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柳成荫,绿意盎然

2021-05-25苏少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0期
关键词:校本垃圾环境

苏少玲

著名生态学家司库马什曾说:“还有什么比‘保护这一真理还重要呢?当我们向孩子传授科技是人类战胜自然的武器,却偏偏忘记提醒他们:人类自己也是地球的一部分,如果自然被战胜、被征服,人类可能因此遭灭顶之灾。”环境教育是人类传播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勒流光大小学,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全面育人的重要作用,不遗余力地开展环境教育。八年的耕耘与坚持,环境教育已在这所农村小学插柳成荫,绿意盎然。

课程是对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勒流光大小学把环境教育课程校本化,在学生的意识里注入环境概念,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一、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适合本土的校本课程

教育离不开课程,课程离不开对象。不同地区的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各不相同,校本课程恰好就是差异化的补充。因此,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得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光大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80%的学生都是进城务工子女,他们需要培养阳光与自信的机会,需要拓宽视野与见识的平台,需要增强实践与创新的空间。什么样的课程能提供这些?学校虽然占地不大,但处处都挺精致,三面环河,绿树成荫,如此美丽的校园环境不就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们确立开展环境教育,从生活小环境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都可以纳入课程内容中。环境教育来自生活,再走向生活中实践,人人都应该参与,人人都有贡献的机会,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环境教育需要投入的资源不多,能产生的教育效应不少,恰恰符合学校的实际。

二、画龙点睛,抓住校本课程育人的内在本质

任何教育的本质都在于培养人、发展人,使受教育者得到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始终离不开课程育人的内在本质。环境教育要培养人的哪些方面呢?又如何去培养呢?我们对这些问题反复思考,不忘初心。我们认为环境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一些环保知识,能喊出耳熟能详的口号,美其名曰提高了环保意识。环境教育是在教育中改变人、改变行为、改变环境的实践中发生作用。例如,垃圾分类的教育,学生不仅从课程教育中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分类。还可以通过参观和课堂探究等方式,了解垃圾从哪里来(一袋垃圾的故事),到哪里去。学生着手记录自己一天产生的垃圾情况,体验出有的垃圾可以减少,有的不可避免,进而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再把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减排。学校评比减排能手、变废为宝能手等。学生在生活中真切体验小小手改变大世界,关注垃圾问题,同时培养调查、讨论、制作方案、手工劳作、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这才是综合性的课程教育。

三、自成体系,精心编撰校本特色的课程标准

成熟的课程应该有自己的课程体系,撰写的课程标准尤为重要,它就像导航仪,指引课程的开发方向。课程标准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措施、评价办法等。课程目标的制订要有依据,不是凭空构造。我们参照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和《中小学生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两份重要文件,结合学校学生学业水平,制订切实可行、能够达到的课程目标。环境教育的课程内容纷繁复杂,设计的问题较多。开展全校性一至六年级的环境教育,既要有主线,又要有梯度和衔接。我们关注到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不少关于环境问题、生态教育的内容。我们通过研究,把教材里的相关内容整合,并梳理出三个主题:“共建美丽校园”“共筑美好家园”“共创美满生活”,分别在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开展。把33课内容构成一个教育体系。

四、集思广益,带领团队设计课程、实施课程

如何落实课程目标。学校组织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走进课堂,深入研究。我们以“主题式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题研究为契机,大力开展科学研究。课程的实施除必要的教授法,更提倡采用问题导向探究、情景再现探究、任务驱动探究等教学方法,让环境教育生活化,凸显实践性、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时,为了让学生认知看不见摸不着的温室效应,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地球变暖啦,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后分组做实验。用碳酸钙加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并储存到一个密闭容器里,向此容器加热,记录每一分钟容器内温度的变化。同时与没加入二氧化碳的另一容器温度对比,得出模拟的温室效应。在实验活动中,四年级的学生充满好奇,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温度计的变化,体会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低碳的需求水到渠成地流入学生的心田。

五、点石成金,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

环境教育的评价也是多元化的,学校以“绿色小卫士”的评选为课程学习评价符号,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各有不同的达标条件,符合条件即可当选此荣誉。例如,四年级第一学期“绿色小卫士”评选内容是关注环境污染问题,所需的争章条件是:1.认知目标:能说出三种以上生活中的环境污染;能正确说出四种垃圾分类标识;能说出温室效应的形成原因。2.操作目标:完成一项环境污染大调查;能准确分类常见的生活垃圾;动手操作一次模拟实验。3.呈现作品:制作我家的“减塑”方案;不增加垃圾的情况下制作一个变废为宝作品;说出或拍照反映参与一次低碳生活的经历。

“绿色小卫士”就是一块点金石,在学校营造人人争章的氛围,充分发挥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当学生成功地完成“绿色小卫士”的评选任务,获得老师颁发的奖章时,体会到原来每个人也能参与环保行动,每个人也应该以成为“绿色小卫士”而自豪。通过评价,用各种方式的行动投身于有意义的环境保护行动中去。当全校上下都形成一種文化氛围,把环境教育内化为实现价值的追求,环保的种子真正地扎根成长。

六、搭台唱戏,开拓渠道增强校本课程影响力

成功的体验是最好的前行动力。我们主动搭台唱戏,开拓渠道,让师生都在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例如,学校每学年都举办环保文化节,开设以环保为主题的征文创作比赛、绘画比赛、朗诵、演讲、表演、科创制作、数学应用题命题比赛、手抄报比赛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对外,我们组织参加各类比赛,争取荣誉。2020年,我校被《环境教育》杂志社评为“2020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这是令人鼓舞的喜讯,增强了我校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影响力。

绿,代表着生命的涌动,是生机与活力的符号;绿,代表着生态的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美色调。我们以环境教育为抓手,推动学校绿色发展,环境教育校本课程在我校插柳成荫、绿意盎然。

猜你喜欢

校本垃圾环境
垃圾去哪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环境清洁工
倒垃圾
漫观环境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