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科书VS课外读物阅读不只在课堂上

2021-05-25李慧钰

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进校园教科书

李慧钰

这堵“防火墙”威力到底有多强?

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坚持全方位育人。课外读物作为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增长学生科学知识、开阔视野、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市场上的课外读物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个别质量低劣。存在种种问题的课外读物流入校园,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因此,教育部近日发布《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以

下简称《管理办法》)明确标准要求,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程序,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确保进校园课外读物的质量,建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

思维局限于狭小的“课本”空间

“应试”教育仍是当下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之一。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殊不知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圈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

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拓展视野,提升文学修养,提高思辨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但在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功利化”现象日趋严重。对于好奇心强、辨别能力弱、自控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说,面对当今社会中各种新奇的、刺激的娱乐休闲信息的诱惑,课外阅读无疑是被边缘化的。

不少学生重视课本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课外阅读,久而久之,一定程度上学生的阅读范围受限,对于知识的了解较为单一,从而无法充分理解新的知识。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小说、杂志类占比较大,而读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

有些学生进行阅读是为了扩大视野,也为了增长知识,但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阅读方法不得当,无目的、无计划地阅读致使增长知识的效果甚微。有的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有书就读,数量虽然很多,但并未仔细思考,深入理解,看书多而收获甚少,最为普遍的现象之一便是大多数学生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人脑的记忆有周期性,只有把知识进行归类,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精华内容进行摘抄概括或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感悟,才能真正吸取书中精华。

只是,书籍浩如烟海,读哪些书好呢?很多学生感到迷茫。

鱼目混珠 良莠不齐

“防火墙”墙要筑牢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国华曾谈道,中小学生课外读物同教材和教辅一样,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载体,更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管理,提高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对于进一步拓展教材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课程教学改革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进校园的课外读物,不仅仅是课程教学的辅助,更是促进学生自主成长、主动发展的重要依托,直接影响着学生精神世界和价值观的养成。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进入中小学校园的课外读物问题不少,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备感焦虑。

《管理办法》的出台,既要治理以往课外读物进校园过程中产生的乱象,又要鼓励优质读物进校园,营造学校良好的阅读氛围,达到良法善治的目标。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要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落实落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更加科学的导向、更为多样的资源、更加灵活的方式。此次《管理办法》的出台,一方面直接回应问题,加强课外读物推荐和选用的底线管理,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另一方面促进阅读育人,引导发挥课外读物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作用。

教育学家朱永新说,在我国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读书,让我们的教育重拾往日的智慧。

只用教科书教学生阅读,有不小的改革空间,但毕竟是有限的,而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纪,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就要求我们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自然而然的面临着许多的竞争,要想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就必须广泛的阅读各类书籍。但如今社会上的各类书籍龙蛇混杂,而学生又涉世善浅,不知如何分辨是非好坏,这就很容易危害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他们将来的发展道路。广泛地阅读各类课外书籍,究竟是好是坏,我们不可一概而论。

《管理办法》明确了管理边界、职责。将课外读物界定为除教材和教辅之外的、进入校园供中小學生阅读的正式出版物(含数字出版产品)。对于课外读物的质量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中小学校课外读物推荐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符合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可读性强、启智增慧的基本标准。同时,列举出不得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的负面清单。

中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课外读物不仅能启智增慧,开阔视野,还可以培根铸魂,让学生在阅读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管理办法》提出,中小学校要大力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建立阅读激励机 制。

课外读物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加强读物进校园管理,有利于读物与课程教材形成合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可在学校选书、荐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建立智能化的图书分区、分级管理机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识字量、阅读偏好和理解能力,对学生读物进一步细化分级,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减少阅读过程中出现的一知半解、价值观误导等情况。同时,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改进课外阅读内容与方法,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健康成长。目前,学生课外阅读还存在功利化、应试化倾向,学生阅读内在兴趣不高,需要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阅读习惯,发挥课外阅读启智润心的功能,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为学生成长奠基。

国际教科书的“循环使用”

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就教材循环使用问题对两会代表的建议和家长来信进行调研收集的情况,指出教材循环使用在现实中仍存在诸多因素限制和困难。2007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规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施行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制度。小学主要涉及科学、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四门,初中主要涉及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信息技术四门。教科书循环使用,符合资源节约的绿色发展理念,但不宜“一刀切”。当前,国际上不同国家对这一问题也有诸多不同做法。

英国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学校自行选用教材,并决定是否循环使用。在施行教材循环使用的学校,学生一般在学期初领到教材,教师会叮嘱学生妥善保管,不能在书上写画。教材由学校图书馆统一进行维护,如出现破损,家长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不使用循环教材的学校,学校或家长需每年购入新书。由于英国教科书价格较高,不少人会选择购买二手书。

法国不少学校选择教材循环使用。校长、学校图书管理员和教师都会参与教材使用管理工作,包括发放、登记、维护及起草制定使用说明等,不少学校还引入了专业软件以方便管理。中小学的教材费用由各级地方政府全额或部分资助。法国教材的印刷质量较高,多采用厚实耐磨的纸张。近年来,为促进环保,不少出版社和学区还建立了废旧教材回收项目,如2016年贝林出版社和威立雅环境公司就推出了生态行动。

虽然“绿色”使用教材的呼声很高,但各国鲜有统一政策强制教材循环使用或回收。如韩国政府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从考虑纸张再利用的角度出发,鼓励但不强制年末回收。

不同国家教育体制各有不同,不少国家各地教育情况也并非整齐划一。法国和英国的小学采用“全科教学”,教师多依据教学大纲自定教学方案,自选教学内容,教材、名著、报纸甚至生活场景都可能被设计成教学内容。

此外,不少国家也会选择使用数字教材替代部分纸质教材。例如,日本在传统上使用非循环纸质教材,计划在2025年将数字教材覆盖全国的中小学电脑终端。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教材也从单纯的纸质教材的电子形式,朝着可转换形式、可添加内容、可交互的方向迭代。总之,未来教材的形式将更加多元,也能更好地满足学习、体验、环保等不同的需求。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进校园教科书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打麦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我想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