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1-05-26张观玲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乐疗法早产儿并发症

张观玲

【关键词】护理;早产儿;音乐疗法;并发症

早产儿(Premature Babv)指的是胎龄在37周足月前出生活产婴儿,其出生体重大多低于2500g,且出生后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之足月出生的婴儿较差,因此需要为早产儿实施专业的护理干预。WHO相关调查发现全球范围内早产儿发生率约为11~15%之间,而早产儿除认知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之外,还对其语言发展、运动功能以及感知能力等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大多数早产儿出生均需要转送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进行密切监护,为了促进早产儿出生后各项功能器官发展,相关研究认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对于提高早产兒自行摄奶量和体重增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早产儿护理干预中实施音乐疗法的作用和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9年8月~2020年12月中选择80例早产儿展开分析和观察,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音乐疗法)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胎龄28~32周,平均(30.14±1.11)周,体重1500~2000g,平均(1750.12±110.21)g;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胎龄29~32周,平均胎龄(30.11±1.01)周,体重1516~2000g,平均(1751.36±109.47)g,将两组基线资料进行比对,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在赫尔辛基宣言下,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并最终同意本次研究进行。同时,所有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详细过程与研究意义均已知晓,并在患儿家属同意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本次研究进行参与。

纳入标准

符合早产儿判定标准者,患儿家属在知晓同意书的情况下均签字同意。

排除标准

合并脏器衰竭、听力损伤且脑损伤严重患儿;合并凝血功能严重者;合并凝血时间异常患儿;家属拒绝配合观察研究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其主要为早产儿做好保暖措施、环境布置、病情观察以及鸟巢式护理为主,早产儿出生前护理人员为其提前准备好暖箱等,并将衣物提前预热,同时准备好转运暖箱等设备。为早产儿提供较为舒适的环境,其湿度控制在50%~60%,温度控制在24~26℃,从而确保早产儿的体温和体重保持良性增长。由于早产儿的免疫力相对低下,极易受到外界污染物的影响继发感染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定期对空气、暖箱以及床位等进行常规消毒操作,在与早产儿接触前,严格做好手卫生,从而降低感染几率。为减少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几率和对机体大脑发育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当采用睡眠灯、将窗帘拉上等多种方式为早产儿模拟子宫内幽暗环境,从而避免剥夺早产儿的生物钟节律。为避免在噪声的刺激下引发早产儿出现呼吸暂停以及心动过缓等症状导致得听力缺失或者多动症等症状,护理人员应当确保室内白天低于45分贝,晚上低于35分贝。早产儿的自我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密切监测其体温的变化情况,结合其体温进行适当的散热或者保暖措施,且暖箱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应当结合早产儿的体重、病情、孕周等综合考量,其皮肤温度以36.5℃最佳。让早产儿保持舒适体位,避免使用包裹,使得其模拟在子宫内的屈曲体位,从而给予其更多的安全感,在此影响下对于加快其行为控制和自我安抚以及神经行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当早产儿相对稳定后也可让其家属参与到袋鼠式护理体位中。注重早产儿脐部、臀部以及皮肤褶皱处的护理工作,同时密切观察其大小便的颜色、量以及性状等,在实施侵入性操作时护理人员的动作应当更加轻柔,同时给予早产儿抚触,从而缓解其疼痛感受,特殊情况下可给予其适量的止痛药物,也可在进行操作前将早产儿母亲提前录制好的声音播放给早产儿听。重点观察早产儿皮肤色泽情况和经皮氧饱和度情况,当早产儿皮肤呈现出青紫色时需要给予其相应的氧疗方式,较为严重的患儿可给予其呼吸机进行治疗;当皮肤呈现出黄染,在密切监测的同时给予早产儿蓝光照射处理;当患儿皮肤较为苍白,注意观察其是否出现贫血或者感染的情况。在护理的过程中,观察患儿的自主呼吸的规律性,当出现呼吸急促、减慢等症状时应当根据其呼吸困难的程度给予其相应的处理。密切观察并记录患儿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为早产儿喂养的过程中应当更加的耐心和细心,奶量应当缓慢,从而避免其出现溢乳、呕吐、腹泻、腹胀以及呛咳等不良反应。对于早产儿而言其各项反射能力相对较低,主要以肌张力低下、嗜睡以及反射不完全等特征为主,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密切观察和监测,当早产儿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常规护理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实施音乐疗法时,可将音响设备放置于早产儿的暖箱床尾20CM处,其播放的音乐类型主要以轻柔、舒缓的轻音乐为主,每日播放三次,每次30分钟,音乐播放音量调节在40~45分贝,时间设置在09:30、14:30、17:00。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两组早产儿在接受不同护理模式下①每日8:30去除尿不湿后的体重,观察第1周体质量、第2周体质量。②第5天进奶量、第10天进奶量③鼻饲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④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观察指标

观察组护理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活产婴儿中早产儿的发生率约为5.6%,而美国的发生率约为7.1%~17.9%,根据我国现有报道的早产儿死亡率大约为12.7%~20.8%,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增长,其对于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未接受专业护理干预的早产儿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较之足月儿相对较差,且出生后大多出现体质量不增长且喂养不耐受等情况,不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因此需要为早产儿实施专业的护理干预。常规的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的护理应用价值,但在当下人们对于医疗服务要求提高的影响下,已然无法满足其护理服务需求,而音乐疗法属于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最早起源于1890年,由奥地利医生厉希滕达尔提出音乐治疗观点,而后被广泛应用于护理中,得到医务人员和患儿家属的一致肯定。音乐是一门特别的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主要由情而生,继而更加的感同身受,引起听者的情感体验,当音乐与医学相结合下,在音乐独特的魅力下对人类身心均带来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在音乐的作用下调动患儿的记忆、想象以及联想,从而唤起其痛感,引发共鸣。音乐疗法是以心理治疗的方法和理论为基础,加之音乐独特的心理和生理效应,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引导方式,使得早产儿在治疗过程中肌肉逐渐放松,加快其入睡速度,

使得早产儿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身体能感受到音乐声波的振动,在20~50Hz的频率下给早产儿一定的心理和生愉悦感和陶醉感,在此过程中使得患儿得到较好的音乐体验,从而消除其心理障碍,给予其更多的安全感,其音乐的选择主要以轻柔、舒缓的轻音乐为主,避免过于播放过于躁动的音乐类型。在本次研究中,为早产儿护理过程中实施音乐疗法进行干预,其研究结果显示如下:观察组护理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果分析可见,音乐疗法中所选择音乐可让早产儿逐步建立完善、规律的睡眠周期,对于得垂体各激素的分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疗法的应用对于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早产儿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进行有效的干预,其临床护理价值极为突出,在此护理干预下对于提高早产儿自主摄奶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其生长发育、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音乐疗法早产儿并发症
艾灸、穴位贴敷联合五行音乐疗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音乐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音乐疗法或有助于治疗痴呆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