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品包装设计实践
2021-05-27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00)
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小微企业普遍遭遇着线上和线下工作的双重壁垒,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同时2020年也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关键性的一年。农村的小微企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共担时代责任,共振乡村经济”是人民群众的呼声,经过两辈人的共同耕耘,我国余下的贫困问题集中在中西部山区,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世情,所出的物产大相径庭,江南沿海地区成功的扶贫方式未必适用于山区。
小组受到利川市文斗镇政府的邀请,联合江苏商会联合等企业机构、社会组织开展“共担时代责任、共振乡村经济”的消费扶贫攻坚战专项活动。利川市硒韵茶业有限公司因为疫情影响茶叶滞销千余斤,是典型的农村困难中小企业,也是此次分析的重点参考以及后期帮扶对象。
一、大坳村现状概述
研究小组对大坳村的贫困现状进行了考察,导致其长期摘不掉贫困村帽子的原因大致有三;第一,这里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势险要,交通闭塞。虽全村海拔不高只有650米,但直到2015年才有第一条机耕公路;其二,基础配套设施差,村民居住点分散,公共服务资源少;第三,村内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严重。
村内农户长期处于以自然户为单位的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知名度有限,销售渠道狭窄且运输流程繁复,没有好的包装影响农副产品的新鲜口感,尝试扩大种植面积的农户也因为无法顺畅销售导致产品滞留。
交通不便虽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却保持了大坳村原生态的环境资源,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表现出来是“一山四季,十里不同日”。同时作为我国富硒产地之一,农品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助农包装现有问题分析
“农品走不出去”大多是乡村产品的价值不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肯定,在品牌信任还未形成之时,包装视觉吸引力作为产品“打开消费者心扉”的第一块敲门砖,重要度不言而喻。为了节约成本,大坳村茶叶产品包装订单大多都交予淘宝等平台上的设计店铺,制作出的产品包装过于相似,易埋没在众多同类产品中,不利于市场竞争。优质农品的特点包括人文背景、独特风味、传统工艺等等,此类特征在包装上得不到任何展示,甚至与城市工厂流水化产品竞争中落败,实属可惜。具体包装设计方面存有以下问题:
(一)包装结构不合理
通用性包装如塑料袋、瓦楞纸盒、铁艺盒是大坳村农品的常见包装,其中的填充物是旧报纸、碎泡沫等,缓冲效果欠佳。导致农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外包装破坏直接暴露农品的现象,直接摧毁了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二)没有环保意识
大坳村农户制作包装首先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袋泡沫衬垫发泡网格等,对石油资源的过度开发问题、生产一次性包装的工厂的排放问题以及后期回收利用废弃塑料问题,都是源于社会环保意识的匮乏。
(三)农品商品化缺失
依赖扶贫活动推广以节约产品的宣传成本,以“有就行”的原则对待农品的包装,期待政府和有关部门能给予援助。当优质农品要进入大众市场与其他商品竞争时也需要遵循一般商品的包装设计出发点,才能作为商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不是利用依靠消费者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心。
(四)企业品牌文化缺失
贫困地区的认知水平有限,品牌意识不足,不愿意投入资金建立品牌。在互联网经济盛行的当下,单一优秀的产品过多且同质化严重,更需要结合当地自然人文建立特有的品牌,把产业连成线形成品牌效应,冲击市场的同时吸引消费者的二次回购,打破对于贫困地区农产品“价格低质量差”的刻板印象。
三、大坳村茶叶包装设计实践
设计助农包装既需要满足农品本身商品属性的要求,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又能作为产地文化属性的载体。利川土地沃腴,物产丰富,一直以来都有“银利川”“贡米之乡”称号。地方的特色风土人情元素是农产品包装区别于同类产品的重要依据,利川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土家族人文在鄂西独具特色,特别是织物上有序的几何纹样,从艺术角度来看是理性与感性的碰撞,充满质朴美感。将土家元素融入农品包装之中有助于大坳村农产品形象的树立,同时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播。
(一)图形设计
产品上的图形内容是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为解决农品包装同质化情况严重问题,差异化表现区域性自然人文特色。在包装上需要传递土家族文化和利川产地的信息,土家族文化为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如土家图腾、特色建筑、土家舞蹈等一系列的文化遗产。
形式上选用类似图腾的手法,剪影的鱼与鹤图形承载大坳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组合云雾及水流的纹饰,体现当地小气候特征多云雾的特点。主题“利用厚生,百川朝海”意向众水奔流趋向大海,引喻无数分散的事与物都汇合在一处,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一是能表现产地“汇聚天地灵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二是体现消费扶贫攻坚战专项活动能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和“互联网+扶贫”的号召,不再仅仅是推广促销滞销的农产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参与到农品从萌芽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个过程。
(二)色彩设计
土家人文传承的色彩系统独树一帜,男子大多衣着一身藏蓝色服装,女子加以土家织锦西兰卡普点缀装饰。这种织物以鲜艳的色彩以及有序的几何纹样讲述着古老文明的历史故事,被人们称为“织在布上的土家历史”。一是考虑到人文属性元素,二来顾及商品传播属性,在传播的不同环节都使用同一色彩更易于被消费者所记忆。
(三)结构与材料
产品的包装结构与材料首先需要迎合产品本身特性,考虑到商品物流运输因素,充分满足其实用性。其次才是满足消费者美感的创新。大坳村实际地理环境导致农品多以汽车运输,山路崎岖多颠簸,且运输过程长。高性价比简易纸盒无法满足保护产品的需求。传统方式是针对不同条件下的产品单独进行包装设计,但偏远山区普遍较低的商品物价以及昂贵的运输费用,决定了包装不可以套用商业模式下的投入资金资源单独设计包装的行为。针对大坳村的现实情况,一方面是采用原产地易于获取的环保可降解的茶梗作为填充物及缓冲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包装结构入手,并尝试与快递盒生产商合作减少包装环节的成本。
选择高性价比包装材料与简化包装程序就是为本不富裕的小微企业减少开支,同时用简约化处理、循环再利用、生态包装设计等手段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结语:从扶贫到振兴
坚持大扶贫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的基本策略,切实发挥坐拥丰富设计资源的机构平台以及院校的力量,把农品包装设计助农作为切入点,打破消费者认知壁垒,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及固定的消费人群。以拓宽大坳村特色农产品的流通,促进大坳村特色助农产业发展。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