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策略研究
2021-05-25范宇
范宇
关键词:课程规划;知识服务;智慧校园
摘 要:高校教育系统是培养专业化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高校学生是社会知识群体的主要构成单元,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科技研发、产业创新的重要人才基础。在信息化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具备高信息素养的人才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兼具实践操作能力与信息素养的专业人才,也成为高校现代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基于此,文章从提升高校学生群体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出发,对优化高校信息素养培育机制的有效对策进行了系统探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2-0068-04
当前,无线网络的大范围铺设、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突破式进展,加快了知识产业的信息数据资源开发速度。同时,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资源整合模式成为知识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等高新科技领域的主要信息处理机制。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高素质技术人才、应用人才的支持,高校教育系统应将新时期的教育重点转移到学生专业能力、信息素养、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提升学生收集、识别、评价、利用信息资源的整体水平[1]。
1 当前加强信息素养实践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对素质教育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有推动作用
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将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教育中心,强调学生潜力的开发,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与思维认知体系的培养,将推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作为根本教育目标。高校素质教育的现代发展目标将对学生信息和素养观念的培养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而学生综合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目标实现的重要标志。同时,高校学生群体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优异表现与高校内部的信息化进程也有直接的联系,高校新时期教学目标与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信息素養教学目标的落实,对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影响。
1.2 促进了高校信息化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发展
随着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信息平台成为重要的信息集散地,依托互联网技术对知识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逐渐成为高校实现现代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高校信息环境的整体建设水平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有直接的影响,高校通过加强基础环境建设投入、搭建数字图书馆服务平台、增加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及创新信息教学形式等方式,为学生信息实践操作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客观基础。从知识资源开发的角度,高校信息化建设也是深入开发教育资源,为师生群体提供完整、专业知识服务的重要改革举措。
1.3 在落实德育教育目标方面有积极作用
现阶段,人们通过网络平台接收信息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对信息数据的来源、构成、性质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并经过数据整合与信息提取,汇总为有价值的知识成果,成为当前高校开展信息课程的重要教育目标。信息平台的交互性、开放性与共享性特征,使原有的高校教育工作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学生在获取信息数据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消极观念以及偏激的思想等,对学生的价值观带来不利的影响[2]。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贯彻落实德育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技术发展情况,提升对有害信息的辨别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质。此外,学生在对信息进行提取、整理、利用的过程中,有时还会面临一些道德、法律问题,如抄袭论文、泄露信息、侵犯隐私等行为。部分学生是由于主观因素触犯了原则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是因为对网络信息规范不了解而无意识引发了道德问题。为此,高校应通过相关的信息课程与德育教育,让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网络道德、法律原则,提升学生辨别数据信息价值、性质的能力,在提升其信息素养的基础上,推动思政、德育工作的现代改革进程。
1.4 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习惯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知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经济发展与信息资源深入开发的主要生力军。一方面,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跨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推进了相关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数据信息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科技研发成果与技术应用形式的复杂化发展形势,需要进一步革新原有的信息理论体系。在高校学生的专业化培养过程中,高校应将信息素养作为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鼓励学生通过专业教育、自主学习、技术培训等方式,提升处理信息、整合资源、分析数据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思维习惯[3]。
1.5 有助于高校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创新意识是信息技术深入研发、科技成果广泛应用的重要推动力。如果一味地固守传统、不知变通,不仅会阻碍人们思想意识的发展,对社会进步也会有消极的影响。高校作为培育专业实践人才的重要教育系统,校内学习时期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高校应通过信息素养能力的针对性教育,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术应用原理、操作技巧与信息利用理念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信息资源的价值,将知识理论、认识能力转变为实践能力,提升信息知识的储备量,从而奠定信息素养基础,提升技术应用综合能力。
2 高校在推进信息素养实践教育改革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信息素养综合培训课程规划不合理
当前,高校教育形式受社会发展环境、教育产业、学生发展需求以及管理机制等影响,对学生群体信息素养的整体教育规划不够重视;将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单独的教育环节,没有纳入教育系统;将信息教育的重点放在计算机课程上,忽视了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特点,从而导致课程实践目标不明确、课程安排不合理,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信息开发、利用相关课程的参与热情,使信息教育课程形式重于实质[4]。
2.2 教学课程内容片面、单一
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教育学科主要包括文献检索、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课程内容相对单一,部分院校甚至没有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学生的实践活动参与热情不高。信息教育相关学科的内容更侧重学生对计算机技巧的掌握情况,包括电脑的操作技巧、Word/Excel的使用以及输入法练习等,以基础性信息内容为主,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信息技术更新迭代的速率较快,技术成果的应用形式也有所差异,但高校信息课程相关内容的更新与调整却存在滞后现象,一方面,由于文献检索与计算机基础涉及的理论内容较多,实践操作的比例相对较低,使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训练;另一方面,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实验室以及网络铺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不足,使信息教学课程更侧重工具程序的使用,信息检索等教学内容达不到课程设置的既定教育目标。
2.3 图书馆知识服务机制不健全
高校图书馆是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与研究等提供信息资源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信息观念、实践能力与素养的关键所在。现阶段,高校在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更注重馆藏资源的扩充,但整体服务水平却达不到要求,信息化水平不高,没有发挥图书馆信息集散地的重要作用。目前,部分图书馆在服务机制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部分新生对图书馆的借阅制度、服务设施、管理规范与馆藏储备等了解不全面,影响了信息筛选、利用的实效性。同时,高校对智慧图书馆建设不够重视,在设备、技术与创新理念的引进方面后劲不足,使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不高。作为培养、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宣传、教育阵地,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与其知识管理形式、服务机制、技术应用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当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在信息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缺乏资金和人力支持。同时,各高校图书馆没有实现联动,信息共享、交互程度不高,难以落实信息资源的开发目标,在高校学生信息观念、能力、素养的培育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4 学生群体的信息意识相对淡薄
高校信息教育课程相关调查显示,由于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实践操作比例不高,学生普遍存在信息意识淡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学生通常将信息平台作为知识检索的工具,对信息的汇总、分析能力不强,更依赖专业平台的信息服务功能,实际信息素养不高,信息知识结构不完整。同时,学生个体信息综合实践能力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只掌握了本专业、学科教育的相关信息源,具备一定的信息提取、分析能力,但在数据加工、应用、开发方面却差强人意。此外,一些学生在查找信息资源时,对信息平台的利用率不高,因关键词不明确、图书检索分类不清晰、英语阅读能力不强、不了解前沿资料信息等,致使信息检索的效率下降。学生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不强,增加了无效检索、借阅的比重,造成专业信息资源浪费情况,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与提升造成阻碍。
3 以信息素养为教育核心创新高校教学模式的实践措施
3.1 打造智慧校园,完善信息教育平台服务功能
大数据、智能化等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现阶段高校将信息化作为改革重点,重视对教育资源的深入开发,打造智慧校园的教育环境。智慧校园作为新型的教育模式,运用智能化、数字化及信息化技术,依托计算机、网络平台,对教育资源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通过平台实现共享目标,将校园作为一个整体,在系统内部对信息进行实时传递、汇总归纳等处理,面向的服务群体包括教师与学生[5]。智慧校园建设将传统高校教学、学习、知识管理等环节设计的资源统一起来,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是高校信息化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学生群体信息素养的培育有积极的作用。
在智慧校園建设过程中,首先,高校应立足于学校现有的信息建设基础,包括硬件设施、系统程序、教学资源、管理机制及网络平台的应用条件等,融入智慧校园的建设投入、教育改革目标及教育群体的实际需求等;其次,高校应设计智慧校园的框架,将信息化改革的举措融入高校长期发展规划中,重视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支持与成本管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信息数据的处理、整合、利用等实践能力;再次,高校应对配套的管理措施进行调整,针对信息平台的管理与服务特点,加强对用户网络行为的规范管理,营造和谐、健康的信息校园环境,全面提升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
3.2 在分层教育的指导下开展信息素养实践教学
高校学生群体在年龄、教育阶段、专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差异,使高校在开展信息素养实践教育活动时需要在分层教育的指导下进行。高校信息素养实践教育体系的培养目标不同,按学生的受教育层次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阶段、通用阶段及专业阶段。基础阶段信息素养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技巧、图书馆资源利用、软件应用及教育工具的使用等,针对的教育对象是大一群体,侧重学生基础信息能力、认识、操作等方面的培养。通用阶段信息素养是对信息资源的来源、传播途径、性质等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信息利用方式,在进行关键数据提取的过程中对信息的重要性与关联性进行客观评价,提升资源整合的效率[6]。这一阶段的信息能力教育更适合大二、大三阶段的学生群体。对专业层次的数据资源进行整理与开发更注重对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培养,属于高校最高阶段的教育内容,包括对学科教育的就业、进修等信息的系统分析,对学科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知识结构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这一阶段的信息素养培育目标群体通常是大四阶段的学生。
3.3 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资源整合、知识服务功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知识管理部门,是信息化改革的重点目标。传统图书馆在提供知识服务的过程中,是以馆藏资源为核心的,注重知识基础的建设。现代图书管理是从知识资源深入开发的角度出发,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知识的共享,将用户群体的服务需求作为发展重点。同时,作为高校知识传播、信息资源利用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依托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缩短信息检索时间,利用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高校学生群体信息素养培育提供支持,也是高校学生进行信息处理实践操作的重要平台。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是信息素养实践教育的关键所在。
高校在传统图书馆资源开发、管理与服务形式的转变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方面,图书馆需要引进现代图书服务设施,如自助服务设备、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等,及时更新知识服务系统,在提升图书馆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信息服务,为学生信息整合、处理、评价等素养的提升提供客观基础;其次,打造服务体系更健全的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合理利用移动终端的实时服务功能[7]。网络平台的信息资源在知识信息产业开发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一方面,图书馆馆藏中电子化、数字化资源的比重越来越高,图书馆逐步建立了学术数据库、电子题库、网络课件等信息库,学生获取专业资源的方式更便捷;另一方面,移动终端在高校校园的普及使学生接收知识资源的渠道被拓展,图书馆App、微博、微信、QQ以及门户网站的建设投入逐步提升,智能化、人性化的图书服务形式转变已经成为必然。学生通过对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提取、整合与利用,更深刻地体验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的服务功能,有利于增强自身信息素养。
3.4 以学生差异化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完善沟通机制
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目标群体,其个体的差异化发展需求与群体表现特征是决定高校现代教育方向的重要参考。现代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廣泛应用打破了传统教育机制中专业与专业、领域与领域间的壁垒,实现了知识传播与利用的跨领域、多元化创新。与此相对应,传统的高校教育规划与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需求。教师应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以信息素养为重点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建立起互动性更强、交流方式更具体、问题反馈更及时的沟通机制。例如,在开展信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客观、平等的评价机制,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学生参与相关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将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相互验证,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4 结语
网络时代,高校应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构建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提升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作为教育指导原则,通过转变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创新课程教育形式、拓展师生沟通渠道、建设智慧化图书服务机制等举措,提升高校学生在信息收集、处理、整合方面的实践能力,为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飞,郭辉,党洁.基于MOOC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翻转课堂”构建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3):69-73.
[2] 田丽丽,刘竟.我国高校未来信息素养教育的五个导向: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1):71-76.
[3] 谷紫藤.“泛在化”知识环境下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12):118.
[4] 李峰,郭兆红.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研究:基于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视角[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8(3):44-48.
[5] 刘庆庆,何燕君,杨新涯,等.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8(16):47-54.
[6] 陈英.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9):120-121.
[7] 徐春,张静.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之新生入馆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9(2):91-97.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