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去村”歌
2021-05-27重庆吕传彬
◎文/重庆·吕传彬
何谓“去村”?就是走亲戚、串亲戚的俗语。每逢新年前后,亲戚之间往来就叫“去村”。据说“去村”一词,曾经成为人们挑竹箩或拿菜篮子装上年糕探望亲戚的代名词。
到了今天,亲戚联系大多已由电话、微信或脸书代替。亲戚往来提前相约,热热闹闹集中在酒店聚会,“去村”的名字好像与人们渐行渐远了。幸而一些通俗易懂的、仍在民间流传的“新年去村歌”,始终如一撩拨起人们心中的记忆:
春花李,李树头,
我个去村仔,新年回来劝阿妈。
阿妈不用愁,我过两年挑得水,再过两年睇得牛。
勤勤恳恳去赚钱,赚得金银千百万,返来买田兼起屋。
喜鹊喜,贺新年,
我个去村仔,新年归来讲实话。
阿妈不用愁,有人富贵我不爱,有人贫穷我不嫌。
勤勤恳恳去赚钱,赚得金银千百万,返来买田兼起屋。
那些年生活在乡下。童年懵懵懂懂,除了苦候新年穿新衣吃鸡腿,“去村”亦是其中的渴望。因为当年风雨沧桑,人们生活困难,平时无事难得“去村”一趟。
要是“去村”,大多在新年前后。那天,亲戚想方设法买鱼买肉,尽量做出丰富的饭菜招待,这一顿饭菜属于难觅的美味佳肴。
某年,大年初一。天气寒冷,天刚呈现曙色,妈妈突然推醒我,要我快快起床。我两手揉着眼睛说:“妈妈,这么早去哪?”妈妈依然低声说:“去外公家。你去不去?”未待妈妈话毕,我赶紧掀开被子下床。
那年发生的许多事情荒唐离谱,上面有人说拿年糕“去村”探亲,属于封建迷信产物,必须严厉铲除。由本地学校设立的红岗哨,组织中小学生守在公路,搜查过往路人是否携带年糕“去村”。所以,无人有胆量冒风险。
我家对面的小院子,栽有两棵果树。无奈之下,妈妈摘下几个水果“去村”。大冷天,风刮起公路泥沙,来回扑打在我与妈妈脸上。妈妈心疼地问:“孩子,你冷不冷?”我鼓起勇气说:“妈妈不冷,我也不冷。”
妈妈高兴,望着前面的路说:“妈妈教你唱‘去村歌’,你学不学?”我毫不犹豫说:“我学。”
妈妈脸上掠过了笑意,小声说:“这是你外公外婆教妈妈的过新年歌仔呢!”妈妈抹去沾在脸上的沙粒,边走边吟咏。此首“去村歌”,洋溢出过新年的气氛:
去村仔,无帽戴,
新年做个去村仔。
探外公,见外公,
外公带我打铜锣。
铜锣响,铜锣亮,
铜锣响亮千里外。
千里传来喜悦事:
状元及第与进士,
归属努力好儿郎。
去村仔,无鞋穿,
新年做个去村仔。
探外婆,见外婆,
外婆带我摘苹果。
苹果香,苹果甜,
苹果香甜万里外。
万里送来欢乐事:
状元及弟与进士,
归属争气好儿郎。
走过一段长长的泥沙路,又行走在长满野草的乡间小路,走近外公的村子,看见村口的榕树下,某家的婆婆与媳妇脸红耳热,正在争吵不休。走进外公家,我忍不住问妈妈:“都说开心过新年,怎么还有人吵架呢?”妈妈摇头叹息,又教我学会一首家庭和睦的“去村歌”:
新年好,新年美,
去村仔,喜洋洋。
新年去村走亲戚,
亲戚说短又话长,
望见家婆气翻天,
又看媳妇苦瓜脸,
婆媳关系势水火,
你斥我骂有意思?
新年来了破霉运,
喜悦同在做年糕。
新年好,新年美,
去村仔,喜洋洋。
新年去村探亲戚,
亲戚话短又说长,
婆怒嘴中含猪胆,
媳恼心内装铁钩,
今系婆婆后为媳,
怎可存在隔夜仇?
新年来了铲霉运,
牵手同坐屋檐下。
新年好,新年美,
去村仔,喜洋洋。
新年去村串亲戚,
见面赶紧打圆场,
去村仔女唱歌仔,
声声流入心坎上,
婆说媳妇好孝顺,
媳话婆婆似蜜甜,
天大地大够宽广,
不及亲人亲情浓。
时光流逝,转眼数十个年头。早年,又一个春节临近,我回乡探望老母亲。期间,再次提及当年的“去村歌”。我说:“妈妈,你怎么能记得这么多的歌谣?”
妈妈笑眯眯说:“人们不是经常说,流传最广的,就是在民间口耳相传的吗?我唱熟了,教会身边的孩子们传唱,慢慢就能传下来啦!”
妈妈说:“‘去村歌’大多唱说过新年的事,还有些描述农时节令的事。”妈妈满心愉悦,吟诵一首:
去村仔,看风景,一年四季好风光,月月到来都不同,
正月元宵晚,二月土地诞,三月田水白如银,四月插田缓缓办。
五月天啊,吃饱不瞌睡,六月割禾吃三餐。
去村仔哇,莫偷懒,今日辛勤去做工,明早必能谷满仓。
去村仔,看风景,一年四季好风情,月月到来都不同,
七月仙女且下凡,酷暑飘过又落雨,立秋即将至。
八月团圆赏中秋,九月重阳去登高,
十月谷黄水稻壮,十一抹净冷风天,十二辞旧喜迎春。
去村仔哇,莫懒惰,今天勤劳去做工,他朝终有大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