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推拿结合蜡疗在小儿肌性斜颈中的效果观察

2021-05-26伦婷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期

伦婷

【关键词】小儿肌性斜颈;包块大小和活动度;中医推拿;蜡疗;改善效果

引言

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l为最常见的新生儿及婴幼儿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3%~2.0%,且近年有上升趋势。小儿肌性斜颈主要因一侧胸锁乳突挛缩导致头部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部和下颌偏向健侧,或伴有一侧胸锁乳突肌梭形包块,继而代偿出现大小脸、大小眼,甚至高低肩、脊柱侧弯、斜视等表现。此疾病在中医中属于“筋结”“筋挛”的范畴。主要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阻滞,脉络不通,筋脉痹阻,颈部阴血亏少,筋肉失于濡养,致致局部瘀血阻滞,脉络不通,瘀血结聚而出现包块。或孕母因胎儿在宫内头位不正或调护不当、产伤,加之形气未充,造成颈部经脉受损,经脉不畅,筋肉挛缩,而或肝经失养,筋脉拘急致肌肉短缩,头部歪斜。病机总属气血瘀滞,结聚筋肉,与肝、肾、脾有关。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为主。手法操作中重点突出解筋散结的作用,以按、揉、捏、拿、牵拉、扳等手法为主。此疾病一岁前通常采用非手术治疗,推拿疗法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选取80例儿童,研究一下中医推拿结合蜡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名小儿肌性斜颈的患者进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肌性斜颈诊断标准。其中男女孩各40例;年龄均为1-12月内;左右侧斜颈患儿各40例;80例患儿全部有包块,颈部患侧活动度小于健侧,颜面部均不对称,患侧颜面部小于健侧。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标准

1.2.1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相关判断标准,满足如下特征:第一,在身体一侧胸锁乳突肌内可以触摸到明显的颈部梭形肿块,质地较硬且按压时并无痛感。第二,患儿头部向患侧出现倾斜,面部存在一定不对称情况。第三,进行双侧胸锁乳突肌彩超检查可以明显发现肌肉纤维排列不规则,左右相差较大。

1.2.2排除标准

①年龄大于12个月或小于1个月者;②斜颈为骨性斜颈、颈部炎症、斜视等原因引起者;③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

1.3方法

参照组患儿采用常规中医推拿疗法,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推拿手法上结合蜡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3个月评估效果。

1.3.1推拿方法

推拿患儿去枕平卧,按摩师坐于患儿头部,以按摩油为介质开始施术,先放松肩颈部斜方肌和项部肌肉,(1)捻揉胸锁乳突肌(桥弓穴),用食指第二指节桡侧和拇指指腹从上到下捻揉20余遍,然后定于包块处,用三揉一振的方法结合捻揉法交替施之,约5-10分钟。(2)弹拨胸锁乳突肌:重点弹拨胸锁乳突肌起止点和包块处,由轻到重,与患儿耐受程度为度。约5分钟。(3)局部取穴治疗:点揉、按压列缺、合谷、肩井等特效穴,改变颜面部按揉太阳、印堂、四白、地仓、下关等穴。(4)颈项旋转:一手托住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双手协调使患儿头偏向健侧,下颌转向患侧,至极限位,停留数秒,回原位。反复操作20次。(5)颈部抻伸:与患儿同向坐位,一手从患侧腋下插入,手掌向上,下压肩部,一手置于患儿头侧,两手同时用力,向相反方向扳动,使颈部最大极限倾向健侧,20次。(6)拔伸颈项:两腿夹持患儿腿部,一手置于患儿下颌,一手扶其后颈部,两手向上用力拔伸,反复操作10次左右。

1.3.2蜡疗

通常在推拿前进行,先检查患儿局部皮肤有无破损、皮肤疾病等。置患儿于舒适体位暴露患侧胸锁乳突肌,从蜡盘中取45。C-50。c的合适大小蜡块,包裹好事先准备好的保鲜膜,敷于患侧胸锁乳突肌处,敷大约半小时为宜。

1.3.3日常护理

治疗以外,要注意患儿姿势的正确管理与输入,用玩具等逗引宝宝主动向患侧后方、上方看;在患侧同宝宝讲话、喂食;

睡觉时将头摆正,旁边用小沙袋固定;枕骨不平时多取枕骨高侧侧卧位。

1.4观察指标

生活质量根据SF-36(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患儿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每项分值满分为100分,若患儿得分越低则表示患儿的生活质量越差。

1.5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胸锁乳突肌肿块消失,头颈部无歪斜,活动自如,各方向活动不受限。显效:胸锁乳突肌基本消失,头颈部活动度得到较大改善,各方向活动基本不受限。好转:头颈部歪斜及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改善,头颈轻度倾斜,活動轻度受限。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1.6观察指标

治疗前先行B超检查包块大小,厚度,治疗师评估颈项部歪斜程度及活动度,治疗3个月后再次观察患儿B超检查包块大小,厚度以及颈项部歪斜程度、活动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改善程度。

1.7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评定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

表1所示,治疗前2组患儿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儿40例,治愈38例,显效1例,好转1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5.00%;对照组组患儿40例,治愈30例,显效7例,好转3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75.00%。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中医认为,小儿肌性斜颈主要因气血瘀滞,结聚筋肉,与肝、肾、脾有关。中医推拿疗法是我国中医治疗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加速病理产物的代谢和吸收,松弛痉挛的胸锁乳突肌,起到消瘀散结的作用。揉捏弹拨的手法可以放松患处,降低粘连,牵拉可以改善颈项部活动功能。医用蜡的热容量大,可塑性强,治疗小儿肌性余斜颈能扩张局部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且冷缩蜡饼会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促进肿块吸收,改善肌肉萎缩,使颈部活动恢复正常。蜡疗与推拿手法配合应用能温阳通络、濡养经脉、松解粘连、舒筋活血、软坚散结,有效解除挛缩,矫正畸形,改善颈部功能活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评分数值显著增加,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治疗后对照组患儿精神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功能、总体健康低于观察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本文通过对中医医推拿配合蜡疗小儿肌性斜颈相对于常规单纯推拿治疗效果更好,分析其原理和操作流程,中医推拿结合蜡疗操作简单方便,容易接受,无副作用等特点,能有效改善症状,明显缩短病程,是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值得推荐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