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份缺失的爱,由“邻家妈妈”来填补

2021-05-26整理羽佳

至爱 2021年5期
关键词:邻家监护志愿

整理|羽佳

邻家妈妈

父母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成长的领路人,父母的陪伴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一群孩子因为种种原因缺失了来自父母的关爱。他们的成长之路变得坎坷,自身发展也易陷入困境。他们更需要社会特别的守护。

2006年,上海市儿童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在市妇联的领导下,开展“监护缺失儿童”帮扶项目,每年通过举行“放送新年的爱”活动为他们送帮扶、送关爱。社会力量助力慈善项目也感动了一些曾经因家庭困境而离家出走的妈妈们重回孩子身边。当时每年排摸,上海有监护缺失儿童近600名左右,孩子的父母多年渺无音讯。孩子的看护依托社区好心人、伯伯、阿姨或祖辈。

为了进一步深化本市困境儿童工作,不断增强困境儿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优化困境儿童的成长环境,2019年,儿基会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和上海市妇联的有关要求,面向监护缺失儿童开展了“邻家妈妈”项目,对相关特殊困境儿童提供资金资助,并选配“邻家妈妈”。

通过“邻家妈妈”志愿结对的方式,监护缺失儿童获得了更多的关爱。“邻家妈妈”们为这批可怜的孩子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温暖他们冰封的心灵,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2020年,“邻家妈妈”项目共配对483对“母子(女)”进行监护缺失儿童的帮扶工作。

周妈妈就像我的亲妈妈

来自廊下镇的小蒋从小父亲外出打工,母亲离家出走,与奶奶相依为命,处于青春期的她特别渴望母爱。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廊下镇党委副书记周春芳和小蒋结对,成为她的“邻家妈妈”。自结对后,周妈妈对小蒋的生活和学习都关爱有加,无微不至,周妈妈就像一束阳光,温暖了小蒋的心灵。

去年6月,小蒋面临高考,周妈妈特地为她安排了一位师范专业且富有经验的大学生志愿者,免费给小蒋进行“一对一”补习直至高考。高考期间阴雨天,为方便小蒋去金山中学考试,周妈妈又专门派人开车送她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出来后,周妈妈多次联系擅长填报志愿的老师寻求建议,给每一所学校打电话询问招生政策,帮助小蒋填报志愿,最终小蒋被心仪的学校录取。小蒋激动地说:“周妈妈就像我的亲妈妈一样,我很幸运能遇到她。”

疫情虽无情,人间有温情

沈英妈妈与小陈于2018年春天开始结对。去年因为疫情沈妈妈和小陈虽没有开展线下互动,但沈妈妈还是非常惦记小陈,春节时给他发了新年红包,叮嘱他要做好防护工作,坚持好好学习。当小陈知道沈妈妈一直在道口参加疫情防控值守时,他主动要求参加志愿服务,和沈妈妈一起参加道口12小时值守。

孙丽娟奶奶和小俞也结缘于2018年的春天,小俞的年龄和孙奶奶的孙女相仿,她们之间倍感亲切。孙奶奶不仅在物资上给予小俞很多帮助,生日、节日发红包,开学了给她买学习用具,换季了添置新衣物,也常常叮嘱小俞要勤奋学习,学习之余帮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孙奶奶是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小俞在孙奶奶的感染下也乐于志愿服务,这次疫情她主动报名参加村里的志愿服务。

“邻家妈妈”代表表示,刚开始开展这项工作时有些孩子难以接近,但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彼此之间也有了一些小秘密。不仅是孩子多了一个“妈妈”,“邻家妈妈”们也为多了一个孩子而感到骄傲,她们说:“我又参与了一个孩子的成长,我感觉我的人生得到了升华。”“邻家妈妈”又带动产生了一批“邻家爸爸”“邻家奶奶”等,爱心在你我他之间不断传递着……邻家妈妈以超越血缘的大美母爱,与孩子结下母子的羁绊,成为监护缺失儿童遮风挡雨的港湾和精神世界的领路人。

猜你喜欢

邻家监护志愿
以志愿,致青春
《民法典》完善密切涉及残疾人的临时监护制度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我国民法典有关成年人自主监护的规则亟须体系化
倪进明
“被志愿”
捉迷藏用
清明
邻家有“女”初长成
神奇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