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改变的调查报告
2021-05-26孙小涵郭秀珍
文/孙小涵 郭秀珍
传染病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尤其去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更突显人们对公共卫生的关注。为了了解疫情发生后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否发生改变,以某学院学生为例,调查研究疫情发生后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否改变,以提出相应的对策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某学院部分在校的医护专业的学生,其中包括男生89人,女生161人,平均年龄为20岁。
(二)调查工具
此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学院全体在校生进行抽查,其中个人基础调查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及专业。
(三)统计学方法
运用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P<0.05时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一)参加对象的基本信息
表1 参加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现状
调查问卷显示,疫情发生后75.6%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没有发生改变(见表2)。
表2 疫情后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情况
通过t检验去研究实验数据的差异性,从数据的对比和分析中可以看出(表3),呈现出差异性(P<0.05)。
表3 疫情前后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情况(t检验)
通过对此次调查问卷的研究讨论和分析得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护专业的学生对于职业认同感的态度有显著差异性(P<0.05),进行对比和分析可知,疫情发生前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平均值为57.5;疫情发生后,医护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平均值为192.5,疫情发生后的平均值明显高于疫情发生前的平均值。综上可知,疫情发生后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都有所提高。
3.影响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改变的因素简单分析。疫情发生后,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态度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通过对调查问卷题目以及结果的分析,其中医院因素成为影响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其次影响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别为高考志愿的填报、兴趣、社会地位、学校教育、家属及病人因素。
三、讨论
(一)个人因素
1.高考志愿的填报
如果学生选择与自己身心以及性格相符合的专业,或者是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可以提高自己对这个专业的依赖性,从而会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自愿选择医护专业的学生,更加愿意学习医护专业知识,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动力。
2.兴趣
因为个人喜欢医疗护理方面的工作而报考的医护专业,会更加认同自己所学的专业,更加认真地学习知识,提高个人的素质,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积极地克服遇到的困难。
(二)公共因素
1.社会地位
影响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因素有一部分原因是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有时候还会遇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刁难与误解,并且护理工作承担着较大的风险。现代人对于护士的误解很大,认为护士的主要工作是打针之类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些思想都会导致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发生较大的改变。
2.学校教育
学校的教育对于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的改变有很大的影响,经过调查以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缺乏职业认同感的医护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都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知识教育,并且在进入临床后,由于繁重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医护专业学生变得不知所措,但有相关教育背景的医疗专业学生更能适应高强度的工作。
3.医院因素
医护专业自然离不开医院,医院是极为重要的地方,医院各项因素也影响着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改变,由于某些医院值班制度不规范,导致个别医护人员多值班等各项问题;医院的环境有时也影响着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4.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医护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发生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升级到暴力行为,这些原因也导致多数人不愿意从事医疗护理这项工作,此类事件的发生也会导致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发生改变。
(三)提高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相应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明显增强,但是也有部分的降低。提高医护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有利于他们日后从事医疗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1]。由此可见,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尤为重要,从各个方面为医疗护理队伍稳定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为提高医疗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改变职业态度提供参考依据。
1.创造有利于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形成的环境
坚实的职业认同感不是一段时间就可以形成的,而是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够形成的[2],为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应该创造有利于医护专业学生提高职业认同感的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分组学习、情景再现、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提高医护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医护专业在医护专业学生的心里更加饱满,更加立体,由此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加强医护专业学生提高职业认同感的宣传工作,创造有利于提高职业认同感的环境氛围[3]。学校也可以安排学生尽早地接触临床工作,习惯临床工作的氛围,能更好地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2.开展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的调动医护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医护专业学生的潜能与才华,能够增强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调查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显示[4],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是从教育开始的,因此高校应该从刚入学就开展大学生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对于自己专业的认知,促进自我的发展,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此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3.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医疗护理专业的认可度
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认同感一大部分来自社会对该职业的态度。基于此应该重视社会大众对于医护专业的态度,作为医护教育方面的管理者以及教育者等人应该加强对于医护专业方面的宣教工作,宣传医护方面的工作,让大家更加了解医护专业,改变社会大众的片面理解,改善医护专业的形象,改变社会大众对于医护专业的态度,从而提高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4.改善医疗护理工作的环境
经过查阅文献以及调查发现[5],部分医护人员离职是因为上夜班,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连续多次值夜班导致身体不能适应而离职。这就要求医院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医院的卫生清洁方式制度等,并且还应该改善医院的值班规定,让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与调整,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身于医疗护理工作中。
5.改善医患关系
由于医疗护理工作要与患者以及家属进行交谈以及了解,并且医疗护理工作都要围绕着患者开展工作,难免会发生纠纷或者冲突。甚至由于患者家属激进的情绪,时常会发生暴力伤害医护人员的情况。本身医护人员的责任非常重大,在工作中长时间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中,不能良好地维持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无形中又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因此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改善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关系,尽可能地解决这项矛盾。
四、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护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都有所提高,这对于以后医护专业学生从事医护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为增强医护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我们应该从学校、医院、社会等各个方面入手,帮助医护专业的学生提高职业认同感,提高工作态度和工作素养,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