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战略下公共图书馆精准文化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2021-05-25黄小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黄小华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文化扶贫

摘 要:文章以创办“书香暖山区”公益活动为抓手,开展以山区青少年为目标的精准文化扶贫,论述了在脱贫攻坚战略下公共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对“书香暖山区”活动的实践探索、社会效益进行梳理分析,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运行模式,开辟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精准文化扶贫的新路径,创新公共图书馆精准文化扶贫的思路和方式,并对公共图书馆持之以恒地开展贫困地区扶志扶智工作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2-0032-03

1 广东东、西、北部山区学校的阅读状况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经济等条件的差异,广东省东、西、北地区发展差异明显,特别是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沿海发达地区差异更大,根源在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一部分群体没有充分、公平地享受到发展红利。2009年,广东省仍有3,409个贫困村,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大。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出现全国最富的人群和最穷的人群同时存在的奇特现象。很多粤东西北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为了生计前往珠三角地区务工,把孩子留在农村,随之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2013)》显示,除了跨县(市、区)流动的366万(其中随迁子女300.6万)非户籍学生,广东还有438万留守儿童(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的最新数据),位列全国第四。广东山区学校普遍存在图书数量少、复本多、内容单一、品相破旧的现象,有些学校的图书10年内都没有更新;有些学校没有图书阅览室;许多孩子找不到可阅读的课外书。

2 确定精准扶贫要求下的目标人群

公众的社会阅读能力是一个国家强盛与稳定的根本,儿童阅读是社会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教育研究表明,儿童早年的阅读行为对他们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儿童是人的认识能力迅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需要良好的社会公共空间。公共图书馆等公共阅读设施是一个没有门槛、紧密相连的公共阅读空间,可提供丰富、便捷的阅读服务,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1]。公共图书馆更应在其服务中充分体现“儿童优先原则”。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会完全不同。义务教育一定要搞好,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起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

3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服务模式和实践探索

3.1 打造捐赠换书平台,盘活闲置图书再利用

确定了精准的目标人群,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理念和守护普通人的基本文化制度保障,赋予了其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服务于贫困地区的独特社会正义价值[3]。2011年4月23日,在广东省委宣传部与广东省文化厅的指导与支持下,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打造的我国首个省级捐赠换书中心“广东省捐赠换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揭牌。中心长期接受社会各界和个人的图书捐赠、图书捐资认购,并定期将受赠图书统筹配送至全省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基于绿色循环、图书共享的普惠理念,以中心为圆心,逐渐形成了遍布全省的网络体系,东莞市图书馆、深圳图书馆、肇庆市图书馆、珠海市图书馆、潮州市图书馆、阳江市图书馆等相继建成捐赠换书中心并開展相关活动,带动广东省图书捐赠与共享。同年7月,中心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共同创建“书香暖山区”援建爱心阅览室文化志愿服务项目(以下简称“书香暖山区项目”),在全社会广而告之,号召广大市民、企业、机关踊跃捐书,组成庞大的志愿团队,在全省开展面向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的精准文化扶贫活动。

3.2 募集图书援建阅览室,打通文化扶贫“最后一公里”

保障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目标,书香暖山区项目旨在解决广东省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低收入人群、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等特殊群体阅读资源、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项目组以“同在蓝天下,共享读书乐”“捐出一本书,成就一个梦”“阅读助飞梦想,知识改变命运”为服务理念,借力广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持续报道,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市民捐赠图书的积极性,深入城市大型社区、医院、广场、学校等地举办了200多场图书募集活动。书香暖山区项目同时与中国邮政广州分公司合作,开展“你捐书·我包邮”捐书快递服务,免费上门接收市民捐赠的图书,并以分级阅读理念为指导,将受赠的图书进行筛选、分类打包,将募集到的30余万册图书捐赠给粤东西北贫困地区的学校和乡村文化站,足迹遍及20个市(区)、38个县(镇)。此外,中心还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项目打通了文化扶贫的“最后一公里”,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助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

3.3 开展精准帮扶,深入推动全民阅读

项目组对援建学校和文化站进行调研、分析,选择合适的图书进行捐赠,挑选专业资深馆员志愿者前往爱心阅览室,运用专业的图书管理方法,辅导和培训校方管理员开展借阅服务。在捐赠图书的同时,项目组还设计适合当地教育情况、文化水平的精准阅读推广活动,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融入体验浸润的阅读理念,在校园举办经典诵读、成语竞猜、诗词接龙、漫画共赏、心灵故事会、主题班会等阅读活动。项目组通过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盘活爱心阅览室图书资源,补齐基层短板,深入推动全民阅读,使更多的山区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和善读书,跨越阅读障碍,使阅读常态化。

3.4 凝聚社会力量,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项目组以“图书馆+”的创新形式,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公益与商业共生互惠模式。项目组长期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合作,由其面向社会大众进行宣传,同时也得到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等机构的支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的志愿服务精神,主要以在相关机构设立固定捐书点、接受企业捐赠图书与文体用品、共建志愿团队的形式开展合作。项目组积极探索馆企联动、跨界合作、公益与商业共生互惠模式,打造多元公益合作平台,为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服务开拓了新局面。

4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书香暖山区项目自2011开展至今,一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盘活闲置图书资源,为粤东西北偏远山区输送图书资源,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了200多场图书募集活动,共募集图书30多万册。截至2020年11月,项目组已援建“书香暖山区”爱心阅览室107间,举办阅读推广活动50余场,惠及山区学子和村民10余万人。

4.1 开展精准帮扶,深入推动全民阅读

书香暖山区项目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深入推动了全民阅读。以全省性的“书香暖山区”阅读创作大赛为例,截至目前,项目组已举办数届广东省山区学校阅读创作比赛,2015年、2017年、2019年、2020年分别举办了“我与爱心阅览室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妙笔礼赞祖国”“脱贫攻坚决胜年,家乡旧貌换新颜”等主题的阅读创作大赛,共有上千名山区学生参与活动,近400名中小学生获奖,成为阅读小达人,获奖作品被制作成展板,先后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省内的爱心阅览室巡回展出。

4.2 媒体追踪报道,助力宣传推广

为提高项目的影响力,活动持续在《南方都市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日报》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App等平台发布活动最新动态,加强活动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企业及普通民众参与。此外,学习强国、中国图书馆网、触电新闻直播间等权威媒体平台对书香暖山区项目的相关活动均进行了报道。

4.3 凝聚社会力量,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项目组积极探索馆企联动、跨界合作、商业与公益共生互惠模式,打造多元公益合作平台,在全社会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并以广州志愿者服务协会为平台,招募爱心志愿者加入活动队伍。活动开展9年来共有1,000多名志愿者参与活动,他们活跃在募捐图书的现场和送书的崎岖山路上,深入学校和村庄,用知識帮扶、用爱心滋养,使一批批孩子茁壮成长,助力培养祖国栋梁。公共图书馆参与和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可以增加与政府部门、贫困地区民众、社会慈善机构(个人)之间的关联度,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为社会知识的集中地、信息获取的制高点、信息技术的传递者[4]。

5 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

5.1 精准定位文化扶贫目标人群,将文化资源精准配送落到实处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书香暖山区项目经过充分调研、周密酝酿,通过本馆辅导部与当地图书馆等渠道提供信息,实地定位欠发达地区学校并调研贫困学校藏书状况,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帮扶方案及帮扶措施。为了精准配送文化资源,项目组将捐赠图书依照内容深浅难易进行分级筛选,滤出幼儿读者、小学低年级读物、小学高年级读物、初中学生读物和高中学生读物,再按照图书主题进行分类,为各学校进行平衡分配。

5.2 建立和培养学校的阅读推广团队

在山区中小学校,项目组发挥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成立由中小学生组成的“阅读达人”悦阅团队,通过图书分类、上架、借还操作等一系列岗前专项培训指导,引导“阅读达人”悦阅团队走进县市公共图书馆,协助图书馆员开展书架整理、图书借还、书籍查询、阅读推广等服务,带动学校的阅览室有序开放、管理,充分利用馆藏图书进行荐读,发挥“阅读达人”悦阅团队的聪明才智,自主在校内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切实营造出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5.3 加大宣传力度,聚集能量精准帮扶

依靠一座城一个馆提供的文化资源是有限的,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山区学校学生的阅读需要,因此需要举全省甚至全国之力,把闲置的图书资源、爱心企业和个人的捐资认购充分盘活起来。为此,公共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媒介,广泛宣传书香暖山区项目,同时也要把项目产生的人才培养成效和社会影响力进行反馈,使民众家喻户晓,并踊跃参与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即“捐出一本书成就一个梦”是助力孩子成材的善举,是为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的奉献,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

5.4 依托立体化的活动载体,注重文化扶贫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培养山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仍然是精准文化脱贫的重中之重。阅读推广活动应多元、立体,包括讲故事、听讲座、经典诵读、心得征文、展览、绘画、舞台表演、真人图书馆等多种形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可联合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在送书下乡、援建爱心阅览室的同时,开展“阅读第一课”“一场展览”“一出歌舞剧”“一场小话剧”等“四个一”组合活动,精心选取精品题材,引导山区孩子感受阅读的魅力,享受阅读的乐趣,掌握阅读的能力,感受美的教育和熏陶。

参考文献:

[1] 范并思,吕梅,胡海荣.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2-25.

[2] 习近平谈摆脱贫困: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EB/OL].[2020-12-09].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8/1009/c385476-30329647.html.

[3] 闫小斌.贫困地区文化扶贫之价值目标:走向空间正义[J].图书馆建设,2017(7):40-45.

[4] 东方.公共图书馆在国家文化精准扶贫中的社会效用及实现模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74-78.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