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甬优籼粳杂交稻稻曲病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

2021-05-27谌江华柴伟纲汪峰史骏任少鹏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丙环唑稻曲病稻曲

谌江华,柴伟纲,汪峰,史骏,任少鹏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040)

稻曲病(Ustilaginoideavirens)是一种由子囊类真菌引起的气候型病害。近年来,受品种更替、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对水稻生产危害严重[1]。稻曲病发生后不但造成实粒数和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而且还能产生对人畜有毒的真菌毒素,降低稻米品质[2-3]。生产上,稻曲病的防控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实践表明,稻曲病一旦发生就很难防治。因此,对稻曲病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而适时用药是有效预防稻曲病发生的关键[4]。甬优籼粳杂交稻是一类利用籼粳杂交优势的新优水稻品种,具有生长势强、生物群体量大、穗大粒多、产量高等特点,但也因此造成了其相较其他类型品种更易遭受病虫的为害,特别是甬优12、甬优538等密穗型甬优系列品种更易受稻曲病菌的侵染,严重制约了该类型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提高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精准防控技术对扩大甬优系列水稻品种种植,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有重要意义。研究和实践[5]表明,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在田间10%~20%植株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对稻曲病的预防效果最佳。然而,生产上用于防治稻曲病的药剂种类很多,而不同药剂对稻曲病的预防效果存在着较大差异,因药剂选择不当而导致稻曲病防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作者选用6种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进而筛选出适宜药剂,为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高效精准防控和化学农药减量施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9年在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祥宇农场进行。试验田土壤肥力较好,排灌方便,常年种植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历年稻曲病常发。前茬为冬闲田,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538,5月21日浸种,6月11日移栽。

供试药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法砣),美国杜邦公司生产;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10%井冈霉素水剂,桐庐汇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750 g·hm-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0 g·hm-2;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1 050 g·hm-2; 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75 g·hm-2;10%井冈霉素水剂2 250 g·hm-2;10%井冈霉素水剂2 250 g·hm-2+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等量清水对照(CK)。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50 m2。于8月20日(破口前10 d,田间15%植株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齐平)进行施药,使用“花果山”3WB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工作压力为0.2~0.4 MPa,台州市广丰塑业有限公司生产)均匀喷雾,用水量11.250 t·hm-2。施药时天气多云,施药后1 d无降雨。

1.3 调查与数据处理

防效调查。于水稻黄熟期稻曲病发生后(9月30日)进行,采用平行跳跃式每小区调查10个点,每点20穗,共200穗,记录病穗数和病穗上的稻曲球病粒数。根据调查结果,计算病穗率、穗防效和粒防效。

安全性调查。施药后观察药剂对水稻植株长势、叶片、抽穗等的影响。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防效进行Duncan’s新复极差法(DMRT)差异显著性分析[6]。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试验结果(表1)表明,各药剂处理的病穗率和病粒数均要低于等量清水对照。供试6个药剂中,以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处理对稻曲病的预防效果最好,药后41 d的穗防效和粒防效分别为90.4%和91.7%;其次为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1 050 g·hm-2处理,穗防效和粒防效分别为85.8%和90.8%,且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第三第四分别为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750 g·hm-2和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75 g·hm-2处理,防效在81.2%~85.2%;第五为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0 g·hm-2处理,穗防效、粒防效分别为75.4%和78.3%;而10%井冈霉素水剂2 250 g·hm-2处理的防效最差,穗防效、粒防效分别为67.6%和68.8%,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但10%井冈霉素水剂2 250 g·hm-2+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处理对稻曲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穗防效和粒防效分别为90.8%、92.2%,防效略高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处理,两者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药剂处理对甬优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

2.2 安全性

施药后田间观察,未发现各药剂处理对水稻植株、叶片生长、抽穗和稻穗结实等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表明各处理对水稻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稻曲病的精准防控技术关键是抓住稻曲病预防的最佳时期,选用高效药剂精准高效施药[7]。通过在甬优籼粳杂交稻全田15%左右植株剑叶叶枕与倒2叶叶枕齐平这一稻曲病预防用药关键期进行不同药剂处理预防稻曲病的效果试验,表明供试6种药剂中以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处理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可作为防治甬优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的首选药剂;其次为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1 050 g·hm-2处理,可作为肟菌·戊唑醇的替代药剂轮换使用;10%井冈霉素水剂2 250 g·hm-2处理的防效最差。试验中发现,10%井冈霉素水剂2 250 g·hm-2+300克/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00 g·hm-2处理对稻曲病的防效较好,表明井冈霉素与化学药剂结合使用对稻曲病防治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可替换其他高效化学药剂的使用和化学药剂的减量使用,从而达到提高甬优籼粳杂交稻稻曲病防控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延缓病原菌抗药性产生的目的。在当前水稻生产中化学农药减量增效的大背景下,对稻曲病的防治一般在预防稻曲病的最佳时期(即破口前7~10 d)选用高效药剂防治1次即可,但在稻曲病历年发生较重田块,特别是甬优系列等籼粳杂交稻,如第1次施药后降雨较多,且早晚露水较多、湿度大的情况下,建议在破口期抓住良好天气再防治1次,确保稻曲病得到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丙环唑稻曲病稻曲
19%啶氧.丙环唑微乳剂分析方法研究
36%丙环唑·咪鲜胺悬浮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水稻稻曲病菌侵染行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稻曲病菌成灾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几种丙环唑及其复配剂对水稻纹枯病的试验效果初报
籼粳杂交水稻稻曲病防治药剂试验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2011年怀集县水稻稻曲病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控对策
湖南省水稻新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研究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