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讨

2021-05-25桂存兵朱洪雷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院校人工智能智能

桂存兵 朱洪雷

一、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日益凸显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人工智能时代正加速到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领域应紧随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自身教学变革和创新,推动教育由低层次、粗放型向高层次、精准型转变。

(一)人工智能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市场的巨大冲击,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需要调整,办学形态需要转型,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1][2]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高等职业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涯转换需求,办学形态向智能化和开放化构建;教学内容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专业设置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动态需求来进行必要的增加、删减或融合。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教师的精准化教学都提供了技术条件。学校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对校园数据的统筹分析,生成一些可视化分析图,从而为学校管理者提供一些基于数据与模型的决策和建议;学生可以通过技术平台与企业工作者、同学以及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必要时还可以借助VR 技术模拟客观现实情景,通过 AR技术进行实训模拟和生产实践;教师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共享教学资源,这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教、学、管”全方位智能化发展。

国务院于2017年7月8日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把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运行维护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3]培养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又该如何在国家总方针政策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如何进一步细化总要求来达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直面人工智能新技术对教育行业带来的巨大冲击,从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力。

纵观我国各个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经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国家、区域和院校的协同努力和共同配合。因此,有必要紧紧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依据国家宏观层面做好的发展规划及区域政校企联动发展对接人工智能发展的需求,在各院校构建一套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从而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师专业素质和发展途径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育信息技术水平。2017 年 7 月国务院颁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作为高校教师,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和把握是响应国家号召的体现。当下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需关注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及趋势,以高瞻远瞩的目光来看待人工智能,并将此传输给学生,使学生不断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此外,作为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掌握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应用现状,并积极投入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接力。高职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好本专业领域的知识,亦需要关注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及时应用到自己的学科领域,把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交给机器,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教学与科研。此外,高校教师作为社会发展先驱,需要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研发能力,从而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因此,有必要研究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为高职院校教师成长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国家层面

国家要成立专门的人工智能专家小组进行调研和指导,有效预测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和供给情况,推动高职院校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开展与研究,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构建“人工智能+高职教育”的发展蓝图,包括人才培养方向的明确等,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战略性依据,从而及时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提供动态的指导和评估。人工智能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岗位结构的变迁,因此国家必须根据人才需求的预测和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实时而动态地调整专业设置。首先,采取“专业+”方式,在具体的专业教学内容中加入大数据、3D 打印技术、物联网等方面的知识,促进人工智能和专业的融合;其次,采用“人工智能+”方式,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岗位群,开设新型专业与传统专业组成的新的专业群,从而促进各个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

(二)政校企层面

政校企要进行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共同努力以对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政府调控高职院校和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协同发展,做好高职院校对接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政府首先要加强对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调研,及时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建立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预测平台,充分掌握资料和动态数据的变化规律;政府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区域经济特色和产业结构特点,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进行指导,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院校和专业。除此之外,为了促进地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政府要建立和优化高职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会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一些难题。企业可以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规划、学业评价、教学设计、教材开发以及课程设置等环节,共同开发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与学校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共同研究 AI 课题项目,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从学校挖掘优质人才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储备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实训场地和先进设备等资源,让学生切实体验智能化生产系统,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使自己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不断培养,如此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校际层面

校际之间要共享人工智能发展资源。由于每所院校的课程设置及特色专业不尽相同,“人工智能+专业”的融合在不同的院校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因此,通过校际共享人工智能发展资源,可以促进各自院校更快更好地发展转型。通过院校之间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方面的共享和专业共建等方式,共同促进“人工智能+专业”的融合发展;院校之间通过共建智能实训基地、共享比较昂贵的实训资源,从而更好地对接产业链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满足企业的需求。

(四)院校本身层面

学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与时俱进,在立足本校特色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从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改革,对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从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专业设置要对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在人工智能时代,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大量的新型企业和就业岗位不断涌现,而那些传统的部分企业和一些行业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此种情况下,为了很好地对接产业结构带来的变化,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设置必须要做出一些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考虑把特色专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相融合,打造出一批具有强劲优势的“人工智能+”专业,如智能机器人技术、无人机、智能游戏开发、智能交通、智能金融等。[5]目前虚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为应对虚拟现实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足够数量的虚拟现实人才,必须要增强现实、人工智能、混合现实等领域的互相结合,目前教育部专业目录已经增加了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生产系统逐渐成为企业的主流生产方式,为有效地满足工作岗位对综合职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需求,相关院校要将部分专业进行融合、交叉,同时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岗位将会被淘汰,一些传统专业应该缩减招生规模或者进行智能升级,已经过时的专业应有计划地裁撤掉。

2.课程建设要基于智能化生产需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能化生产方式给工作系统带来了重大影响。[4]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应对复杂工作任务的整体能力,应该采用工作系统分析法,对智能化生产系统中的所有工作过程深入分析,应基于整个工作过程,来开发和设置课程;要基于智能化生产对课程结构进行有效整合,对专业领域内课程、同一专业领域内或同一门课程、不同专业领域课程进行横向或纵向甚至是跨界的有效整合,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跨界整合能力,要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同时也要发挥每门课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具体选取课程内容时,要注重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到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精神、跨学科知识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及课程质量,增强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在增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基础上,要合理融入伦理、安全和隐私等内容。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一)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强组织引导、强化经费保障、加强专家指导、做好督查落实、建设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二)学校层面

1.加强智能设备投入建设

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有自动批改作业、人工智能助教、LMS 系统、教育机器人等智能设备,为了为教师实施智能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教育环境,学校必须有效整合利用虚拟现实、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将加强智能教室建设提上议程,积极引进这类智能设备,建立一批智能教室。

2.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

要对教师进行智能教育素养方面的培训,除了对高职教师讲解人工智能通识知识外,对量子智能计算、大数据智能、类脑智能计算、高级机器学习等前沿人工智能知识也要进行初步培训和学习,同时要帮助教师把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已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教育。

3.加强教师人工智能课程培训

针对教师的需求,设计系统的人工智能课程,并对教师进行培训。

4.建立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

为了使教师具备人工智能的实操能力,学校需要建立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智能素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加强与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的合作

高校偏重于人工智能理论研究,企业偏重于经济效益,更加偏重研发智能新产品、新设备,因此,可以让高校与企业强强联合,实现互利互惠互赢,因为加强高校与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合作可以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应用和研发的水平。

(三)教师层面

1.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智能教育素养的同时,也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把简单的重复性工作尽量交给人工智能完成,注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力、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引导和鼓励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

2.提升教学技能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需不断提升人工智能教育素养,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工具来组织教学。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教学技能。

3.优化教学管理

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了解和判断,尤其在评价与考试管理中,要积极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高学习能力

为适应智能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人工智能新知识,增强人工智能实践技能,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主动而熟练地使用人工智能,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智能化教学水平和智能教育的素养,提高学习能力,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雷亚美.人工智能时代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职教通讯,2018(12):43-48.

[2]解艳华.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亟待变革[N].人民政协报,2018-10-10(09).

[3]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DB/OL].(2016-07-08).https://baike.so.com/doc/26539222-27803498.html.

[4]王文静,庄西真.人工智能视阈下职业教育的机遇、困厄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33-37.

[5]雷亚美,赵文平.基于智能化生产的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整合化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8(10):56-60.

[项目基金:1.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科普专项项目:基于网易云平台的人工智能技术科普在线课程开发优秀科普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编号:2019A141405004;2.2019年度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智能制造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编号:YDS201902。]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院校人工智能智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9:人工智能
智能烹饪机
人工智能与就业
超智能插秧机
数读人工智能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