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中的洋布及其意涵

2021-05-26季学源

关键词:红楼梦

季学源

摘 要:《红楼梦》中描写的洋货有60余种,其中洋布有10余种。这些关于洋布的描写是具有深刻意涵的。其主要为历史意涵和美学意涵。历史意涵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封建贵族贾府由盛而衰;二是人类已经开始在广阔范围内建立起经济、文化的交流关系,中国已不再是孤立发展的东方帝国,已经对“西风东渐”作出了回应。其美学意涵主要为:曹雪芹生动地展现了红楼青少年享受洋布之美的美妙情景。

关键词:红楼梦;洋布;历史意涵;审美意涵

中图分类号:TS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21)03-0042-05

1    《红楼梦》中的洋布

《红楼梦》中写了60种以上洋货,其中,洋布有10余种。兹按照出现在文本中的顺序考述如下。

1)羽纱、羽缎。第3回写凤姐“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①。第8回写林黛玉穿一件大红羽缎对襟褂子。清代王士禛《香祖笔记》:“羽纱、羽缎,出海外荷兰、暹罗诸国,康熙八年初入贡一二匹,今闽、广多有之,盖缉百鸟翮毛织成。”雍正三年西洋伊达里亚国进大红羽缎。雍正五年博尔都葛国进金银丝缎。《皇华纪闻》卷三:“西洋有羽缎、羽纱。”

2)洋绉。第3回写凤姐“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第6回写刘姥姥看到凤姐穿大红洋绉银鼠皮裙。

3)倭缎。第3回林黛玉初到荣国府,见到贾宝玉“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二:“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 荷兰贡物》记述:康熙三十年荷兰贡品中有绿倭缎,其织法亦是东夷传来。

4)卍字花纹锦。第19回写茗烟向宝玉说卍儿名字的由来:“她母亲养她的时节做了个梦,梦见得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不断头卍字的花样,所以她的名字叫做卍儿。”卍,梵文,为印度的一种吉祥标志。传入中国后,作为一种图案花纹,在纺织、建筑等行业中被广泛采用。卍字花纹锦,就是在锦缎上以连缀的卍字作为花纹,称作卍字不断头花纹。卍花纹面料除缝制衣服外,还用于装裱佛经经面。南京云锦研究所藏存“江南制造局”制石青色不断头花纹的织金锦。

5)大穿衣镜。第26回写贾芸到怡红院拜见宝玉,贾芸一回头,“只见左边立着一架大穿衣镜”。

第41回写到刘姥姥心想:“常听大户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里头呢罢?”第56回也写宝玉在穿衣镜里边。在《红楼梦》的时代,玻璃制品均从外国进口。王士禛《池北偶谈》:康熙二十五年 (1686)荷兰贡品中有照身大镜两面。清代何秋涛《朔方备乘》卷二十九:臣秋涛谨案:张玉书《外国记》:俄罗斯,康熙十五年贡品有玻璃镜。自清代中叶起,广东从国外进口的镀水银玻璃砖镜,安装在插屏座中,成为穿衣镜。这种镀水银镜十分罕见,只帝王家有之用之。

6)汗巾。第28回写宝玉和蒋玉菡等在冯紫英家吃酒,席间,宝玉和蒋玉菡如厕,两人以汗巾作礼品交换。蒋玉菡“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于宝玉,道:‘这汗巾是茜香国女国王所贡之物,夏天系了,肌肤生香,不生汗渍。昨日北静王给我的,今日才上身。”这条汗巾演绎出一段长长的香艳故事。

7)西洋布。第40回贾母偕刘姥姥与众人游览大观园,在秋爽斋吃早饭,“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镶银箸……”西洋布,明中叶后传入中国的棉麻织品。当时,西洋布有两种,一种从东南亚传入中国,一种从欧洲传入中国。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卷三“西洋布”条:“其白如雪,阔七尺。”清代張明弼《冒姬董小宛传》:“西洋布薄如蝉翼纱,洁如雪艳。”《西方问答》卷上《土产条》:“(西洋)布则以利诺草为之,视(似)棉更坚且洁,佳者一匹可十数金,所谓西洋布是也。此布用坏,又可以捣烂为纸,莹洁而耐久。”明末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曾以西洋布赠复社名士冒辟疆。

8)洋线番羓丝。第49回写宝玉、黛玉踏雪往稻香村商量诗社之事,“只见众姐妹都在那里……薛宝钗穿一件青色斗纹锦上添洋线番羓丝的鹤氅”。洋线番羓丝是进口丝线和毛线混合织物,质地厚实。番羓丝是明清时期盛行于北方的一种羊毛制品,在番羓丝中混合大红、桃红、松花、石青、翠绿等丝线后,会呈现出多种鲜艳明亮的色彩。

9)哆啰呢。第49回写众人到李纨处商量诗社之事,“李纨穿一件青哆啰呢对褂子”。宝玉“穿一件茄色哆啰呢狐皮袄子”。第51回写凤姐送给邢岫烟一领斗篷,用哆啰呢包袱包着。第52回写“贾母见宝玉身上穿着荔色的哆啰呢天马箭袖”。哆啰呢是一种宽幅呢料,也作哆啰绒。明末清初传入我国。《明史 外国传 和兰》:“所产金、银、琥珀、玻璃、天鹅绒、琐服、哆啰嗹。”乾隆时日本人泽元恺著《琼浦偶笔》卷二:“哆罗尼,系西洋所产,故有番字识号。”传教士艾儒略《西方问答》卷上也写到哆罗绒、绒缎、金银丝缎,“一匹值一二百金”。

10)雀金呢。第52回写宝玉要到舅舅家拜寿,贾母命鸳鸯拿一件氅衣给他。“宝玉看时,金翠辉煌,碧彩闪闪,又不似宝琴所披凫靥裘,贾母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哦啰斯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其后,晴雯补裘时也说:“这是孔雀金丝织的。”清代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昔年花缎惟丝织华者加以锦绣,而所织之锦大率皆金缕为之,取其光熠而已。今有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花更华丽。每匹不过十二尺,价银五十余两。”吴世昌《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羽毛贴花绢到<红楼梦>中的雀金呢》一文说:以鸟羽织成的服装,中国古代已有。

11)洋锦。第52回薛宝琴为众人描述她8岁时随父亲到西海沿上买洋货,见到真真国女孩。“那脸面就像那西洋画上的美人一样……身上穿着金丝织的锁子甲洋锦袄袖。”洋锦,指西洋织造的锦缎。锁子甲洋锦,即用金色丝线织成锁链形图纹的织锦。

12)洋巾。从国外进口的长巾、手巾、手帕之类。参见《汗巾》条。第53回写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母身边的“榻上又设一个极轻巧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叶吊……洋巾之类”。第59回黛玉吩咐紫鹃:出去逛逛,饭也送到宝钗那里去吃。紫鹃“便将黛玉的匙著用一块洋巾包了,交与藕官”。

13)洋剪刀。第70回写众人放风筝,有关于放走晦气之说。黛玉因风筝很美不肯放掉。紫鹃说:“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咯噔一声,把风筝线剪断,笑道:“这一去,把姑娘病根儿可都带走了!”第28回写黛玉“弯着腰,拿着剪子裁什么呢”,宝钗来了笑道:“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

14)洋灰皮。第105回写宁国府被抄没,抄没的洋货有姑绒、洋灰皮等。洋灰皮,即洋灰鼠毛皮。清中叶时时尚制皮。汪启淑《水漕清暇录》:“古人制皮,尚貂皮狐貉……近日所珍洋貉灰鼠暨香貉、香鼠貉,似古代所无。”

15)姑绒。第105回写宁国府被抄没,抄没的洋货中有姑绒等。姑绒,以山羊毛织成的绒布。《天工开物 褐毡》:“唐末始自西域传入,外表不甚蓑长,内毳细软,取可织姑绒……此种先由西域传入临洮,今兰州甚产。”《阅世编》:“大绒,前朝最贵,细而精者,谓之姑绒……姑绒,每匹十余丈,价百金,惟富贵之家用之。”

16)倭股。第105回写宁国府被抄没物品中有倭股。倭股,原为日本产的一种缎。①

以上洋货,《大清会典事例》大多有记载。现代学者对以上洋货曾有所考查,如绪的《红楼梦发微》列出35种,②方豪的《红楼梦西洋名物考》列出40余种,但对西洋布的考述则不到10种。③

2    关于洋布描写的意涵

曹雪芹为什么能够在小说中写出这么多洋布?其意涵如何?这是有其依凭的。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不仅是织造专家,而且是藏书家,还曾雕版印刷书籍。上文所述明代及清初的史料、著作,曹雪芹可能读过不少。而且,他又曾在他的《废艺斋集稿》中透露其壸奥。在此书中他不但记述过8种中国编织、染色工艺,而且记述了其祖父藏书中的西洋染色专著。他写道:“霑从家藏《织物色谱》中稍窥西洋染色之精要。”④这和他曾经偷听英国商人讲述莎士比亚戏剧故事一样,表明他少年时期已经关注洋布的有关知识。⑤不仅如此,他迁居北京后,曾与洋人有所往来。民国时期,北京曾传说曹公曾向传教士郎世宁在内务府如意馆学过西洋画。⑥这并非空穴来风。郎世宁、王致诚等传教士曾活跃于宫廷内外,作画是他们日常之事。郎世宁曾为雍正帝、乾隆帝及其后妃画像。作为内务部包衣曹雪芹是有机会向传教士学画的。在《红楼梦》中他真切地描绘了怡红院古玩墙的奇妙装修方法。这种装修方法正是郎世宁等设计出来的,而且这种室内装修技艺,在雍正、乾隆年间北京确实流行过。而这时曹公正在北京写作、修改《红楼梦》。

这一切均表明,《红楼梦》中的洋布故事并不是凭空虚构出来的,而是有其历史、文化依凭的;这一切又为我们解读《红楼梦》中的洋布故事提供了真切的背景资料。

“稍窥……精要”,一个“精”字,准确地道出了曹公对于西洋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洋布故事的历史意涵、审美意涵都在其中了。

2.1    历史意涵

历史意涵当从贾府说起。《红楼梦》中出现过两次的一句话:“盛筵必散”。

当贾母把那一件“乌云豹的氅衣”给宝玉时,看着这件“金翠辉煌、碧彩闪灼”人间罕见的氅衣时,贾母说:“这叫‘雀金呢,这是哦啰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又特别叮嘱道:“就剩下了这一件,你糟蹋了!也再没了,这会子特给你做这个也是没有的事!”⑦这段叮嘱至少蕰含3层意思:作为百年贵族之家,这种“乌云豹”氅衣原是多的,但是现在“就剩下一件”了。尤其是那個“剩”字,作为当年的“钟鸣鼎食之家”的创业者,贾母的内心深处是五味杂陈的。“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①一个“剩”字,道尽了百年家史,贾母能不惊心动魄?当年,“银子都花的海水似的”,谁曾把一件洋氅衣当回事?宝玉是她钟爱的孙子,然而,如果眼下要再给他制一件“乌云豹”氅衣,那是绝无可能的。这位老祖宗,心里像明镜一般,她已走到了家族盛与衰临界处,百载往事是触及灵魂的。凤姐炫耀说:“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洋货,都是我们家的。”②怎么会把一件氅衣当一回事呢?

然而,“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贾府是不能“万岁”的。贾母作为贾府创业时期的老人,当她把仅剩下来的一件乌云豹氅衣给她的爱孙时,她内心是极为酸楚的。那“就剩”二字,是闪电雷鸣。继而,贾母又更进一层说:你若再不珍惜,糟蹋了,“再没了”!然而,两个“再”字,宝玉连一个也没听进去。他第二天去舅舅家拜寿,就把乌云豹烧了个洞!这个洞多么大啊,是整个贾府破败的无底洞。

从世界潮流看,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世界地理的新发现、海洋大通道的开辟,人类开始在广阔的范围内建立起经济、文化的交流关系。从明代中叶到清代初期,大批耶稣会士相继涌向东方,成为“西风东渐”一支先头部队,成为东西方“会通”“参合”的一种践行力量。③在中西服饰文化交流中,其推动作用是显然的。早期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即主动“易华服,读儒书”④。从中国归去的传教士往往身穿中国服装,以此为一种荣耀。法国传教士李明回国期间,身着中国服饰参与社交活动,处处引起喝彩。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1667年(清康熙六年)一次祭奠中,身着中国服饰引起了震撼。上行下效,很快引起人们的追逐,一些营业场所常以中国模特招徕顾客。著名画家华托、部社、彼得门等均开始设计中国款式的服装。⑤在德国,卡赛尔伯爵精心仿造了一个“木兰村”,村中挤奶姑娘的服饰均为中国式样。⑥所以,有西方学者认为:“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对欧洲的影响,不仅胜过欧洲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比多年来人们一般的想象要大得多。”⑦

“西风”吹进了东方大帝国,中国人对西来的异质文化作出了回应。由窥视开始转向欣赏、接纳。明代永乐年间,皇帝已经以洋货作为赏赐百官的礼物。⑧明末,曾有传教士赠西洋布给复社名士冒辟疆。冒辟疆以西洋布为其姬董小宛制衣。董小宛身着洋布新装招摇过市,翩然若仙,轰动一时。至清初,顺治、康熙二帝都曾在传教士的鼓动下,大量使用洋货。从总体上看,以后的几个皇帝也都对洋货取顺从时代潮流的态度。著名服装文化学家华梅女士曾说:“画像、史料和实物均证明:乾隆、光绪帝、慈禧太后等皇上及皇后都曾穿着或对西式服装表达过喜爱、艳羡态度。”⑨雍正帝曾让传教士为其画像,画像上的衣服是西式的,头发是卷曲的。⑩

从贸易发展的状况来看,清朝越来越多地与世界建立了互通关系。康熙五十九年,广州设立了外贸十三行,康熙五十五年苏州每年造出海贸易船1000余艘,乾隆十四年仅一处海关就有18艘商船进口。这些商船带来的洋货有纺织品、工艺品、香料等等。尤有意趣的是,曹雪芹的父辈曾与英国商人有过深度的经济、科技、文化方面的交往和合作。 也是在《红楼梦》,就有许多人物穿起了洋布服装,就有薛宝琴父女与洋商妇女交往的故事,更有了一个真真国女孩中西融合的服饰形象,有了群体性洋装形象的夸张展示――10余个少男少女穿着羽纱斗篷,在雪地上举行了一场时装表演。

曹雪芹艺术地展现了那段历史。

2.2    美学意涵

再看美学意涵:

对王熙凤亮相的一段服饰描写,王府本有脂砚斋评道:“大凡能事者,多是尚奇好异,不肯泛泛同流。”“非如此眼,如此眉,不得为熙凤。”又评道:“艳丽之极!”“美人赋。”

是的,这段描写十分精彩,人们读后往往都能背诵,津津乐道。王熙凤,作为一个有才干有能力,又出身于外交外贸大臣之家、自幼享受洋货的女子,如今又是大权在握的当家少奶奶,她当然是会讲究服饰精美的。她的服饰以纵向继承传统为基础,珠光宝气,大富大贵,光彩照人;又大胆使用洋货,上身穿的是大紅洋缎笮褃袄,下边穿的是翡翠色洋绉裙,给人以通体皆是洋货的鲜明印象。在色彩运用方面,则以靓丽为主色调,大红色、赤金色、玫瑰色、翡翠色、豆绿色,五光十色,光鲜耀眼。但是,清朝是尚青色的,于是凤姐穿起了石青银鼠褂。石青既是青色,又不是纯正的青色,而是淡青近灰色。服饰的美学关注精确到如此地步,读者不能不抛书喝彩了。

曹公的服饰设计大师的工夫,在其他主要人物的服饰上,亦各有独特体现。贾宝玉作为封建贵族之家一个具有叛逆思想的少爷,让他披上一件用俄罗斯孔雀毛拈了线织的斗篷,也叫雀金呢的氅衣,使这位金相玉质的美少年锦上添花了。

林黛玉,作为一个少女诗人,她无意于世俗“人靠衣装”,她追求的是诗意生活、心灵的诗化,在诗人生活中她也会精心美化自己的服饰。比如,当宝玉邀她同赴诗会时,她“换上掐金挖云红香洋皮小靴。罩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①于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女诗人赴诗会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

薛宝钗,一向以封建淑女自许自勉,“居家常着旧衣裳”,棉袄棉裙“一色半新不旧”②,但是,在诗会热浪的冲击下,她的少女的心也活跃起来了,她也穿上一件“洋线番羓丝的鹤氅”洋服参加诗会去了,宝姑娘也时尚了一回。③

李纨,常常被红学家误判为“形同槁木”“心如枯井”的寡妇,住进大观园之后,她在小姐妹们的鼓舞下,心旌风动,也穿起了洋布新装“哆罗尼对襟褂子”,心情欢快地为诗会忙碌着。④

对几个主要人物的服饰做了审美展示之后,曹雪芹动用了全新的艺术法门,展示少女群体性的服饰新潮。这是通过即景联诗活动展开的。

李纨将这次联诗活动安排在芦雪庵中。芦雪庵傍山临水而建。庵前有一片河滩。天公作美,诗会前下了一场大雪,河滩上积雪1尺多厚。10余个年龄都在十五六七岁的少女诗人,全都穿上大红羽纱洋缎或大红猩猩毡斗篷翩然而至。银装素裹的沙滩,跃动着10余领大红斗篷,显得分外妖娆。诗会即将开始,宝玉和湘云却暗中策划了一项野炊活动:亲自动手,生烤鹿肉。湘云一边吃肉一边说:吃了鹿肉才爱吃酒,吃了酒才会有事,“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于是,一群红衣少女,围着火炉,大吃大嚼。⑤这是诗会的序曲,是行为艺术。这个场面本身就是一首诗。曹公用极其浪漫的诗笔,为特情境景下的特定群体设计了特别的美服,展现他们的青春之美。

有正本第49回有脂砚斋回末评语:“此文线索在斗篷。”“只一斗篷,写得前后照耀生色。”以大红斗篷作为贯穿两回书的线索,把人物、服饰、诗心和大自然的美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审美整体。

一场在20世纪中国的T型舞台上演出的时装表演,竟在18世纪的一个封建贵族之家的后院中出现了,我们怎么能不敬佩曹公超时代的美学构思。

Foreign Cloth and its Implication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JI Xue-yuan

(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Zhejiang 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ingbo,Zhejiang 315211,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ore than 60 kinds of foreign goods described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among which there are more than 10 kinds of foreign cloth.These descriptions of foreign cloth are of profound implications, which are mainly historical and aesthetic.The historical implication can be seen from two aspects.First is that Jia family,the feudal aristocracy,went from the prosperity to decline.Second,human beings had begun to establish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a wide scale.China was no longer an isolated eastern empire,but had responded to the"western wind spreading to the east".Its aesthetic implication is that Cao Xueqin vividly shows the beautiful scene of young people enjoying the beauty of foreign cloth in the red mansions.

Key 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foreign cloth;historical implication;aesthetic implication

(责任编辑:竺小恩)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