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俗化趣的李津水墨
2021-05-27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00)
一、李津个人
李津,1958年出生于天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院的国画系,毕业后留校至今,任教于中国画系。李津是画水墨画的,他早年一直深受环境的熏陶开始接触水墨,表姨是著名画家周思聪,还有姨父卢沉的影响,深入水墨。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的动荡时期,艺术家们探新摸索,与“当代水墨”共同成长,李津亦如此。他正统科班出身,受过系统的国画训练,与传统文人画不同,他的画很有意思,这是我对于他的第一印象,一个很有趣的人。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人如其画,我相信这是真理,不假,从画中能看出他是一个不遵循常法的人,他并没有被学院派的条条框框所拘束,被禁锢,他有自己的那一套思想。他以传统水墨方式进行绘画,行笔时自得、洒脱。他有一种叛逆既定规范的品性,但他的作品绝不是所谓的反传统,很极端的艺术表现形式,而是一种慵懒随性的艺术作品,贴近生活,近人情。李津在他的《思考小记》中曾经说过,他羡慕许多古代的画家、他们实际上是半个行者,背个袋子,里面毛笔宣纸(毛笔纸墨)什么都在里面,布袋往身后一背到处游走、只要有吃的就足够了,那样的生活太纯粹了。他自己就是随卷随画,游历随性,也不定性。
他的作品内容不再是赞扬“社会生活”“英雄”、抑或是传统民族题材的作品,也不再以苦涩为审美标准,而是以享乐主义至上。传统的文人画,格调高雅,学养深厚,大多不以世俗物入画、寄情山水,追求抒情写意,取材于四君子,借以抒发情感。而李津的画大多有吃喝、玩乐,有娇媚女人,就是一些家长里短、家常琐事、家常菜、就是因为太“家常”了,以至于让大家觉得太世俗。画面中的就是生活在身边的普通人,充满烟火气,他在九十年代后集中描绘都市人物,家庭生活,描写夫妻日常生活的休闲与日常举止。画面中的人物都是一副不知烦恼为何物的享乐主义的状态、犹如在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却流露出一丝荒诞、空虚。
二、李津画色
有些人认为李津的画作媚俗,有色欲、不堪入目,但李津的画色在于颜色、情色、秀色可餐。颜色上用色大胆且艳丽,画面中的颜色很舒适,大多都细线淡色,慢慢晕染,李津说他喜欢水,颜料多加水会有一种通透的感觉,墨色随行所致,挥洒自如。画面中的女人姿态万千,有不着衣服侧卧的女人、有戏水的女人、起舞的女人……都体态丰盈透着性感。他也常把男女画在一起,有趣的是,画面中的男主人公就是李津自己,直接或间接表现了人的爱欲。“秀色可餐”的美食是他拓展的新空间。美食被李津画入画中、这是一个新颖的创作,画中有油焖大虾、红烧猪头、清蒸鲈鱼、螃蟹等美食,并在旁边留白的部分加以注释,写有做菜的方法以文字记述,就感觉是在与作者进行着对话,哪怕只是一件不足为道的小事,充满了其对于美食当下的喜爱。
(一)饮食盛宴
他的代表系列作品《今日·盛宴》,我觉得十分有趣,是其同名展览中的长卷水墨作品,这幅作品是李津历时九个月的旅行中诞生的,游历了许多国家,艺术、人文与美食的交织。
《今日·盛宴》局部 2012年
这段充满艺术式的美食之旅,为李津提供了创作灵感和素材,旅程的所感所见成为精了神主线贯穿其中,由此为公众呈现了盛宴全席。而在这次的同名展览中还有一件作品让人感到吃惊,那就是在展厅一旁放置的餐饮桌子上,有一串被硕大的铁制签子穿成的蜜汁烤肉,垂涎欲滴的烤肉被放在餐盘上,令人食指大动。视觉与感官以及味觉的闯入,立体形象的惊叹,我相信在场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那天的展览,观众被拉进画面中,参与到这场“今日盛宴”当中。在这些作品上,无论是为了完整构图画面的题字还是无意拜摆放于画中的瓶瓶罐罐,又或许是刻意而为的留白,都显示出他别出心裁的构思。其构图的方式让我想起了插画、绘本的构图形式,看着十分舒心与喜爱,而这样在墨色旁边加以注释的制作步骤,让他的作品在展出时添加了与观者的互动趣味,使观者在画面以外感受到自然而然的生活趣味及鲜活,不得不说李津是聪明的。其实把俗语作为提画语句的创始人,是新文人画画家——朱建新,是李津在南京艺术学院求学期间,深受影响的一位朋友,这种形式,在后来被许多新文人画家采用,这本不足为奇,然而李津却把主体物的背景,以自己的形式提于画面当中,铺满整个空白画面,这则是见所未见的。一反传统绘画留白的形式,在画面中围绕菜肴题字,写得密密麻麻的,有种装饰意味。就很相像与他的美食作品一般,把这些物品全部都放置在同一张纸稿上,饱满而活跃于纸上,目不暇接并与墨字辉映,使整个画面充满韵味和生活气息。
(二)饮食男女
他另一个系列的代表作品《饮食男女》与电影版的《饮食男女》同名,所以大家难免会引发好奇心。在影片《饮食男女》的最后,主人公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都与最初的自己背道而驰,令人思绪万千。影片所想要表现的是旧传统与新观念的碰撞与交织,勇敢表达自我,不畏流言、不在意他人的有色目光,爱自己爱他人爱周围细小的事物。我觉得这也是画家想要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自我态度,并传达给各位的。
《饮食男女》系列作品 2008年
所谓美好的人事物与美食、可谓是大多人所追求的,被李津大大咧咧的摆放在桌面上,让当时的改革年代,还有一些措手不及,一时难以接受。之前有在张爱玲的书籍中看到,大概是悦人以美的身体,美的思想,没多大差。关于对错,学识浅薄,但“饮食男女”这个词便跃然于脑海中,孔老夫子曾经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吃饭穿衣,男女欢爱,是人类最大的欲望,也是常有的事,为什么要指责李津呢?这句话,其实后面还有更为重要的内容,本出自《礼记礼运》,原文大意是说,吃穿住行和男女情爱,是人常有的欲望,而死亡贫穷与苦闷,则是人类最厌恶的事情,因此,欲望和厌恶,这两个是人类心理变化的最大问题所在,但人却总是隐藏自己的真情实意,让人难以被揣测,总是不动声色的按捺压制自己的欲望。李津把这个观点隐藏在作品中,他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好隐藏的。一个是食,一个是性,而两者的性质在我们眼中却大不相同。
三、李津思绪
最近看到了他的一篇小采访,他当时正在写字,在写“无”字的词:例如无肉不欢、无奇不有、无精打采、无……有太多“无”字开头的词语,而一个繁体的“無”字洇成了大墨团,隐去了一切表情和特征。你并不知道这个字后边所连接的是什么词汇,只看到了表面,不知其背后的真切,真的就像他这个人一般,通透有趣,他认为歌舞升平的背后有一种不能超越的烦恼。文人士大夫不能面对这些问题以至于借酒、借物消愁,所以李津的水墨,让观众在初期看到的是表象的喜剧,然而在深层中却潜藏着无法忽视的近似于悲伤的情绪,可能是因为看得太过于透彻,借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并传达。有一种哲学意味,解读作品中以及作品背后的荒凉和荒诞。是海德格尔式的人之必死意识,看到了画面笑声后面的悲剧。
李津他只是借画来滋养性情。在当今时代,什么都是被追赶着的,多一份闲情,就多一些乐趣。追求随性的、自在的、慵懒的氛围。他喜欢将生活化的东西记录下来,描绘在纸张上,这瞬间的感受表现在纸张上,将快乐永恒。用画笔记录下来的画面,呈现出本来的样子,能感受到很真实的生活与个人。所以,李津的画并不是有什么烦琐的暗意,其实是简单的,因为他不想复杂化,他只是热爱生活、爱记录生活、也不用想复杂。
知道享受生活并发现美,才能给予生活以乐趣,这种有趣又充满艺术的美,就变成了李津艺术生活中的主基调。李津的这类具有味道的作品,能给生活在都市繁忙且常感压抑的人们,带来些许轻松与宁静的情趣,也让他的水墨艺术增添了几分幽默趣味。在李津的展览作品中,常常给予观众视觉与感官的双重体验,这是神奇且有趣的。他所追求的状态,是当下的鲜活。鲜活的生活、鲜活的美食、鲜活的朋友、鲜活的人生态度、鲜活且有趣的灵魂。事物的烦琐,家长的里短、酒肉的香气,这似乎就是我们生活三部曲。他似乎爱上它并享受它,同情地经历了它,但也嘲笑了它。这使他的水墨艺术作品,奇妙的转化,成了关于对食色的感官沉浸式的艺术作品。他将水墨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并与世俗生活完美地融合,使绘画和生活都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他的水墨画一直在不断尝试当中,构成了重要的水墨经验。作品内容越来越生活化且趣味的呈现,成为他的代表特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