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2021-05-26李峰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针灸

李峰

【关键词】针灸;盆底康复治疗;慢性盆腔疼痛

盆腔疼痛可诱发患者盆腔炎症以及充血,患者可出现腹部疼痛、肿胀等表现,特别是患者过度劳累后可出现加重的趋势。当前临床中对该病主要采用康复治疗进行干预,但疗效不太理想。本次研究分析探讨了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5例,年龄21~45岁,平均(37.53±3.28)岁;对照组患者15例,年龄20~43岁,平均(37.21±3.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患者取各种体位均可进行训练,患者于吸气时尽量收缩肛门,保持收缩状态10s左右,并于呼气时将肛门尽量放松,保持10s左右。直至患者对训练熟练掌握,随后逐渐对收缩次数进行增加,每日3次。

1.2.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关元穴、气海穴、中极穴、归来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对患者进行治疗。首先对上述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0.3mm×40mm毫针对患者行垂直刺入,采用捻转提抽等手法对患者进行施针,直至患者出现酸麻感为宜。同时采用平补平泻法于穴位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10min行针1次,每日1次,在患者经期停止行针。

13观察指标临床疗效对比。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消失时间>4周,未复发;有效:症状改善,且改善时间超过2周;无效:临床症状并未改善。

盆底功能障碍率对比。包括盆底馅窝疝、子宫颈脱垂以及膀胱脱垂等。

疼痛程度对比。采用VAS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见表1。

2.2盆底功能障碍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盆地功能障碍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3讨论

慢性盆腔疼痛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具有病程长等特点,对患者健康与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当前临床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盆腔炎等疾病有关,由于发病因素尚未明确,因此在临床中对该病的治疗也具有较大难度。针灸是我国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对患者穴位进行刺激,从而疏通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從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

在本此研究中,通过对患者行针灸联合盆底康复进行治疗后发现,患者临床疗效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有效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疼痛感,对患者预后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发展前景研究
针灸
对我省近年针灸发展状况的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