

【查漏补缺】在本题中,材料直接说明是1983年,而1983年正是同学们在学习中容易漏掉的一个年份。如果适时查漏补缺,同学们就会知道在纲要上的第二十八课改革开放进程这个子目中,教材明确说明:到1983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答案D选项。

为何同学们容易错选A 选项?因为同学们遗漏了市场经济开始的时间点,发展市场经济是从1992年开始的,所以A选项错误。再看B选项,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得到解决”属于典型的绝对化表述,一般不选,所以B选项排除。再看C选项,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分析题目,制药厂被承包的意思为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所以材料不能体现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这与同学们在书店租书相似,同学们只有书本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能认为书被你租了它就是你的了。所以正确答案为D选项。

从本题可以看出,题目包含了一个明确的时间点1983年,这需要同学们熟悉这个时间点所发生的事件才能选出正确答案;而题目也暗含了一个隐性知识点——市场经济开始的时间1992年,如果同学们对此不熟悉,就容易仅凭材料信息选错答案。这就需要同学们对整个习题进行挖掘,查找自己缺漏的知识点。

二、关键词回忆法

关键词回忆法,其实就是将教材内容浓缩为几个重要的关键词,然后依靠关键词回忆教材内容以至最后记忆的方法。

以统编新版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为例。本课下共三个子目: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二、从部落到国家;三、商和西周。第一个子目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下的重要内容有哪些?

1.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古人类文化遗存代表: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以及距今70万年到距今20万年的北京人,他们过着渔猎和采集生活,会用火。

2.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人类文化遗存及代表:仰韶文化(彩陶,粟),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水稻,养蚕缫丝)。

3.新石器时代晚期代表: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都出土玉器,出現祭坛神庙,并且此时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

从罗列出来的内容可以看到,重要内容较多,全部写出来会花费不少时间。那么应该如何呈现以上的众多内容?笔者认为用三五个字概括即可,而最详细的重要内容可以不写,因为考试通常只提供关键词,需要同学们自己通过回忆来提取具体内容再找出正确答案。

从教材可知,第二个子目部落到国家为:一、尧舜禹;二、夏朝。那么商和西周呢?商只需列出甲骨文与青铜器,西周为分封制与宗法制。如图:

第一课的内容就用关键词全部总结出来了,用关键词回忆法来记忆,本课的知识脉络变得清晰。不过需要注意,每一课的关键词只做到第三层,每层只列关键词,具体的重点内容则不呈现。每次罗列之后,同学们再对比教材内容,看自己总结得是否完整,若还不完整,仔细分析自己容易对哪类知识点认识不全,可把此类知识点列为重点漏洞,加深记忆。以下题为例:

【例2】(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III,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学生答案】D

【分析】阅读材料可知,关键词为青铜器、铭文,一想到青铜器,就想到九鼎,天子才有九鼎,鼎是什么?鼎是礼器,其功用一直比较固定。通过查漏补缺《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一课商和西周子目,教材里明确指出:商和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再结合教材里西周何尊出现“最早的中国”一词,以及材料里青铜器铭文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我们很容易推断出商周朝青铜器重视历史传承,而不是功用发生改变。

三、异同总结法

异同总结法就是指将教材上相似的知识点从每一个相关课程的内容中总结出来,区分其异同,在区分的时候检验自身对相似的知识点是否有遗漏。比如中国古代中央官制,虽然各个朝代机构设置不同,但都同属于中央官制范畴,可以进行对比总结;同学们有可能熟悉三省六部,但总结到二府三司时就比较陌生,那么二府三司这个知识点所涵盖的内容就可以适时地进行查漏补缺。再比如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等,都可以进行异同总结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以高考历史小作文题为例:

【例3】(2017年全国卷II,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

学生易提出如下论题:

1.钟表的发展

2.钟表的变化

3.钟表的历史

……

【分析】阅读材料可发现,这些论题都比较片面,因为这些论题只是材料标题“钟表的演变”的简单转换,“换词不换药”。历史的小作文题所给的材料一般要求学生能从表象看到更深层次的含义,如果论题浮于表面,那么所阐述的内容就抓不住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查漏补缺】分析材料左右互相对应的内容,并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课可知,近代早期,伽利略是近代科学兴起的代表人物之一;另外1850年前后至21世纪初正是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这说明科技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演变。

古代对应的内容: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钟表按常理而言的确是计时工具。再看21世纪初对应的内容: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钟表不仅可以计时,还可以处理信息、导航、监测,等等,这说明钟表的功能变多了。同学们也可以对比古代的日晷和21世纪初的智能手表,可得知钟表的形式改变了。再举个例子,近代早期:钟的精确度提高;20世纪50年代:原子钟的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两者对比可得出结论:钟表的精度提高了。

而这些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经过深层分析,论题的中心思想就出来了。

1.科技进步推动钟表功能多样化。

2.科技进步推动钟表形式改变。

3.科技进步推动钟表精度提高。

以第一个论题为例,同学们可以这样论述: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功能多样化。

阐述:

①钟表最早是用来计时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钟表的功能逐渐增多。

②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的成就,以及20世纪50年代的原子物理学和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③钟表从计时工具到智能手表,虽然名称变化不大,但是功能增多,以至于钟表的计时功能反而被弱化。

总结:钟表的演变依靠的是科技革命发展的推动,科技革命的发展也导致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以此类推,第二个论题的论述为:

论题:科技进步推动钟表形式改变。

阐述:

①由于古代科技不发达,日晷就成为大众依赖的计时工具,但日晷不够方便。近代科技发展后,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怀表被制造出来,不过由于其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还不能普及。

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人们需要精确的时间。有人说:谁掌握了时间,谁就掌握了成功。到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基本都拥有了钟表。

③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各种情况下都可佩戴。

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后,隨着信息技术发展,具有信息处理、导航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总结:科技进步推动了钟表的普及,并改变了钟表的形式。

通过例题可得知,钟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变化,而在1850年前后至21世纪初,钟表的变化是由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推动的,这就需要同学们认识到这三个时间节点的内在关联才能轻松破题。如果同学们遗漏了时间节点暗含的信息,那么就很难发现左半边的信息和三次科技革命有关,联系不到科技革命的发展,那么也很难抓住本材料的中心思想。

学会查漏补缺,能让同学们迅速理清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并将自己的知识网络填补齐全;也能让同学们能根据关键词准确地抓住题目所给材料的中心思想,理解材料的深层含义,并根据自身的理解将材料隐含的内容补全,这样解题才能全面又深入。

猜你喜欢

论题计时钟表
最佳辩手请出题(二)
最佳辩手请出题(一)
最佳辩手请出题(四)
中国古代四大计时工具
丽娜认钟表
24时计时法(教案)
我们为爱计时
藏起来的钟表
奇怪的钟表
巧妙沟通 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