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1-05-26周玉艳
周玉艳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护理;糖尿病;应用效果;基础护理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或者生物作用遭到破坏,从而引发机体呈现出高血糖的疾病。在患病后,患者不仅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同时还可能出现机体器官慢性损伤或功能障碍等情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对糖尿病认识度较差,从而在疾病预防、血糖控制期间依从率较低,因而导致血糖水平控制效果较差。本文主要将健康教育模式运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并对其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选择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的15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两组,护理方式分别为基础护理(对照组,75例)、健康教育模式护理(观察组,75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40例、35例。年龄35~79岁,平均(57.69±1.39)岁,病程3~9年,平均(6.22±1.09)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41例、34例。年龄34~80岁,平均(57.78±1.32)岁,病程3~9年,平均(6.28±1.10)年。两组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模式:(1)病情评估:在患者人院时对其病情进行观察,掌握患者年龄、学历、病程、糖尿病认识程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案。健康宣讲方式则采用讲座、分发资料、宣传海报张贴、播放健康教育片等方式,为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风险,同时告知血糖控制的必要性、并发症发生率,如何预防等,改变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2)心理健康护理:由于糖尿病病程漫长,需要患者长时间对血糖进行控制,大多数患者因患病后会产生严重负性情绪,因此无法积极地配合护理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展开交流,同时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符合患者心理状态的语言,询问患者治疗期间感受,同时对患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记录,详细地给予反馈;同时医护人员需要站在患者角度思考,不断完善护理方案。(3)饮食护理:为患者介绍饮食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患者饮食喜好,为患者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护理方案。针对卧床患者,需要在进餐后进行腹部按摩,促进胃肠道蠕动;多给予患者温开水,利于排便。(4)胰岛素治疗护理:在进行胰岛素注射时,需要严格规定患者剂量与间隔时间,注射期间对患者身体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1.3效果判定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1.4统计学方式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進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FPG为(7.22±0.12)mmol/L,2hPG为(9.12±1.03)mmol/L,HbAlc为(6.12±0.45)%,BMI为(23.11±1.01)kg/m2;对照组FPG为(9.63±1.21)mmol/L,2hPG为(11.42±1.36)mmol/L,HbAlc为(8.39±0.98)%。BMI为(26.22±1.10)kg/m2。观察组干预后临床各指标比对照组低(FPG:t=17.165,P=O.000;2hPG:t=11.676,P=0.000;HbAle:t=18.230,P=0.000,BMI:t=18.036,P=0.000),P<0.05。
3讨论
伴随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涨趋势。由于诱发糖尿病因素较多,患者需要接受较长时间治疗才能较好地控制血糖。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因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少,导致出现自制力较差、控制力差等情况,无法完全按照医嘱进行服药,同时对自身血糖监测重视度较低,因此常会产生严重的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在采用常规护理时,通过指导患者服药,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可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但常规护理未关注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并发症等,从而导致患者恢复情况欠佳。结合健康教育,通过对患者讲解健康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增强护理期间患者的配合度;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消除患者负性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让患者按照饮食计划进餐,并且对用药进行严格控制,利于血糖监测与控制。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各临床指标比对照组低(P<0.05),说明采用健康教育模式,可达到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增强患者自我保护能力。
综上,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后,可提升患者疾病认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