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去喧嚣的阴霾 “静”享此刻
2021-05-25李慧钰
李慧钰
安静,是怎样的玄妙?
安静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安静的氛围有利于人们深入思考研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捕捉學术的快乐。如果仅就“安静”这一条件而言,在欧洲生活的学生,是有些许优势的。
欧洲的很多地方家家有院子,附近有草地、公园,或是靠近森林、湖泊和田野。相比之下,国内的城市略显喧嚣。到过欧洲的人往往有这样的感受:无论在非常知名的景点、博物馆,还是在人潮涌动的车站,乃至机场休息室,各种公共场合大都安静有序。这种安静传统,源于欧洲民众的公共意识,也与当地城市严格执行规定、使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有关。
以机场为例,机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耳畔充斥着各种航班信息通知、登机广播……当今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机场推出“安静机场”的理念,利用先进技术减少噪音污染,让旅客享受安静的候机环境。在芬兰,赫尔辛基机场启动“安静机场”建设,只在航站楼门厅区域广播航班信息,而所有餐饮、购物和休息区只播放紧急通知。乘客候机时可以借助自助服务终端,或者下载相关手机软件,随时随地查询相关信息。德国慕尼黑机场采用InfoGate信息系统自助服务终端,旅客可查询登机口、路线图、步行时间等信息。遇到复杂信息及相关问题,旅客还可以选择不同语种发起视频通话,客服人员将会实时应答。
打造实力派“噪声地图”
“欧洲的安静传统已有上千年历史。”德国文化学者佩特兰德尔表示,为了表达对位于城市中心的教堂和市政厅的尊重,欧洲城市早就规定在公共场合人们保持安静,还推出了相应的惩罚措施。
“二战”后,欧洲国家相继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公共场合的人流逐渐增多,民众的静音意识弱化淡薄。工厂、车辆、飞机等产生的噪声也日益严重。20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陆续推出各种法规来对抗噪声,还周围环境一点安宁。欧盟于2002年公布《欧盟噪声指引》,规定欧洲人口25万以上的聚居区都要绘制“噪声地图”。随之,伦敦、巴黎、马德里等城市纷纷绘制了官方噪声地图,方便居民上网查询。
“噪声地图”App让民众生活得到改善,人们可以把智能手机变成噪声测量器。使用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的GPS和麦克风搜集噪声信息,与其他使用者共同绘制“噪声地图”,这比官方版更全面且更有实操性。这些“噪声地图”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城市企业、机场、道路和铁路等制造的噪声水平。如噪声超过75分贝的地区被列入最高级别。噪声越低,颜色越浅。因此,留学生们如果在选择的租房住处时不妨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噪声地图”选址,尽量远离闹市区、机场、工厂等地点,选择一处安静舒适的居所。
不同的“静音教育”
推出噪声地图只是欧洲城市减噪的第一步。对许多城市来说,怎样对城市公共场合进行噪声管理才是问题所在,“静音教育”也就成了必然。
在德国,除了周末外,城市居民晚上22点后都不被允许在家里大声讲话、放音乐、搞聚会,否则邻居可以向警察投诉。值得留学生们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周末,举办party也要征得隔壁邻居同意。平时,无论在街头,还是在商店,要保持轻声说话,以免影响到身边人。在居住区附近,公路旁都会广设隔声屏障。车辆噪声检测也被列入每年的车检。机场周边必须给民众8小时的时间以保证人们得到安稳且充足的睡眠。居民家里使用“消音外墙”“吸声墙纸”等材料来减少噪声。
西班牙塞维利亚夜晚曾热闹非凡,人们经常能听到舞曲、打牌和醉酒客人的喊声,直到当地通过了一项法案:任何个人与场所深夜制造噪声,将会被罚款300欧元至30万欧元不等。而巴塞罗那则在市区设立许多感应器,音量超过100分贝,便会受到惩罚。英国在减噪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一些城市严格禁止在街上以娱乐为目的使用扩音设备。还有一些城市用“声景观”治理噪声,比如在火车站前广场建造大型喷泉,以喷泉的水声遮蔽周围的嘈杂声。
城市专属的发泄方式
在严格处罚噪声扰民行为的同时,欧洲各国政府也出台多项政策,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制定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设立“发泄区”,在特定地区或特定时间,民众可以发出噪声,发泄情绪。
足球场是最受年轻人青睐的“发泄区”。在欧洲,几乎所有城市都有足球俱乐部,俱乐部也被称为一个城市的灵魂。每当周末举行联赛时,球迷们都会把压抑一周的情绪在足球场发泄。许多欧洲企业也设有“发泄日”。如企业会举行卡拉OK比赛、泥地运动会、化妆聚会以及组织摔打游戏等。参与者通过积极参与活动发泄压抑情绪,在经历了筋疲力尽的发泄后,心情得到改善,状态超过赛前。欧洲大大小小的各类音乐节数不胜数,约1000个多场音乐节里,最多的便是摇滚和流行音乐类。音乐节大多在市郊举行,避开居民区,粉丝在那里可以为喜爱的乐队尽情大喊大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