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赶坡》说李娟的演出境界

2021-05-27贾自立

金秋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娟秦腔韵味

◎文/贾自立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当代戏剧》杂志2001年第二期刊登我一篇文章,同时还刊登了秦腔演员李娟写的《浅谈杨七娘舞台形象塑造》,从那时起我就萌发了写一写李娟的念头。

李娟给我的印象是武旦,《秦之声》近来播出她和丁良生演的《赶坡》,令我对她刮目相看。《赶坡》最初是秦腔名角李正敏先生表演的,已经成了经典。李正敏先生在舞台上既表现了王宝钏当时的心情和感受,又有自己独创的唱腔,后来秦腔爱好者往往拿李正敏这段唱腔检验一个演员的功底。而李娟的《赶坡》,唱腔和表演非常到位,演出效果不输前辈。

不久前,我们几个年逾八十岁的秦腔爱好者看到《秦之声》播放的李娟和丁良生唱的《赶坡》时,仔细琢磨他们的表演,由于李娟原来是武旦,现在唱正旦,这是两个行当,有时很难把握,而李娟既有较强的基本功,又有一副好嗓子,在舞台上,她的圆场、摔袖都拿捏得很到位,唱腔均在旋律韵味之中,让人印象深刻。

《赶坡》这折戏,秦腔爱好者都很清楚。王宝钏出场后,说邻家大嫂告诉她五典坡来了一位军爷,她接下来唱出一段昨晚做梦的情景,将观众的心带到现场,也有了悬念。她来到五典坡,看到军爷找人,于是手提竹篮假装挖菜,一开始从远处偷看,感觉像是自己的丈夫,于是在动作、心理上便有了准备。然后军爷上前,在问话过程中,心中也断定站在自己眼前的就是王宝钏。分别十八年的夫妻,一个在战场,一个在寒窑,英华倏忽,互不相识或假装不相识也在情理之中。演这一段,李娟以青衣身份出场,唱腔占主要成分,好在她从小苦练基本功,学习各路前辈的唱腔和表演,令喜欢挑剔的众多秦腔爱好者也颇感满意。

李娟的唱腔变化多不刻板,韵味十足,或圆润或深厚,让人听后很舒坦。当军爷拿出银子,对她说了很多轻浮挑逗的话,李娟接下来的一段唱便最见功底:军爷讲话真见浅,你把我宝钏下眼观,我的父在朝为官……这一大段唱出了高品位、高境界,而又把她天赋的嗓音条件和艺术情趣、性格气质全部融入了音色音域,吐字、运腔、用情,变唱腔为唱情,充满着诱惑力。这是文化魅力之所在,充分而细腻地表演让人百看不厌,用观众的话说就是“将戏救活了(指上了档次)”。

李娟是武旦出身,近来演正旦角色如《五典坡》《洪湖赤卫队》等正旦的戏较多,在悲剧演唱时,进入角色迅疾和投入高度都是罕见的。

出众的舞台表演,源于李娟长期以来对自己心理素质的磨炼,还有对人生、对角色的深层把握。美好的身材和嗓音条件是她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她的舞台感特别强,《赶坡》一大板乱弹,动作唱腔一气呵成,不仅唱腔功夫深厚,与她长期的武功训练也密不可分,每个唱段动作都在鼓点上,有板有眼,不差分毫。

李娟认为,要将戏演好,简单的演唱和单纯的技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是心灵感悟和文化涵养,要在韵味中达到“雅人深致”,正是有了这种理解,李娟扮演的王宝钏才让人感到韵味妙在赏心,进入“无招胜有招”的美学境界。

猜你喜欢

李娟秦腔韵味
大煮干丝,丝丝缕缕韵味长
老虎萌萌的幸福生活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程序框图题盘点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