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筛早诊是提高癌症5 年生存率的关键

2021-05-25文图中国医药导报主笔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卫健委生存率公立医院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主笔 潘 锋

“第八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暨2020 年全国癌症中心主任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肿瘤防控领域的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各级癌症防控机构负责人和知名专家学者,从健康中国战略解读、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学中心建设规划、全国癌症防控平台建设、癌症监测与早诊早治等方面,以线下+线上形式共商我国肿瘤防控大计,探讨肿瘤防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会组织了“2020 癌症监测与早诊早治高峰论坛”“2020 肿瘤研究前沿进展学术年会”等多场专题报告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癌症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王贺胜在讲话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肿瘤防治战线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癌症防治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但我国癌症防治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今后要在健全完善癌症防治体系上形成工作合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推进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规范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将癌症防治纳入健康中国建设总体布局,加强综合防控;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民防癌抗癌素养水平,全面做好癌症防控工作。

陈万青教授做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教授做了题为《中国癌症防控现状与展望》的主题报告。赫捷院士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癌症防治工作,先后发布了系列重要指导性文件,对我国癌症防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在全国同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癌症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居民总体癌症5 年生存率从30.9%上升到40.5%。但要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提出的总体癌症5 年生存率到2030 年达到46.6%的目标,仍要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防治之路。

最新出版的《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发表了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和曹毛毛等撰写的《GLOBOCAN 2020 全球癌症统计数据解读》。文章介绍,GLOBOCAN2020 于2020年12 月发布,估算了全球185 个国家/地区的36 种癌症发病率、死亡率以及癌症发展趋势等相关数据,分析了癌症的地区和性别差异,同时新增了2040 年癌症负担预测数据。GLOBOCAN 2020 数据库显示2020 年全球新发癌症19292789例,9 958 133 例癌症患者死亡;女性乳腺癌首次超过肺癌成为最常见的癌症,肺癌仍是导致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全球癌症发病和死亡呈明显的地区和性别差异。

陈万青教授说,从整体数据来看目前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但肿瘤疾病谱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之前高发的属于“穷癌”的食管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系统肿瘤虽有下降趋势但仍呈现高发态势,属于“富癌”的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的发病率则明显上升。因此,总的来说我国现在的肿瘤防控工作面临着较大挑战,具有一定难度,任重而道远。近年来我国肿瘤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更加重视肿瘤防控,加强了对肿瘤疾病的监测,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更加了解;二是随着肿瘤早诊早治概念的普及,人们更加注重对疾病的预防,这也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到2030 年提高癌症5 年生存率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早筛早诊有助提高生存率

陈万青教授说,癌症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在临床上很多患者都是等到出现了明显的症状后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候肿瘤疾病往往都已经处于中晚期阶段,治疗难度很大。癌症筛查是利用快速简便的实验检查或其他手段,在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癌症患者或癌前病变/疾病。确定癌症筛查的原则包括:常见、危害严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前期长,自然史明确;迅速诊断,有效治疗;筛查方法敏感,特异,简单易行,安全;筛查成本低,效益高,供需方能长期投资。癌症筛查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早期癌症甚至是癌前病变,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概率,因此早筛早诊将是未来癌症防控工作的重点,也是提高癌症5 年生存率的关键。

陈万青教授介绍,在癌症防控中早诊早治的优势毋庸置疑,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都开展了大型的科学的肿瘤筛查,建立了系统的肿瘤筛查网络。与之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虽有成绩但仍有不足,要明确肿瘤筛查的标准和方法,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肿瘤筛查并最终实现癌症早诊早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陈万青教授说,下一步国家癌症中心将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下逐步推进肿瘤筛查的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和探讨能否将肿瘤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样更利于肿瘤筛查的普及。提高早期肿瘤诊断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目前临床中晚期病例偏多的问题,将有助降低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陈万青教授介绍说,早期癌症筛查方法有很多并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得到改进。上个世纪美国用X 线或痰细胞学等方法进行肺癌早期筛查,但发现并不能降低肺癌死亡率,后来改进用低剂量螺旋CT,发现对早期肿瘤筛查更有效。目前我国学者也正在开展基于循证医学的一系列研究,以期发现更多更好的肿瘤筛查方法来更准确地评估高危人群,通过发现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和发展基因检测技术等,从而更精准地将早期病变检测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教授在2021 年全国“两会”上呼吁进一步加强对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将低剂量螺旋CT 纳入医保,提高肺癌的早诊率。对于未来推广低剂量螺旋CT 筛查,李为民教授建议,第一要纳入医保,第二要采用谈判、集中采购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费用,第三要进一步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院对肺癌筛查的知识,公众、政府、医疗机构三方共同努力提高筛查率,减少肺癌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国家高度重视癌症筛查

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是降低癌症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2015 年国家卫健委等16 部门联合印发《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提出“推广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策略,以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为重点,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2019 年国家启动实施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 年)》,将“早诊早治推广行动”作为八大行动之一,提出“健全癌症筛查长效机制”“试点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引导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防癌体检”等任务要求。

陈万青教授说,我国于2007 年启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对沿淮河流域省份和我国城市地区人群的高发癌症开展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项目覆盖范围由最初沿淮4 省6 个项目区县逐步扩展至32个,2019 年将食管癌、胃癌单癌种筛查调整为上消化道癌联合筛查。截至目前项目共计完成临床筛查54 万人次,癌症总检出率为0.77%,其中2992 人被确诊为早期癌,早诊率达70.01%,3644 人完成相关治疗,治疗率达到87.7%。项目完成健康因素调查和高危因素评估人数逾219 万,高危人群比例为31.35%。2012 年我国启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项目覆盖范围由最初的9 个省市逐步扩展至全国28 个省区市,至2019 年累计完成高危人群评估430 万人次,筛查145 万次,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五类高发癌症阳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2%、23%、5%、3%和0.7%。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05 年起中央转移支付地方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先后支持农村地区、淮河流域和城市地区开展癌症早诊早治工作,针对项目地区的癌症高危人群开展肺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等高发癌症的早期筛查。截至2018 年6月,项目累计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两癌”检查人次数超过1 亿和3000 万,其他癌种累计筛查高危人群近380 万人次,发现患者或阳性病例近13 万例,整体早诊率高于50%,患者治疗负担显著降低,5 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显著提高,部分实施项目较早的地区出现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双下降,取得较好的健康、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公立医院责任

2021 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教授提案建议把提高主要恶性肿瘤早诊率和5年生存率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之一。

王贵齐教授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设》,对“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重大部署。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发病率高、早诊率低、规范诊疗率低是影响我国恶性肿瘤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把提高主要恶性肿瘤的早诊率、规范诊疗率及5 年生存率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指标之一,将有利于在2035 年明显提高我国恶性肿瘤的5 年生存率,同时抑制住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双上升的态势。

王贵齐教授介绍,在国家卫健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实施方案2019—2022 年》和“健康中国2030”中,把提高重点癌症早诊率和5 年生存率作为降低中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主要指标,通过筛查、早诊早治、规范诊治,不仅能够实现近期提高恶性肿瘤的5 年生存率的初级目标,更能在远期明显降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肠癌、宫颈癌等,经过几代人长期的现场调查、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目前均有较为成熟的国家级筛查早诊早治技术方案指南与共识。在国家公共卫生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部分项目地区已经取得了食管癌、胃癌发病和死亡双下降的明显效果。

王贵齐教授认为,目前正在推进的公立医院改革切中要害,通过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着力推动网格化布局,以建设城市医联体为纽带,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癌症筛查早诊早治的技术指导力度。通过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字属性,明确了医疗机构承担政府公共卫生的职责,即从专注临床医疗转向临床与公共卫生并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检验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目前已有5400 余家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参加了2019 年绩效考核。王贵齐教授指出,把提高主要恶性肿瘤的早诊率、规范诊疗率及5 年生存率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之一,可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有助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公共卫生属性,是公立医疗机构落实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最具体表现形式,推动公立医院带头并努力做好癌症筛查、早诊早治与规范诊疗工作。

王贵齐教授认为,目前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多落实在基层,公立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参与的积极性还不高。通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在省域内癌症综合防治实力最强的医院建立省级癌症早诊早治指导中心,以学科建设和技术指导为抓手,联合区域内若干家有一定基础、积极性强的医院形成区域化的医联体,指导各地开展集监测、筛查、诊断、治疗、跟踪随访、信息分析与共享等于一体的癌症早诊早治综合防控工作,既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级医疗机构的资源配置,实现不同分期癌症患者的上下转诊,避免患者一窝蜂地涌入大医院,实现区域分诊,也可以逐步明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癌症早诊早治工作中的侧重点,逐步构建紧密型的医联体,实现省域内统一规划发展,促进防治结合。

加快推进癌症筛查

2021 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家卫健委就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有关加快推进癌症早诊早治工作的议案和提案做出公开回复。一、关于将癌症筛查纳入全民健康体检范畴。经过多年的项目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等癌种的筛查与早诊早治适宜技术逐步成熟,具备了进一步推广的基础。2019年开始中央财政增资1 亿元支持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每年受益人数从52.6 万增加到184 万,重点开展了食管癌、胃癌的机会性筛查试点,探索了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推广癌症筛查,促进高危人群定期接受防癌体检奠定基础。同时,全国有多个省份根据本地癌症流行状况,将高发癌症筛查纳入政府民生工程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定期向高危人群免费提供癌症筛查体检服务,早诊早治受益人群逐步扩大,群众获得感不断提高,主动接受癌症筛查体检的意愿持续增强。

二、关于加强癌症筛查科普宣传力度。近年来,国家卫健委不断加大癌症防治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世界癌症日等为契机,通过宣传日集中宣传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癌症防治核心信息,普及科学防癌理念,促进群众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并主动接受癌症筛查。同时,国家卫健委依托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等平台,在癌症高发地区长期开展宣传教育和群众动员工作,项目地区群众对筛查工作的接受程度逐年增加,健康宣传教育成效明显。国家卫健委正在组织国家癌症中心等技术机构编制《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基于国内外癌症早诊早治工作实践,针对我国高发癌症,为居民提供简单易懂、科学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癌症预防和筛查建议。

国家卫健委表示,将继续加强癌症早诊早治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组织实施,加大基层专业人员培训力度,提高筛查信息数据联通与共享,不断提高群众对筛查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按照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重点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继续优化完善重点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适宜技术,加大癌症预防与筛查科普宣传,提高群众主动接受癌症筛查体检的意愿和主动性,在机会性筛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癌症筛查长效机制,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与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进行统筹考虑,深入研究癌症筛查的费用分担机制,加快推进癌症早诊早治策略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广,切实遏制癌症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猜你喜欢

卫健委生存率公立医院
渭南市卫健委督查 合阳县健康学校建设情况
国家卫健委:要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隔离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卫健委印发近视预防新版指引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