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的 形成历史、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以近代兵器工业为案例研究

2021-05-26吴传文姚宇捷刘洪煊

关键词:成渝军工遗产

吴传文 姚宇捷 刘洪煊 张 勇

(1.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四川绵阳 621010; 2. 西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处 四川绵阳 621010)

2001年以来,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青海)、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长治)、北洋水师大沽船坞遗址(天津)、金陵兵工厂旧址(南京)、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重庆)连续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9年10月,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梓潼)、首座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旧址(乐山)、洞窝水电站(泸州)等10处军工遗产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表明中国近现代军工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序幕已经全面拉开。

成渝地区军工遗产是指1877年至1980年百余年间,成渝地区所创军工企业之遗址、遗迹、遗产。从四川总督丁宝桢1877年创办的四川机器局遗存的碉楼开始,成渝地区军工发展跨越了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历经洋务运动、全面抗战、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三线建设四次大规模国防建设和两次工业大内迁,现遗留有规模庞大、时代感强烈的军工遗产。然而,由于缺乏保护与利用,加之自然衰毁和人为破坏,目前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生存濒危。

2020年1月3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1]。这为推动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的保护与利用带来重大机遇。本文以1877-1949年间成渝地区兵器工业发展为案例,就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的形成历史、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教于方家。

一、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国内外研究现状

成渝地区是一个区域发展规划概念,前身可以追溯到国务院2011年批复规划的成渝经济区、2016年批复规划的成渝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27个区(县),四川省15个市及部分地区,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

军工遗产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归属于文化遗产。军工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含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个类型,包括车间、厂房、作坊、管理和科研场所、矿区等生产储运设施,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设施和生产工具、机器设备、产品、档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生产工艺知识、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当前,关于成渝地区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军工遗产的研究成果稀少,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成为一个全新的研究对象,军工遗产群的形成历史、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一体化研究的成果更是阙如。但有关工业遗产群、军工遗产群的研究成果丰富,亦为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研究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关于工业遗产群的研究

工业遗产的研究源于英国,1955年英国伯明翰大学里克思提出了“工业考古学”的概念[1]。1978年成立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大力推进了工业遗产的研究进展。2003年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成为工业遗产领域的第一份国际性文件。2011年通过的《都柏林原则》加强了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和景观保护的地位,拓展了国际工业遗产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当前国际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正在由个体向群体演变。2006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英国“康沃尔和西德文矿区景观”,是最早的系列工业遗产[2]。日本“富冈制丝厂及丝绸产业遗产群”“明治工业革命遗迹”的前身即“九州山口近代化产业遗产群”分别在2014、2015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名录[3]。

国内关于工业遗产群的研究刚刚起步[4]。天津大学青木信夫教授等探讨了天津工业遗产群的遗产构成,总结了天津工业遗产群的历史、行业、空间和人文特征[5]。闫觅认为中国有7个潜在的近代工业遗产群[6]。徐苏斌[7],马斌[8],哈静[9]等人分别对开滦煤矿工业遗产群、鞍山钢铁厂工业遗产群、本溪湖工业遗产群进行了研究。孙跃杰研究了位于洛阳“一五”时期的工业遗产群,该工业遗产群有6个项目属156个重点工程[10]。季宏归纳阐述了工业遗产群的内在属性,认为其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相同历史文化、地理区域特征之外,还具有更为紧密的内在系统性与逻辑性[11]。吕建昌从工业遗产的保护模式研究,到全面阐述三线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提出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策略[12]。

(二)国内外关于中国军工遗产群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中国军工遗产群的研究成果较少,段亚鹏等研究了江西省军工遗产,认为江西省军事工业遗产集中分布在九江、南昌、赣州、上饶、吉安,从整体看“九江-南昌-景德镇”区域的军事工业遗产点分布相对集中[13]。“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是成渝地区一处典型的军工遗产群,2013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知网关于“重庆抗战兵器工业旧址群”的检索结果只有1篇,是清华大学刘伯英教授在2018年研究了该军工遗产群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的生产车间的建筑修缮和结构加固问题[14]。

二、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的形成历史

成渝地区兵器工业起源于洋务运动时期,历经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并于全面抗战时期得到空前发展。

(一)清代的兵器工业(1877-1912年)

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起源可以追溯到四川总督丁宝桢1877年在成都创办的四川机器局,是成渝地区最早的兵工厂,也是成渝地区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厂。1881年丁宝祯又在成都南郊另建火药局,仿造洋火药[15]。1909年四川机器局更名为四川官立机器工厂,辛亥革命后1912年更名为四川造兵一局。

1901年,清朝实行新政,四川总督锡良于1903年创建四川机器局新局。同时,锡良在成都东门外三官堂另建新厂,专造子弹,俗称“子弹厂”;又在东南郊建立药厂,专造白色火药,俗称“白药厂”;而原来的四川机器局旧厂则因为银元局之所在,俗称“造币厂”[15]。“子弹厂”建成后称四川兵工厂,1909年更名为四川兵工总厂,辛亥革命后1912年更名为四川造兵二局。

1913年,四川造兵一局、二局合并,仍称为四川兵工厂,前者为分厂、后者为总厂。而后经过军阀混战变得残破不堪,于1933年关闭。1939年被国民政府兵工署第50兵工厂接管,后发展成为其成都分厂。

(二)民国军阀混战期间的兵器工业(1912- 1937年)

军阀混战期间,成渝地区兵器工业重心转向重庆。重庆地区最早的兵工厂追溯到1928年刘湘创办的重庆武器修理所。1933年刘湘将四川兵工厂的重型机器厂扩建,更名川康绥靖主任公署武器修理所,该所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于1939年7月被兵工署接管,并入第21兵工厂,其后又分设为国民革命军第21军子弹厂和一家建造机枪的民营企业-华兴机器厂。

新中国成立以前,在成渝地区建设的兵工科研生产和人才培养单位共计34个,具体见图1,其中清代4个、民国军阀混战时期4个、全面抗战时期26个。成渝地区已然成为集兵器科研生产、专业人才培养、原材料生产于一体的中国最大的兵器工业科研生产基地(表1)。

表1 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单位历史变迁表

二、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的物质文化特性分析

(一)分布情况

从成渝地区兵器工业遗产群分布图可知:

1. 清代、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军工遗产群主要分布在成都、重庆这两大城市的城区。原因在于:一是清代时期成都乃四川的省会,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而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四川军事中心由成都转移到重庆,故两大城市成为近代兵器工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地;二是因两大城市中心区域不断扩大,原依靠中心城市供电而布局兵器工业的两大城市郊区现已成为城市的中心地带。

图1 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迹点及遗产点空间分布图(作者自制)

2. 抗战时期主要集中分布在以重庆主城为核心,沿长江及主要支流地区为扩展的区域。形成如此分布的原因在于:一是因为重庆是民国战时陪都,军工科研生产链完整,便于协作配套;二是重庆及川东人力和矿产资源丰富,长江航运条件优越便于运输;三是重庆及川东地形地貌独特,江河流域复杂,便于隐蔽,易守难攻。

(二)遗产现状

成渝地区兵器工业遗产群的核心物项、遗产形态、地域特征如表2所示。其间可以看出成渝地区兵器工业遗产绝大多数损毁严重;少数如洞窝水电站,建筑、设备、资料等保留相对完整。从遗产形态来看,主要以点状、线状、园区3类形态存在。从地域特征来看,清代兵器工业遗产全部位于成都市,民国兵器工业遗产则主要集中在重庆和川东地区。

三、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的非物质文化特性分析

在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大会上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中明确表示:承载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反映出的社会关系及社会变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工业遗产不可分隔的部分”[16];而后的《都柏林原则》中又强调了工业遗产情感价值的传承,指出对工业遗产的研究范围应该从多学科角度入手,如人文学科,尤其是“口述历史、档案研究等”,《都柏林原则》加强了对工业遗产的非物质文化研究,倡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工业遗产的研究体系中去[17];《台北亚洲工业遗产宣言》(简称《台北宣言》),作为针对亚洲工业遗产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于是倡导注重人文精神的保护和当地工业发展与百姓、社会生活的变迁相关联,重申了工业遗产需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整体保护的原则[17]。

表2 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的物质文化特征

由此可见,成渝地区工业遗产群非物质文化特性与历史发展进程、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筑了其保护、利用、开发的基础条件。因此本文采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按照重要成果、重要人物、重要精神、特大事件“三重一大”的思路,对成渝地区兵器工业遗产的非物质文化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特大事件

特大事件凝留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印记。梳理成渝地区军工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大事件,有助于还原历史细节、历史脉络,有助于后人能够系统性、整体性把握其历史文化以及历史功用与历史地位。

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与中国近代特大事件紧密相联:如四川机器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于中法战争期间扩建;成都白药厂源于清末新政;成渝地区兵工署及直属兵工厂源于全面抗战需要;洞窝水电站前身是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后改名为洞窝水电站,成为23兵工厂的自备电站,是四川最老的水电站,也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水电站,显示出我国解决能源问题的决心和毅力。这一系列的特大历史事件都成为成渝地区军工发展的重要纽带,促推了这些军工企业在成渝地区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二)重要成果

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多次助力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其军工成果的先进性,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地位。本文所指的成渝地区兵器工业的重要成果主要指兵器工业领域所产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科技报告以及专利鉴定等。例如全面抗战时期,第24兵工厂研制出钨钢,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钨钢的历史;第50兵工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门37毫米战防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取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等等。这一系列重要成果还原了成渝地区军工企业的发展脉络,使我们看到了该地区军工文化的渐次发展。

(三)重要人物

历史的发展,成果的创造,都是一代代军工人在艰苦奋斗中造就的。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与中国近代多位重要人物息息相关,重要人物开创重大事件,创造重要成果。例如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四川机器局是时任四川总督丁宝桢创办,成为四川省近代工业的开端;成都白药厂是锡良任四川总督时创办,陈宦协办,陈宦也是中国近代政治精英,被北洋政府授予明威上将军的称号;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旧址是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的办公室,俞大维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兵工之父”。曾任第21兵工厂厂长的李承干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兵工企业家。此外还有无数为了军工奉献终身的无名英雄,正是有了他们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我国军事工业才能长远发展。

(四)重要精神

从时代发展和历史变迁中诞生的重要精神,对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工业发展的艰苦创业历程。成渝地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近代工业被赋予了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这为我们砥砺前行提供了坚忍不拔的精神支撑。例如在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中,我们看到了四川机器局以自身实际发展弘扬了洋务运动的自强精神、成都白药厂于清末新政军事改革中体现着近代军工人的务实精神;兵工署和直属兵器厂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现存的《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是抗战期间李承干找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而成,很好地体现了兵器工业企业服务抗战的重要精神。

另外在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在传承优秀文化、抵抗外来侵略的行动中,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孕育出了“爱国、团结、自强、国际”的抗战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地区军工发展历程中所孕育的这一系列精神文化,都是工业遗产中非物质文化的重要体现。

表3 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的非物质文化研究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当时各政府的宏观战略决策思想与方针政策、军工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的智慧、精神文化、参与者的记忆、重要人物事迹以及军工企业的优秀成果、技工工艺知识等,时时刻刻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态度,引领着我们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结语

对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的形成历史、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是对其进行保护、利用与开发的基本前提,有助于梳理、总结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构成、分布以及分类总结。成渝地区近代兵器工业遗产群源于成都,扩展于重庆,历史脉络清晰;主要分布于成都、重庆两大城市的主城区以及长江和嘉陵江两岸,依山傍水,形态各异,地域独特,山洞兵工厂特色突出;遗产群见证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中国近代以来发生的特大事件,与中国近代多名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企业家紧密相连,为取得近代以来的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物质文化价值和非物质文化价值。但是,成渝地区军工遗产群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下,正在慢慢消失,因此对军工遗产群的保护、利用、开发研究迫在眉睫。

注释

①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1/03/c_ 1125420604.htm,2020-01-03.

② 成渝城市群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平武)、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宝兴)、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7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2%、6.65%和5.49%。

猜你喜欢

成渝军工遗产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轨道上的“双城”之路
成渝中线高铁开工 建成后50分钟通达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遗产怎么分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千万遗产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