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防控下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2021-05-26王永龙

攀登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居民

王永龙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合肥行政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国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令世界惊诧的高质量答卷。毋庸置疑,网格化管理在社区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实践证明,网格化管理是疫情防控的有效方式。后疫情时代,如何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对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述评

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城市治理方式,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具有较强的制度潜力,在实践中不断被推广和完善,并很早就引入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域。2003年,“非典”疫情防控就是网格化管理的成功典范。2004年,国家建设部提出“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实现精细化、网格化、信息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2004年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北京东城区开始实行,通过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显示了其强大的社会治理功效,带动国内不少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在社区中运用了网格化管理,实现了社会管理体制的革新、管理效果的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在国内实践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整合资源方面、社区网格化管理与居民自治关系方面、社区网格化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方面、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过程方面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并要求“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1]。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全国基层社区构建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发挥着精准有效的重要作用。

关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出161篇文章,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18篇(截至2021-03-30)。时间跨度从2004年至今,一直有相关研究。早年的是王剑明的《社区工会网格化管理初探》(2004)、唐颖《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的思考》(2004)。夏经炜等将网格化管理引入到“妇幼保健研究(2008),开启了公共卫生领域的网格化管理。从文献研究来看,现有研究从城市社区为何热衷于网格化管理(甘露、韩隽,2018)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运行架构及其内生冲突——以上海X区Y街道为例(陶振,2015)、模式构建及优化(宋芙晖,2015)到社区网格化管理范式的演进与创新(余华,2014)、政社整合: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再造尝试——基于XL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改革实践(张正州、田伟,2017)。应用范围从工会网格化管理(王剑明,2004)到妇幼保健研究(夏经炜等,2008),然后扩展到高校、社区等领域。目前,发展到交叉、延伸研究,比如网格化管理与居民自治的融合研究(汪洁,2019)、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研究等。

上述文献显示,虽然研究成果丰硕,但仍然缺乏相关体制机制、资源配置以及现代数字技术应用的系统研究。从实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区网格化管理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困难,诸如网格化标准划分不一致、社区资源少、人员力量不足、信息技术运用少、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社区分工和网格负责产生冲突、指挥协调机制尚未健全、网格管理管控思维较重、社区干部管理理念陈旧、治理方式依旧传统、社区居民参与率依然很低、社区自治还有待加强等,亟待优化网格化管理。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与社会治理辨析

《决定》提出“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并放在“社会治理”章节里,其意义表明: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政府治理作为“元治理”,不仅是有利于社会治理,而且可以引领社会治理,更可以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当然,也只有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切实调动人民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补充力量的政府治理才会更加“有为”“有效”。

我国社会治理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党委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即社会管理,第二阶段是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共建共治,第三阶段是社会自主治理。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第二阶段,这是就全国总体来说的,但我国社会治理发展并不充分也不平衡。那么社会实践中,社会治理是否就是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呢?政府治理与社会治理如何相处?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呢?带着以上问题,课题组调研了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和西湖区的有关街道和社区、诸暨市的枫桥镇和枫源村、合肥市蜀山区和瑶海区的有关街道和社区,并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后疫情时代网格化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问题,实现网格化管理的优化升级。

产生“枫桥经验”的枫源村,新时代继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创新“三上三下三公开机制”,引领群众创立文明(农家、花厅、斗笠、走廊)议事会、天井圆桌会等居民自治组织,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新中国第一个居委会”杭州市上羊市街社区创立了“六步工作法”、成立邻里(客厅、话坊、学苑)民意小圆桌,始终做到“让居民参与”,走向了社区自治。这里的网格化管理比较轻松,因为居民自己能解决的事自己解决了。杭州市西溪街道着力引导居民自治,在社区、网格内创新居民协商形式,积极推进议事机制,广泛吸纳社区内知名人士、企事业单位代表等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协商、决策。以签订居民公约、组建自治小组、民情圆桌会等形式,引导居民通过议事协商方式自行解决矛盾纠纷;通过邻里互助、帮帮团等形式倡导居民回归老街坊,互帮互助,提升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这就是网格化管理引领居民自治所产生的显著效果。

表1 合肥市朝阳社区、杭州上羊市街社区与诸暨市枫源村比较

合肥市朝阳社区创新“民情六步工作机制”和“访问记送暖”办法,管理和服务有效,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这种方式是政府和社区的行政行为,不能替代社会治理和居民自治,难以培育社会的治理能力。杭州市和合肥市有些街道还是用网格化管理代替社会治理,导致“干部干,群众看”。“干部干了,还遭到埋怨”、政府忙得“团团转”而群众并不领情。因为,群众的自主性被忽视了,甚至被“剥夺了”,缺乏“发声”的机会,干部做了不该“干”的事情,结果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人类社会如同自然界,也是个生态系统。既有党委、政府,也有社会组织、市场、公众,社会生态离不开任何一个主体。既要有行之有效的党组织及其带头人,也要有踏实苦干、靠着双手谋求幸福的人民群众。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社会的健康状态取决于组成它的个人的独立性,也同样取决于个人之间的密切的社会结合。[2]无论是现有理论还是过往实践都证明,政府不是万能的,社会组织、市场、公众都有其存在价值,都可以发挥独特的难以替代的作用。现在和未来的社会治理趋势必然是:社会治理需要多元治理、协同治理,而不是被所谓的“万能政府”或“不作为政府”替代,网格化管理要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

总之,党委政府发挥引领作用,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不仅可以减轻党委政府负担,做到“党委领导”、政府“归位”,让政府有更多的资源用于其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育基层社会自治能力,促进社会自治,从根本上为党委政府“减负”。同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谱写“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地方答卷而贡献力量。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劣分析

实践证明,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表现在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有效且有利于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是从上到下,形成纵向链条,延伸到社会基层,动用行政资源获取社会信息,进而解决有关问题,尤其是解决群众的迫切需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可见一斑,充分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优越性。

近年来,政府以公众需求为治理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治理手段,以协调、整合和责任为治理机制,跨越组织功能边界,在政策、规章、服务、监督四个方面,对治理层级、功能、公私部门关系及信息系统等碎片化问题进行有机协调与整合,不断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3]打造整体性政府,推进整体性治理,为公众提供无缝对接、完整如一的整体性服务。我国的大部门制、“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改革都是推行整体性治理的有效经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也是政府推行整体性治理的有效形式,如合肥市整合基层党建、治安维稳、社会保障等各类网格为“一张网”,全市统一编码,建立综合型网格员队伍,健全“巡查、报告、解决、督查、反馈”等闭环运行机制,做实网格党建,促进精细化治理,[4]提供优质专业精准服务,持续打造“幸福之城”。

政府治理只能促进社会治理,而不能代替社会治理,社会治理自有其发展空间与主体。[5]杭州市和合肥市网格化管理起步早、效果好,具有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潜在优势,可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探索更多有效可复制的路子。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劣势在于:网格化管理依靠行政链条的延伸、复制单位制的经验进入更微观的社区。其本质上是利用科层制优势,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依靠政府体制内的动员能力,进而通过原有自上而下的行政链条嵌入社区,显现出一种以政府“包办”与社区动员为主的治理逻辑,网格的划分、网格工作人员的配备、网格工作的管理与考核都掌控在政府手中。[6]

网格化管理强调政府力量及其主动性,而弱化了社会力量的作用,因而社会力量丧失了参与治理的机会,在基层管理上表现为社会力量的极少参与。如此下去,大量社区问题集中到网格长,这些问题绝大多数与网格长的原有科层制分工并不一定关联,但网格工作相对而言比较麻烦,需要网格长包括网格员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沟通、解决。从调研来看,不少地方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被张贴齐整,可视化效果堪好,但具体工作却被边缘化了。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抱怨工作量明显增加而需要经常加班,工作效率和效果并未见长。网格工作类似于小社会,事务包罗万象,仅靠一个还有其他分工任务的网格员来解决,难免产生诸多矛盾。长此以往,网格化管理必然表现为弱化、形式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对网格化管理来说就是一个“大考”、一个检验。调研发现,很多地区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绝大多数社区已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如杭州市建立了综治中心、市场监督、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等四个平台,辅之以科技手段,网格化管理运行良好。合肥市瑶海区长淮街道建立了三级网格长制度,健全了网格员,建立了“巡查—督查—考核机制”,每位居民面对一个网格,社区状况明显好转。合肥市12%是专职网格员,65%是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网格员,23%是聘请的协管员兼职网格员。通过调研发现,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机制亟待优化。大多数社区网格内容不完整,主要是政法委负责的平安建设和民政局负责的便民服务。社区网格员身兼多职,既要应付上级安排的任务,比如上报疫情数据、填表等,又要完成社区分工,如财务工作,然后才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网格化管理工作效果打折。网格员是新职业,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处事能力,而不少网格员是外聘的协管员、退伍军人等,素质参差不齐,制约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开展。调研中当问及“你感觉从事网格化管理工作有什么困难?”78.5%的网格员说“上面安排事多,影响网格化管理工作”。街道及乡镇以上政府下派任务较多,主要原因是没有理顺上下级关系和应尽职责,政府“放管服”改革不彻底,社区“去行政化”不够。当问及“网格化管理工作对疫情防控有好处吗?”社居委人员和网格员都说“了解居民情况,工作有针对性”。而当问及“是否有居民参与?”大多数网格员回应“怕出风险,承担不了”。说明志愿者、居民参与机制并不健全。

二是常态化管理与应急管理没有做到有机衔接。网格化管理一般面对的是日常工作,而面对疫情,却要处理的是应急工作,两者有明显的区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只注重疫情防控,而忽略日常管理和群众需求。因而产生网格人数不够准确、人口变动不够明确、宣传教育有待加强、工作开展效率不高等情况。小区有社区民警,但民警工作忙,调动频繁,对小区人员情况不熟悉,社区、物业、民警并未形成合力。有的居民想参与小区管理,没有得到吸纳;有的想当小区志愿者,社区、物业不同意,怕有风险。“三无”小区、城中村、零星楼栋,甚至一些老旧小区也存在组织不健全、工作不如意状况。这些安排不利于人员利用最大化、工作科学化、效率最大化。

三是网格化管理方式和手段单一。不少地区社区网格化管理没有网上平台,很多网格员只是有纸质登记表,没有在网上办公。利用微信、QQ群等社交手段去处理居民事务的更少,一是担心负面问题,二是担心事情多。因而,大多数网格员还是“一双铁脚板,走出为民情”,这样的手段效率较低。有的小区人口数据不是由网格员收集而是由物业登记,民警向物业要人口数据,物业不愿意提供;有的网格员随意授权居民、居民委员会成员或业委会成员收集数据或代办事务,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和办事的质量。网格员有时每天安排半日去小区,有时每个月安排1~2天去小区与群众交流,网格化管理工作参差不齐。

四是网格化管理工作动力不够。当问网格员“你感觉从事网格化管理工作有什么困难?”被访问者几乎都说“工资相对较低”,合肥市有的社区反映每月只有1500元~1800元工资。不少网格员是聘用的,上升空间有限,难免有应付现象。政府奖励补助随意性大、没有制度化、没有形成工作动力。有的区临时奖励物业公司,有的开展后期物业补贴,这些做法没有形成制度化,因而没有工作动力,并未产生理想的激励效果。

调研中一个值得反思的案例是,2020年2月22日,某区(县级)主要负责人指出,网格员应该负责网格疫情。区网格办通过检查发现,社区网格化工作并没有做细做实,社区网格员对负责的网格情况并不熟悉、人口流动不清晰,不少社区网格员并没有被安排负责网格防疫防控工作,于是马上布置网格化工作。由防疫防控小组发出文件,安排网格员上门核实人口,而到第二天上午改由社居委上报网格情况。其原因不外乎是,平时网格化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疫情防控时又不能分心于网格化情况,网格化管理自然流于报送材料等形式主义,其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假如平时网格化管理到位,对社区疫情防控是有很大助力作用。针对当前网格人数不够准确、人口变动不够明确、宣传教育有待加强等情况,一要尽快让网格员与物业人员合作,摸清人口底数,建成电子文档,加强常态化管理。二要建立网格群(微信群),宣传政策、征询意见、解答问题。三要建立网格管理小组,以网格员(或网格长)为组长,选出3~5位居民担任成员,共同管理网格工作,有效开展常态化管理,也能随时应对应急管理,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响应。

四、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的原则和策略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是把党和国家温暖送到群众心里的工作,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工作,是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工作,其意义十分重要。当前,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已经起步,有的地方已见成效,但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来看,社区网格化管理亟待优化。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原则

1.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最大的制度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在社会治理中具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越是在基层,越能发挥其凝聚人心、服务人民的巨大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创新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方式,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推进融合发展,把党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

2.坚持以居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社区管理的主体应是居民,是生活在社区的所有居民。居民既是社区的权利享有者,也是社区事务的承担者和贡献者。社居委等组织不能包办代替,也无法包办代替。实践证明,脱离了居民的网格化管理,不仅低效而且会走向形式化。

3.坚持网格化管理高质量发展。网格化管理是被时间和理论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仅是日常管理,就是应急管理也能发挥其联系群众的巨大优势。领导干部应全面理解网格化管理的科学要义,绝不能一遇到突发事件就走低效的“发号施令”的老路。不仅如此,还要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广泛、覆盖面大,不仅是治安管理,只要居民需要,都要提供管理和服务,一切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的。

1.完善体制,明确“三张”清单。一是完善“1+N”组织,建立健全网格长(员)负责制。“1”指网格长或网格员,整个网格由一名网格长或网格员负责,其他人员协助处理。“N”就是“其他人员”。社区治理涉及多元主体,至少包括社区居委会、业主大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及其他社会组织,其中必须要有一人负责。只要需要,网格长(员)可以随时要求民警、市场监管人员、物业或业委会成员参与处理。二是明确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各社区要规定网格长(员)的职责,明确其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同时明确不该做的工作,即负面清单。三是建立共治组织,推进网格互联互助。单一孤立的网格明显力量不足,网格与网格之间的互联互助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为民服务。合肥市瑶海区就为此建立网格共治委员会,调动各种资源包括组织支持,实现多方联动,提高管理效果。让各方主体共同承担公共责任、合理分担公共责任、明确各自责任范围,同时辅以公示、考核、社会监督等手段,有利于形成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完善机制,推进工作流程标准化。一是优化工作流程,实现网格员管理工作标准化。要明确网格员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包括时间、工作内容以及处理方式等。二是加强督查,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常态化。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抽查)、有考评、有奖补、有整改,就能形成有效的工作闭环机制。根据工作清单,采取明察暗访、以暗访为主等形式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工作清单评估政策落实情况,以此推进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迈向现代化。三是以激励为主,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人是决定性力量,安排网格长(员)既要科学化,也要人性化,尽量就近(居住)安排网格长(员)。检查是形成倒逼机制,是外因,而薪酬、奖补、培训等是形成内生机制,是内因,二者兼顾才好。为此,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形成长期的正面激励导向效应。通过培训交流,提高网格长(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上升空间。完善年度考核实施细则,增加负责、落实的内容和具体的减分办法,从年度绩效考核奖中兑现奖惩。社区、街道或乡镇政府联合考核社区网格长(员),网格长(员)参与民警、市场监管人员、物业或业委会成员等年度考核工作。奖惩要及时兑现,彻底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效果差、待遇差”的恶性循环,促成良性循环。

3.增强意识,推进应急管理与常态化管理有机衔接。网格化管理包括常态化管理与应急管理。倘若常态化管理有效,那么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便会从容自若、精准有效。让网格员负责网格疫情防控,并整合相关资源,既有利于防疫防控精准施策,又能培育村社组织、城市社区组织的自治能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杭州以区为单位,充分发挥社区动员能力,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通过镇街、村社网格员、协管员、基层医务人员等全部全程参与乡镇街道和社区农村组织的网格化排查,排查做到“横到边、竖到底”,对小区、楼栋、家庭进行全覆盖排查和综合防控,主动开展人员排摸、病例监测追踪、科普宣教、健康提示、信息报告、爱国卫生运动等综合防控工作,严格执行疫情防控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为有效控制疫情扩散和传播构筑了坚强防线。杭州下城区每天都有上千人次的“武林大妈”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24小时分批次值守、巡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线。她们走东家串西家,挨家挨户做宣传,密切监测居民的健康情况,成为街道社区落实疫情群防群治的好帮手,网格化管理成效显著。

4.创新方式,推进网格化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发展。首先,创建“党建+”“政府+”方式,引领社会治理方向。

一是创新“党建+”“政府+”居民的方式,发挥居民主体作用。社会治理抑或是政府治理,其目标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和政府与人民具有天然的“鱼水关系”,只要党和政府始终与人民心心相通,就一定能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一定能实现。网格化管理和服务的潜在优势在于,网格化管理和居民自治有机衔接,只要方法得当、措施有效,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限智慧与力量,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平时,社区网格员除了回应居民需求以外,主要的工作应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负责指导、引导党员居民或积极性高的居民开展自治工作,包括支持、帮助居民成立各种社区组织、完善活动机制、开展具体活动等,促进社会治理井然有序,而不是“有事就做,无事闲聊”。网格员的工作应是主动性的、创新性的,而不是做个“传声筒”,或者是“二传手”。如宁波海曙区发挥社居委、业委会和物业处的作用,创建物居业“三位一体”党建联建模式,协同解决小区物业问题以及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促进了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网格员的工作量也随之下降,而工作效率提高、效果更好。

二是创新“政府+社会组织”的方式,完善社会公共服务。政府部门是治理的主体,是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和服务者。[7]网格员要主动下沉社区内部,培育社会组织或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推进治理成效。对基层来说,尤其要发挥业主大会和业委会的作用,社区代表政府,履行组织、指导、协调、监督、评价职能,业主大会是由业主组成的,履行“小区主人”职责,选举业委会,由业委会代表业主,履行指导、参与、协调、监督、评价职能。社区组织领导召开业主大会、选举成立业委会、招聘物业公司,明确各自职责和居民权利和义务。此外,引导居民成立议事会、广场舞队、“爱心帮帮团”等社会组织,大力吸引有意愿、有能力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政府予以支持帮助,促进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如合肥市朝阳社区引进“大榕树下”社会组织,为老人小孩提供“两项服务”,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这是一种引进外部组织发挥组织作用的有效办法。

三是创新“政府+市场”的方式,“两只手”协调发展。推进社会治理必然需要成本,政府的资源来自于人民,从根本而言,其使用资源(亦即成本)越少对人民越好。市场力量起着拾遗补阙的作用,政府可以创新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弥补政府治理短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企业加班加点,全力以赴生产防护用品,成为政府抗击疫情的得力助手。物业公司是小区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物业公司承担小区事务的落实、处置职能。由于物业的目标与小区公共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应该引导物业聚焦公共目标,同时,监督其落实情况,并由社居委和业委会进行考核,兑现奖惩,促进物业管理,从而实现双赢乃至多赢的效果。如浙江余杭区根据居民实际情况,让居民进行“干湿垃圾”分类,企业负责干垃圾,湿垃圾由政府来处理。如此分工合作,有效解决了垃圾分类问题,进而提高了社区公共卫生安全水平。

四是创新“政府+志愿者”的方式,弘扬社会正能量。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志愿者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充分显示志愿者是“社会治理共同体”中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引导和组织党员利用闲暇时间主动担任志愿者,有利于示范带动社会成员争当志愿者,为社会出力献策,同时也能提高个人的社会成就感。调研发现,不少社区居民愿意做志愿者或社工,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期间,也有人愿意挺身而出作一名志愿者。如果吸纳一些有意愿、有能力的社区居民担任社工,开展诸如“居民为居民、老人为老人和小孩”服务形式,有时甚至比专业社工更贴近、了解居民,服务效果会更好。如果做好规划引导、提供发展平台,无疑为社会治理增添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提高了居民对社会治理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长此以往,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提升了治理能力,更弘扬了社会正气,一举几得。当然,政府要为志愿者提供意外保险保障,为志愿服务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而不是瞻前顾后,迟滞志愿服务工作发展。

其次,依靠法治保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新时代,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保障,也是推进科学治理的有力手段。社会治理涉及多元主体,各方主体必须依法办事,才能确保各方权益得到保障、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健康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强调的那样:“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紧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8]依靠法治保障,一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地方法规政策的规定,二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比如在防疫面前,要遵守《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也要制定具体的行为准则,从而发挥防控作用。对于瞒报突发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违反法律侵犯人权的行为,也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责任人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依靠法治保障,推进社会治理,更重要的是平时培养法律意识,这要从遵守规章、严守约定做起。制度的生命力在执行,即使是小区的居民公约,也要认真遵守。只有切实依法治理,才能保障社会治理健康稳定发展,才能迈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最后,借力科技支撑,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社会在发展,社会治理的手段不应踟蹰不前,而应与时俱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客观需要就是,尽量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科技手段,减少治理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现代科技日益发达,无疑为社会治理提高效能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以信息化为支撑,创新发挥“互联网+”作用,加快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各种主体的协同效应,提高治理效率和效益。当前,微信、QQ群在居民中普及率很高,是信息沟通的良好工具,也是了解基层真实状况的良好途径。应该利用微信、QQ群等社交工具,学会听取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恰当的手段去处理和回应,而不是担心有负面信息就简单删除微信、QQ群等工具或者禁止发言,这样只会使自己“耳不聪,目不明”,更不利于推进社会治理。此外,通过网格数据的收集和精细化治理,打破政府及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交流壁垒,有利于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如杭州健康码,根据进入杭州的人员填写的各项信息,利用大数据,如支付宝的消费记录、软件定位等,进行比对以确定信息的真实性,并判断该人员获得红码、黄码或绿码,为“三返”人群在杭通行提供动态化数字凭证,提高了疫情处置能力。

政府治理离不开社会治理,需要社会治理为补充;社会治理更离不开政府治理,需要政府治理为引导。完善政府治理,创新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方式,并以之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二者融合发展,既合乎形势发展,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如此以往,就能实现《决定》提出的“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9]。

猜你喜欢

网格化网格居民
农业农村部部署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
石器时代的居民
网格架起连心桥 海外侨胞感温馨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追逐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