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深入理解“中国工业化”
2021-05-27连菂
连菂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是其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工业化的显著表现为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与工业化起步早、范围广、程度深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之路走得艰难曲折。
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起步:晚清时期
1.洋务运动开启工业化。
在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下,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大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步发展起来,这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甲午战争失败推动工业化。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暂时放松民间设厂的要求,加之民族危机加深下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诞生。
思考: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的异同点
相同点: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都属于近代工业,即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
不同点:
洋务企业 民族工业
目的 维护清政府统治 抵制外货,获得利润
性质 带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企业 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种类 军用工业、民用工业 轻工业
管理模式 封建衙门式管理模式 资本主义管理模式
发展:民国时期
1. 辛亥革命促进工业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障碍。一时间,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民族工业带来了“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出现“短暂的春天”。
3.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不仅遭受战争的侵袭,还备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思考:民族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民族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都是带有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区别:1.从产生时间来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依附英美帝国主义,采取巧取豪夺的方法,逐渐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2.从发展历程来看: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起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在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后备受摧残,日益萎缩;官僚资本主义一起步就以垄断形式出现,因此发展迅猛,更在抗日战争中急剧膨胀。
探索:新中国成立初期
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156项目”为中心,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在鋼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领域发展迅速,工业落后的局面开始得到改变。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曲折探索。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中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工业建设,虽然过程中出现了“大跃进”等重大失误,但仍然取得了些许成就。钢铁业与石油业得到了大力发展,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3.“文革”时期和“两年徘徊”时期(1966—1978年):发展倒退。
受“左”倾错误影响,国家以阶级斗争为纲,生产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飞跃: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
二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1. 在意识上,由被动到自觉。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虽然被迫打开国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并不接受作为舶来品的西方工业革命。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清政府统治者中的部分人才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为消除统治危机发起洋务运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彻底清醒,自发进行工业化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在1956年举办的中共八大会议中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 在行业上,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轻工业因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大,发展相对较快,重工业则远远落后于轻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并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之路。
3. 在布局上,由沿海到内陆。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尤以上海、天津、武汉、无锡等地较为发达,内地工业发展则极为落后。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躲避战乱,沿海工业逐步向内陆转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先后在东北、内蒙古、湖北等地建立汽车、石油、钢铁等重工业基地,我国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沿海与内陆的协调发展。
4. 在路径上,由资本主义工业化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近代,工业发展主要依靠民间资本。政府对经济的失控,给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私人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不但实现了独立自主,并且拥有了动员全国人民、集中资源发展工业化的政治能力,就此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化框架。在改革开放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工业化呈现全面推进的强大态势。
三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启示
1.要探索适合本国的工业化道路。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之路,多以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发展路径为主。然而在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性质所限,发展举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资源发展重工业,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2.轻重工业比例、工农业比例要协调。在工业化进程中,要注重协调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要注重协调轻工业与重工业的关系,以实现良性发展。
3.工业的地域分布要合理。我国的疆域辽阔,东西部、南北方之间的资源、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要合理布局轻重工业,促进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实现共同发展。
四 “中国工业化”的备考建议
1.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考生要特别注意加强本专题选择题的专项训练。
2.从考查内容来看,高频考点如下:
(1)考查洋务运动的背景、内容与影响。
(2)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原因与影响。
(3)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与不足、特点。
3.从考查角度来看,侧重考查提取信息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因此,考生要认真复习上述内容,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住题干中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