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偏好的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选择研究

2021-05-27

黑龙江科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俱乐部方案院校

杨 凡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2)

1 研究意义

各地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虽然体育俱乐部已经被许多高职院校所接受并积极用于推动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重视程度不足,难以与现有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制约了体育俱乐部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教育的最终对象是人,从学生视角出发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深入调研与实证分析对于推动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和实现全民健身与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现状

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分析及其作用的研究方面,学术界普遍肯定了体育俱乐部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的必然性,认为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体现教育价值,丰富校园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互补。已有研究主要从课程管理、实际效果和衍生教育价值等方面对体育俱乐部模式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1]。在具体的研究方法方面,有学者采用各类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广泛调研,指出了体育俱乐部在项目管理、资源供给、开发共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2]。还有研究将问卷调查与实验研究相结合,探讨了将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引入到高职院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

大部分研究主要是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讨论及问题分析,很少基于学生主体视角来进行实证研究。基于微观调查所采集的一手数据,本研究选取多项Logit选择模型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偏好进行研究,全面关注了不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与学生个体特征、专业特征等因素之间的关联及影响关系。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反馈来体现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未来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提供参考。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解释变量及指标确定

本研究项目组主要采用问卷星平台的线上调查形式,于2020年12月发放了420份调查问卷,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偏好进行了数据采集,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83份,有效率达91.19%。从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具体设计方案出发,需考虑不同体育俱乐部模式所呈现出的特点及适用性。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需考虑其偏好及需求。参考已有研究的相关结论,本研究选择了学生体育社团、学校体育运动队、课内体育俱乐部和传统学分制4个被解释变量作为计量经济学模型[4]。

所选取的变量和构建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在受访学生的专业方面,考虑到《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教育部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所规定的专业数量较多,本研究按照专业性质进行整合,得到了五个专业类型,分别为训练防护类(含运动训练670401、运动防护670402专业)、社会休闲类(含社会体育670403、休闲体育670404专业)、艺体专项类(含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670405、民族传统体育670406、体育艺术表演670407专业)、运营管理类(含体育运营与管理670408专业)和保健管理类(含体育保健与康复670409、健身指导与管理670410专业)。

表1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偏好研究指标体系

3.2 量化研究方法介绍

本研究选择构造无序多项Logit选择模型并采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参数估计。多项Logit回归模型由多个计算式和2类以上的响应变量组成。若模型包含(j+1)类响应变量,则计算中将会同时出现j个同对照组进行对比的二元Logit回归过程。参考已有研究成果[5],本研究将多项Logit模型形式设置为:

在估计每个模型时,对照组的系数标准化为零,原因在于所有受访者选择的概率之和需要统一。基于此,可以得到的概率相对参考组如下:

P(yi=j)/P(yi=0)=exiβj,即:ln[P(yi=j)/P(yi=0)]=xiβj

其中,系数β表示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的对数几率(Log odds)。对于第i个受访者而言,如果选择了第j个方案,则令dij=1,反之则令dij=0,而且该受访者只能在全部(j+1)个备选方案中做出唯一选择。据此,可以得到yij(i=1,2,…,n;j=0,1,2,…,m)的联合概率函数,还能得到似然函数:

4 研究结论

4.1 学生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偏好分析

在进行Logit模型分析之前,本研究先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偏好情况进行了分析,让每一位受访学生从四类体育俱乐部模式方案中选出最偏好的一种,然后在各种方案之间进行总体对比。经调研,学生的偏好选择情况如表2所示。考虑到无序多项Logit选择模型在计算时的要求,本研究在学生对2类方案进行选择时,假设各方案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表2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俱乐部模式偏好情况

由表2可知,在四种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偏好选择中,57.4%的学生偏好于方案3(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大于其他三种方案比重的总和,说明课内体育俱乐部模式的受众范围更广,学生偏好较高。相比之下,对于学生体育社团和学校体育运动队模式的需求同样客观存在,但其容量较小,无法满足各类型学生的广泛需求,学生的偏好相对较低。传统学分制模式的偏好程度最低,这也印证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进行体育俱乐部模式改进的紧迫性。

4.2 影响学生偏好选择的成因

本研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模型拟合度检验和独立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发现绝大多数最终进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均在0.1或0.05水平上显著,即解释变量普遍对方程具有重要影响。似然比值的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解释作用较好(P<0.01),McFadden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各备选方案符合独立性假设,本研究的备选方案满足采用多项Logit选择模型进行计算的相关要求。

表3 多项Logit选择模型拟合度和独立性检验结果

基于模型检验结果,采用极大似然法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俱乐部模式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估计。利用Wald检验将参数估计结果为零的变量剔除后,最终结果如表4所示。本研究设置体育俱乐部模式方案1、2、3为实验组,方案4为参照组,原因在于方案4表示没有经过体育俱乐部改进的传统学分制模式,以此作为参照组可以更好体现出其他体育俱乐部模式方案的特点。

表4 多项Logit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结果

学生的个人特征方面。男性受访者选择方案1、方案2和方案3的参数值分别为-0.530、-0.642和-0.640,边际效应值0

俱乐部特征方面。当体育俱乐部规模在6~10人时,学生更偏好于方案2,即学校体育运动队模式。结合表1和表4可知,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专业性的参赛队伍,有既定的成员筛选程序,日常教学中的训练系统化、严格化,普适性较弱,对于学生参与的容量较小。当体育俱乐部规模增至11~15人时,学生会选择更加稳妥的方案4,即传统的学分制方案。

体育运动特征方面。本研究认为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和频率会影响其对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了解和信任程度,进而影响其偏好。就学生的每周锻炼次数而言,锻炼次数较少的学生会选择方案2(学校体育运动队),每周锻炼次数在1~5次以内的学生会选择方案1(学生体育社团),每周锻炼次数在6~10次的学生更偏好于传统的学分制教学形式,即方案4。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支出情况并未影响其偏好,可能是学生的体育支出多为课外的休闲娱乐项目,与校内的体育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故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横向对比结论。

5 讨论

要发挥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基础性作用并加以改进和优化。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学分制教学模式仍然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基础形式,不应完全否定学分制教学模式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应从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加以优化。

要拓展学校体育运动队发挥作用的范畴和能力,增强运动队更广泛的包容能力,充分发挥运动队在系统化、专业化体育训练方面的优势,增强溢出效应。要依靠专业团队提升学生对专业化体育活动的认知和了解程度并积极参与其中。

要提升学生体育社团模式所发挥的作用,为学生群体提供体育锻炼平台,以兴趣为导向吸纳学生参与。同时,为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将基于兴趣的体育活动与现有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在正规化体育训练和兴趣化活动参与之间找到平衡,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猜你喜欢

俱乐部方案院校
烂脸了急救方案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