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2021-05-26武俊丽
武俊丽,董 慧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1 引言
随着“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的提出,智慧旅游这一概念也日益在国内外旅游学术界被提及、重视并加以研究。国外对智慧旅游认识的落脚点仍然聚焦在旅游的持续发展和对旅游者的关怀,对于智慧技术则比较弱化,只不过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而已[1]。在国内,随着江苏省和福建省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的先行试水、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和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的公布、2014年“中国智慧旅游年”的旅游主题的确定,智慧旅游发展建设和研究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旅游景区和学术界的关注。
尽管对于智慧旅游概念的界定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智慧旅游概念有:张凌云提出智慧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2,3]。李云鹏认为:智慧旅游是旅游者个体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所接受的泛在化的旅游信息服务[4]。不难看出,国内对智慧旅游的认识倾向于主动将信息化技术推送至旅游服务中加以应用。在体验经济时代,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要想在旅游营销、旅游管理、旅游体验和旅游管理方面大有作为,必须依靠海量的大数据的支持。
2 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的自身优势分析
2.1 旅游发展平稳持续
位于中国版图中东部的安徽省,既有美轮美奂的自然山水,又有璀璨悠久的历史人文。这里的山水风光秀甲天下,横贯全境的长江和淮河,使境内呈现出中国南北差异的地理地貌融合,也造就了江淮大地上闪耀的人文荟萃。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不乏安徽旅游精品线路、自驾游线路、乡村旅游线路、季节性旅游线路和研修线路等系列产品。《安徽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结果显示,2019全年入境旅游人数65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国内游客8.2亿人次,增长13.6%;旅游总收入8525.6亿元,增长17.7%。从图一不难看出,2015年-2019年全省的国内旅游收入逐年递增,年均增长率为20.18%,旅游发展势头比较乐观。
图1 安徽省2015年-2019年全省国内旅游收入
2.1.1 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得益于安徽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辖区范围内各类旅游资源应有尽有。截至2019年年底,安徽省拥有2处世界地质公园,3处世界遗产,1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3处国家地质公园,29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7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家5A级景区。
2.1.2 区域特色明显,区域联动紧密
在区域特色方面,安徽省辖区内的16个地级市各自的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异彩纷呈,旅游发展呈现独特的区域特色。从地理位置角度而言,目前已经形成了江淮旅游区(涵盖3个地级市)、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 (涵盖7个地级市)和皖北淮河旅游区(涵盖6个地级市)三大旅游区域板块;从旅游主题角度来看,目前已有红色文化之旅、徽州文化之旅、山水之旅、大别山之旅、环巢湖休闲度假之旅、“淮河风情”之旅、皖东历史古迹之旅和皖北文化之旅八大主线;从跨区域旅游交通发展角度来看,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串联黄山市和杭州市的新安江文化之旅、串联黄山市、杭州市和上海市的名山名城名湖之旅、宁安高铁之旅和合福高铁之旅四大跨区域游线的条件;从国际旅游发展角度而言,目前可以发展包含皖南世界遗产之旅、九华山文化之旅、天柱山生态养生之旅、欢乐皖江之旅在内的4条区域内旅游线路和包含万里茶道之旅及大运河遗产之旅在内的2条跨区域旅游线路。
在区域联动方面,安徽省加强旅游资源互联互通共享,促进区域旅游合作。具体表现为::在省内旅游合作方面,池州与铜陵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为了保证“两山一湖”旅游联动和无障碍旅游区的实现,黄山、池州和宣城共同签署了区域旅游联动协议;皖西南国际旅游示范区、大皖南、皖江、泛巢湖、合肥经济圈和皖北旅游业发展都有了新进展[5]。在省际旅游合作方面,安徽省与江浙沪三省市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与长江经济带其他10省市签署了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合作宣言;2016年,成功运用“高铁+旅游”新模式,加入中国(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安徽省与江浙沪共同签署了 《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合作纲要》;2018年,围绕国务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与河南和湖北两省共同打造大别山旅游合作区;2019年,就红色旅游方面会同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旅游管理部门印发了长三角区域旅游系统党性教育基地名单。黄山加入国内首个以 “目的地+智慧旅游”为特色的联盟组织——“目的地智慧旅游联盟”。在国际旅游合作方面,2015年,中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与东盟十国建立常态化的旅游合作机制。
2.1.3 智慧景区建设如火如荼
智慧景区是风景区建设的新趋势。近年来,在安徽省旅游相关部门的牵头引领之下,智慧景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黄山风景区从2006年开始着手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是“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和“全国风景名胜区数字化示范基地”。黄山通过实施多项举措全面提升智慧化建设保护管理,在2017年的“中国旅游景区数字资产榜”中,黄山风景区名列榜首。九华山风景区自2005年启动“数字九华山”建设以来,着重打造“智慧景区”建设,先后建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LED景区信息联播系统、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建设等信息系统和旅游信息化统一管理平台,并且以旅游电子商城为基础建设风景区“一卡通”平台,为风景区旅游“大数据”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在2015年进入全国“智慧旅游景区百强”榜单。滁州市琅琊山风景区通过架设通信网络系统、建设门户网站的电子商务B2B、整合智慧旅游微信公众平台等措施推动智慧景区建设。石台县牯牛降景区充分借助互联网技术,在2014年建成了安徽省首家试点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景区服务管理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2.2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安徽省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覆盖的唯一省份,在经济上属于东部经济区,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状况实现了质的飞跃,GDP由最初的22.9亿元增加到现在的3万亿元,增长1309倍;人均GDP由78元增加到47712元,增长611倍。从2015年-2019年的全年全省生产总值看,由2015年的22005.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6845.5亿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13.86%。安徽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取得了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居第11位。
2.3 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位于长江、淮河中下游,是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临江靠海,在国家交通运输网络中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左右逢源、双向多维的独特区位优势。航空方面,目前安徽有4个民用运输机场(合肥、黄山、阜阳、池州)和1个军民合用机场(安庆),航线网络覆盖国内外70多个大中城市。铁路方面,安徽处于全国铁路网中的枢纽地位,“一纵四横四联”的高铁网络已经显现,已经形成了以合肥为中心、以高速铁路为骨架的现代铁路网布局。公路方面,截至2018年底,已经实现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全省公路总里程20.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36公里。
2.4 气候环境南北兼有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地带,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境内的淮河将中国气候划为南北气候,全省年均气温在14~17℃之间,四季分明,雨量集中且充沛,气候宜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集南北方气候于一体的独特气候条件,满足了游客对不同气候要求的旅游需求,有利于更好地带动当地乡村智慧旅游发展。
2.5 智慧旅游备受重视
随着智慧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安徽省旅游相关政府部门不断推出一系列相关举措,持续深入地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具体表现为:2013年,安徽省旅游局制定公布了 《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进而为全省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2014年,安徽旅游综合信息数据库建成使用。2015年编制了《安徽省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方案》,进而为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2016年,安徽省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皖游通”正式上线运营,为广大游客顺利进行指尖上的皖山皖水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017年,安徽省旅游信息中心推出了新的安徽旅游双微指数评价体系安徽版。同年,安徽省旅游局举办了安徽省智慧旅游建设规范宣贯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进而为促进全省旅游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人才保障。2016年-2018年连续三年成功举办安徽省旅游互联网大会。2019年召开安徽省智慧旅游工作务虚会。
2.6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理论决策层面,安徽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总纲性规划和具体规划,例如:《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安徽省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方案》和《安徽省智慧旅游建设规范标准》等。实践行动方面,通过提升省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水平、指导建设市县级旅游大数据中心、实施旅游客源市场监测和大数据报告编制项目,大力推进全省旅游大数据研发应用。通过丰富“皖游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提升“皖游通”移动端服务功能、推进“皖游通”小程序开发提升工作和开展“皖游通”宣传推广工作,建设提升“皖游通”公共服务平台。以游客为核心,采集涵盖各市旅游概况、旅游线路、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农家乐、旅游商品以及美食在内的大数据,建设面向游客的全省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安徽文旅”。
3 安徽省智慧旅游发展的利好分析
3.1 智慧旅游政策不断完善
早在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6]。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有序推进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水平[7]。2015年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成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和形成系统化的智慧旅游价值链网络的发展目标。2017年国家旅游局印发《“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
3.2 大数据发展日益成熟
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中国大数据的发展历经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整合、数据资产管理和应用三个阶段,未来其应用将逐步向“大监管大服务”方向迈进,通过结合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落实到各项产业应用之中。智慧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契机,其便利性是旅游的重要考虑因素,而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无疑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3.3 自驾游发展前景广阔
道路交通网的不断改善,汽车保有量及驾驶人数量的持续增长,使得自驾游数量持续增长、自驾游日益成为常态化的旅游方式。与之相关的各类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和发展起来,如:自驾游协会、自驾游高峰发展论坛、自驾联盟、自驾游产业发展论坛、全国自驾车旅游发展峰会。其中,于2012年创办,已经连续举办八届的“全国自驾车旅游发展峰会”最受自驾游业界的肯定及重视,目前已成为知名品牌性活动。
自驾游做为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中国旅游管理机构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促进自驾游发展,中国旅游车船协会联手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在2013年发布了第一份《中国自驾游年度发展报告》。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从自驾游规划、政策支持、应急管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安全引导和数据统计等方面发布了《自驾游目的地等级划分》和《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两项行业标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与自驾游相适应的服务,着力开发自驾车旅居车旅游产品,为自驾游发展明确了方向。
据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统计,2018年中国自驾游已达35亿人次;全国旅居车保有量突破10万辆,已建成自驾车旅居车营地540个,在建388个;自驾游客人均停留时间2.97天,人均消费1062元[8]。
3.4 周边智慧旅游发展模式成熟且可供借鉴
江浙沪三省同属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地区,基于相互之间的地缘优势,安徽省在智慧旅游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江苏省和浙江省两个省份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
江苏省在全国旅游业界率先提出智慧旅游的概念,又是较早在全省范围内启动智慧旅游建设的省份,已经建立了省内的智慧旅游联盟和完善全面的智慧旅游系统。目前已经建成了全国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南京、苏州和无锡;在线旅游电商途牛和同程;智慧旅游企业恐龙集团和灵山集团。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云计算、物联网、人机交互、地理信息技术和异构融合技术,建设和运作旅游信息交换中心、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和智慧旅游营销四大板块[5]。同时,还重视与全国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在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成功经验的交流分享,推进文旅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的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省是旅游发展大省,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以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为宗旨,在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重在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对旅游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与阿里巴巴、三大通信运营商进行战略合作,从主导型项目、引导型项目和示范型项目三大项目着手,全面推进智慧旅游发展。目前已经先后有温州、杭州和宁波成为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单位;建立了西溪湿地景区和溪口景区两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景区;成功自主研发了全国旅游文化领域示范项目——《基于虚拟实景定位技术的文化旅游支撑系统》;举办诸如全国首个智慧旅游技术展、首届智慧旅游高峰论坛、首届智慧旅游新媒体营销大会等各类智慧旅游大型活动;创建了诸如景区游客动态监测系统、浙江旅游智慧门户、12301旅游服务热线等;各地市、县和部分景区也涌现出了一批智慧旅游成果,如:旅游互动信息查询屏、智慧旅游地图、智慧旅游调度中心、智能门禁系统、智慧饭店、智慧型网络批零分销系统、淘宝旅游旗舰店等,进而全方位地保证了浙江省智慧旅游的服务资源全域化、商业模式在线化、消费行为散客化、个性需求定制化、信息交流自由化[5]。
4 结语
随着大数据及5G网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智慧旅游建设将是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必然要求,是安徽省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口,安徽省应该紧紧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自身优势和机遇条件,构建全方位的智慧旅游体系,促进智慧旅游健康持续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