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教学法指导下的游戏化规则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1-05-25文玥琨
文玥琨
支架教学法源自于俄罗斯心理学家列夫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指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独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的现有发展水平;一种是在成人的引导或一个有能力的同伴的协助下,解决问题时所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性重构,根据所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提供“支架”给学生进行指引,辅助学生跨过最近发展区,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支架教学法指导下进行游戏化规则设置,可以将游戏的规则变化为课堂教学的固定规则,并利用游戏规则提供支架辅助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本文将从备课、课中、课前课后三个方面进行支架式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游戏化规则的论述。
一、在备课阶段区分技能点、思政点和知识点,分别提供辅助资源包
在备课阶段,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2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分解出技能点、思政点和知识点。
1.专业技能课
在进行出纳实务课程教学的“现金送存业务”的2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在备课阶段首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确立本次课的认知、技能、态度目标。在每1个课时(40分钟)的课堂中结合认知、技能、态度目标列出知识点、技能点、思政点。结合课前的学情调查和对于本次课的任务处理逻辑以及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在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时,可以注重对学生工作过程的体验,利用财务仿真模拟实操平台给学生进行实际工作流程的实操训练,学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体验“现金送存业务”的工作流程,在体验后进行工作流程的总结,并再度进行实操,检验自己的工作流程总结是否正确。在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分时段提供学习辅助资源(学习视频、操作指引等),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风格完成学习任务。
2.公共基础课
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2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在备课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确立本次课的知识、情感态度、运用目标。在每1个课时(40分钟)的课堂中结合知识、情感态度、运用目标列出知识点、技能点和思政点。思政课虽然是思政课程,但属于通识性课程,学生需要熟知知识点,在运用知识的时候需要具备的技能和思政课程结合,课程内容的育人之处都需要提前根据知识的认知规律进行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情况,选取相应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提供材料辅助学生能力的提升。在学生情感升华的阶段,需要制造冲突点产生对比的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促使学生的情感升华,达成情感态度目标和育人的思政点。
二、课堂教学中制定游戏化规则,辅助学生跨过最近发展区
游戏化教学与游戏的规则相似,而不是在于游戏的形式,将游戏化的规则固定为课堂的规则,有助于学生遵守课堂规则。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可以将游戏化的课堂规则更好地应用。
1.整体课堂教学
在整体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选人提问、抢答的方式抽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在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有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推送随堂练习,或选择一个辅助章节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回答问题。在个别学生没办法回答出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白武士”策略,让学生寻求其他同学的帮助,而能够帮助学生搭救自己的同学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选人提问”模块进行平时成绩的加分。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引导时,可以运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支架”引导下,“攀爬”到需要完成的知识目标处。
2.分组任务探究
在学生进行分组任务探究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自行寻找资源帮助学生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此处可以通过游戏化规则进行资源配给,教师根据任务的内容提前准备好辅助的资源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如需教师口头指点,可以按规定提交任务。学生如果需要教师提供辅助资源包,需要提前任务完成的时间。分组任务可以设置为“团战”任务,将一项大的任务分拆成2个或3个子任务,完成子任务后即通关成功,否则通关失败,仅仅获得平时成绩,不获取额外奖励。小组内可以将每个子任务分别派给不同的学生完成,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口头指点和资源包配给,每项子任务人员重合不能超过2人。获取口头指点的小组可以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而获取资源包的小组需要提前完成任务,并扣减一定的团体总分。在每个子任务完成后,每个小组都进行互评。在总体任务完成后,积分前三名的小组可以选择免去一次作业、免去一次社会调查、获取平时分加分等课堂和成绩优惠政策。通过游戏化的规则设置,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达到“三全育人”的效果。
三、课前、课后学习根据教学目标提供辅助资源包
在2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课前课后的学习支架也必不可少。通过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支架设置,可以分减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压力,使得课堂教学内容层次更深入。
1.课前学习阶段
在课前学习设计中,可以使用学习任务单、主题讨论、课前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完成课前知识的学习,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单,学生可以完成识记的目标,教师通过学生的具体情况掌握学生的认知状况,及时调整课堂任务。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可以給予通关指南,比如给出书本内容的提示,让学生提前翻看课本;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学生自行浏览和观看,提升信息化学习能力,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
2.课后学习阶段
在课后学习的设计中,可以使用学习任务单、习题、主观问答的方式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在课后任务中,对场依存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可单独下载的学习任务指引,包括学习视频、网络学习资源等,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攀登到知识顶点。对于场独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学习完成后再下载学习任务指引中的学习资料,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的班群单独联系教师进行解答。教师可以在设置平时成绩规则的时候设置一定的积分,达到一定学习积分的学生可以选择获得一定的学习奖励,包括免去一次作业、免去一次任务的完成等。
四、总结
通过支架教学法指导下的游戏化规则的设置,学生获得了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跨越了“最近发展区”,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的“白武士”制度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引导学生思考,逐步达成课堂学习目标。通过分组任务中的“团战”、小组投票,可以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相互学习,形成班级活动中的良性竞争。在课后学习阶段,为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提供不同时间段的学习指引,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思路,帮助他们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