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画家杨豹与他的庐山题材山水画

2021-05-27

影剧新作 2021年4期
关键词:烟云云雾庐山

黄 斌

庐山,作为一座自然名山,它以雄、奇、险、秀而闻名于世,作为一座文化名山,它则集合了文学、艺术、宗教为一体而享誉古今。庐山作为文化名山,其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大量文人墨客既有对庐山的诗词歌咏,也有对庐山的丹青描绘。

历代描绘庐山的画家众多,早在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就已经画了《庐山图》《雪霁望五老峰》,其后五代荆浩、董源、巨然等人都有画过庐山,但可惜作品基本没有流传下来。目前,保存下来作品中最早描绘庐山的是荆浩的《匡庐图》,画中峰峦叠嶂,林木清幽,意境深远。虽然有专家研究说此画描绘的不是庐山之景,画名是后人加上去的,但无论怎样,此画可以看出庐山在古代画家心中的地位和对庐山景象的喜爱。宋代,李公麟、张激等人根据慧远在庐山“白莲结社”这一事件而画过有庐山山水背景的人物画作,著名僧人画家玉涧也画过庐山山水。宋以后,元代的赵孟頫、高克恭、钱选、何澄等,明代的徐贲、王仲玉、马轼、李在、沈周、文征明等,清代的王时敏、朱耷、王翚、石涛、高其佩等都有画过庐山,近代画过庐山的画家则更多。

古今描绘庐山的画家何其之多,但还没有哪位画家能像杨豹那样对庐山如此情有独钟,一生不变。杨豹,江西万载人,原省政协委员、庐山画院院长。自1960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庐山工作以来,杨豹已经在庐山工作、生活了整整六十年,在这六十年中他从来没有淡化对庐山的深爱之情,也没有停止对庐山的描绘。六十年来,杨豹足迹几乎踏遍了庐山的山山水水,庐山的一座座奇峰,一条条峡谷,变化莫测的烟云,飞流直下的瀑布,庐山的春夏秋冬、寒来暑往都变成了他笔下对庐山的爱恋。

一、以庐山为师,以庐山为友

国画大师李可染曾经对杨豹鼓励说:“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就是认真、热情,你画好庐山,就是对庐山、对中国画最大的贡献。”这句话几十年以来成为了他砥砺前行的动力,也促使他以画好庐山为一生的奋斗目标。古代绘画理论中有三种师法方式:一是师法自然;二是师法古人;三是师法心灵。而杨豹多年以来为了画好庐山,他以庐山为师,以庐山为友,以庐山为家,庐山的自然之性,造化之功成为了他最好的学习对象。杨豹说:“庐山的烟云变幻,青峰翠峦,流泉飞瀑,四季胜景,构成了我创作的源泉。”他把自己对庐山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想用笔墨情趣变成了一幅幅展现庐山真面目的画作。明代董其昌说画家要把画画好就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不知道杨豹有没有读过万卷书,但我却知道杨豹六十年来在庐山翻山越岭走的路绝不止万里,正是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废寝忘食的工作,搜尽奇峰于画纸上,以艺术家的审美眼光,不断挖掘庐山的魅力,才造就了杨豹一大批优秀画作的产生。

杨豹描绘庐山六十年,他画笔下庐山的烟云、朝霞、雾凇、泉瀑、翠谷等景色幻化出了一幅幅庐山奇观,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杨豹尤其擅长对庐山的烟云描绘,他画笔下的庐山烟云赋予了他绘画中最好的精、气、神。杨豹说:“山中何所有,岭上生白云。我认为庐山最有特色的是云,云给自然带来无穷的变化。”变幻莫测的云雾为庐山注入了无尽的生机与魅力,使庐山穿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而杨豹绘画中的烟云却也让他的画作增添了一种神秘、飘渺的韵味,而这无不是杨豹几十年以来以庐山为师、为友,以及自己努力探索的结果。杨豹是一位以庐山为家的艺术家,常年穿行于庐山的山水之中,发现庐山不同的美,用绘画呈现出对庐山的热爱。作品《家在山水间》(如图1)刚好体现了杨豹以庐山为家,以山水为乐的精神。该作品表现了庐山的奇峰峻岭、龙潭飞瀑,山中云雾在幽谷中涌动,在画的右下角有几座红楼,一人立于山口远眺群山,整个画面宁静、幽远,体现了画家自我心境的表现和追求,也体现了画家拥有一颗胸怀丘壑,平和虚静的艺术灵魂。北宋郭熙《林泉高致》中说:“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丘园养素、泉石啸傲、渔樵隐逸所体现的都是虚静人生境界在现实中的具体表现,所以它们是常乐的、常适的、常亲的,而尘嚣缰锁是现实世界中羁绊人生的枷锁,所以是人情所常厌的。杨豹在喧哗尘世中保持着一颗平淡的心,虚静的人生态度,不慕功名,不为金钱、利益所动,保持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地穿梭于庐山的每一座险峰,每一片云海,用自己的笔墨记录着庐山的点点滴滴,从他的绘画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他对庐山用情之深、用心之切。

图(1)

二、潜心钻研,探索绘画新形式

杨豹作为一位在画坛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他一生都把创新、探索绘画新形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他努力钻研,潜心学习古代名家和近代绘画大师的作品,继承传统,但又不囿于传统,他深知要想突破自己就必须勇于创新,探索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杨豹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吸收各派之优长,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面貌,这具体表现在其作品的绘画形式上则是他的绘画作品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画构图讲究“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此“三远”法成为了中国画的布局准则。在构图上,杨豹的绘画构图新颖,布局巧妙。他的作品中运用最多的则是“平远”法,近景孤峰耸立,远景群峰绵延,中间烟云涌动,仿佛要把欣赏者请进他的画中世界,与他一起感受庐山的奇幻景色。杨豹在构图上不仅继承了传统中的“远”,他还探索出了构图中“近”,有些画作舍弃了传统构图中的全景式布局,往往是取山之局部,画纸满布,把视角拉近,在近观中让观者融入,仿佛身临其境,同时不自觉中又让人的视野集中到了某一焦点,这种构图方式明显是受西洋画构图的影响。如作品《山中卫士》(如图2)此画构图的特点就是把观者视线拉近,放弃了山的整体形势,而突出了山的质感,两座只能窥见局部的山体几乎布满整个画面,中间流出一条山缝,山缝中云雾涌动,远处群峰隐现,画面的最前方一座山峰破纸而出,山顶孤松耸立,犹如山中卫士守卫着这巍峨奇景,欢迎着欣赏者一同共赏。除去此画采用了这一构图外,像《石门涧飞瀑》《黄龙潭碧泉》《响雪》《山谷鸣泉》等无不是采用了这一构图方法,这一体现了杨豹自我风格特色的构图法使得他的作品能近中窥远,局部中现整体,在见山的质感之余还能感受到山的整体气势。杨豹的画作在构图上整体而言具有满、密的特征,但密而不繁,满而不堵,在满中还能见空灵,在密中还能现轻盈,这体现了画家极强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绘画技巧,从中也可以看出杨豹几十年勇于创新,独辟蹊径的努力。

图(2)

在笔墨运用上,杨豹绘画中的笔墨温润、灵活,富于变化,其在吸取古代大师笔墨之长的同时还受西方绘画的影响,融入了西洋画明暗的表现手法。张仃先生曾经教诲杨豹道:“要画好庐山,水墨的运用十分重要。”杨豹努力研习传统绘画中的笔墨技法,从他的绘画中可以看出他对笔墨技法运用的熟练程度。杨豹的画非常重视水的运用,因为他深知中国画“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清代张式《画潭》)的道理,杨豹的画经常采用传统水调和稀释墨汁而分浓淡五色的方法,用水、墨相破、相融,用泼水、铺水、点水等方法形成变化多端、意想不到的绘画形式,再结合庐山独特的烟云表现,使他的绘画形成了一种水墨淋漓、飘渺轻盈的画面效果,如他的作品《佛光含影》《石松图》《雾凇图》等都有这种画面效果。中国画强调点、线、面的结合,但杨豹的画似乎有意弱化了点与线的表现,而增加了面的表现力,尤其在表现山石上更加增加了面的运用,通过面的明暗对比,增强了山体的立体感,这是他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吸取西洋画表现手法的结果,如《紫气》《不尽山情入梦来》《烟云供养》等作品中都有这种趋势。作品《紫气》(如图3)表现了一幅山中云雾缭绕,几只大雁飞过,山中红屋显现,画面右边一泉瀑布飞流而下的画面,画中画家有意减少了线条对山体结构的表现,只是用淡墨块面强调山的阴影部分,山的转折处用极少的线条强调,山的向光部分留白,山的阴影部分的墨色块面与山的向光部分的留白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在一明一暗的对比下山的立体感和光影感得到了凸显,这充分体现了杨豹在笔墨运用上不仅继承传统,还吸收西方绘画技巧,丰富中国画表现形式的勇敢创新。

图(3)

在色彩上,杨豹的画用色大胆、浓艳,但浓而不腻,艳而不俗,反而有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如他的作品《万绿丛中》《红韵》(如图4)《云中山城》《庐山红楼》、《石松图》《万峰红遍》等都是用色大胆、亮丽,用浓艳的色彩表现庐山不同季节的自然之色,幽蓝的山体,翠绿的山林、漫山的红韵,画中的色彩极具视觉感染力,让人眼前一亮。

图(4)

总之,杨豹的画在形式语言上努力钻研,勇于探索、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形式风格表现出了心中最美的庐山。

三、灵动、飘逸的意境

杨豹画的庐山山水画最初看给人一种壮丽、磅礴的气势,用笔灵活多变,画面或典雅、或疏野、或清奇,但多次看后又给人一种别样的神韵,流露出一种灵动、飘逸的意境,这可能与他总是表现不断变化、流动的庐山云雾有关。杨豹的庐山山水画很大部分都是表现庐山千变万化、飞流涌动的云雾,如《含鄱吐日》《石门涧所见》《庐山之奇莫若云》《万壑流云》《泉声韵雨》《千峰万壑怀云烟》《云中山城》《五老峰流云》等等,杨豹绘画中的云雾具有很强的动感,在他的作品中流动汹涌的云雾和高耸静止的山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动与静,虚与实之间给人一种灵动、飘逸的意境。如作品《石门涧所见》(如图5)近处飘渺的群峰,远处涌动的云雾,正在往山峰峡谷中奔流而来,仿佛要把群山卷走,山的静与实和云雾的动与虚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作品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流动的云雾仿佛拥有生命,有意识的涌进山谷,滋润着庐山的山水,赋予它最美的生命和勃勃生机。明代唐志契说:“凡画山水,最要得山水性情。得其性情,山便得环抱起伏之势,如跳如坐,如俯仰,如挂脚,自然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杨豹与庐山六十年的亲近自然了解它的性情,受庐山山水的滋养,杨豹的性情必然也与庐山相融、相知,所以他画中灵动、飘逸的意境其实就是庐山山水的性情,也是他本人所追求的性情。古人说“书如其人”“画如其人”,杨豹画中体现的意境不就是他的性情所致嘛!

图(5)

四、老当益壮,勇励前行

在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杨豹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作品多次参加了国内外展览,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作品多次被国内外机构和私人所收藏。如今,杨豹仍以八十余岁的高龄坚持艺术创作,不忘初心,继续为画好庐山而不懈努力。杨豹在画庐山之余,还坚持对庐山文化的推广,致力于“庐山画派”的打造,他的这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让人钦佩。希望他的这种精神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吸引更多的画家画好庐山,让更多的人了解庐山、欣赏庐山,让庐山的自然魅力和文化魅力能够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

猜你喜欢

烟云云雾庐山
云雾
魔法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星星
烟云几许著苍山
毛泽东登庐山
《李白 庐山谣》
茶山烟云
庐山脚下泡温泉
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