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2021-05-25刘天华杨玉亚
刘天华,杨玉亚,梅 香
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CMVA)是指病人具有心绞痛症状或者类似心绞痛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冠状动脉造影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狭窄<50%或冠状动脉血流储备>0.8)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提示慢血流现象,造影剂从注射至消失大于3个心动周期或急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帧数>25帧。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诊断依据2017年冠状动脉血管舒缩障碍国际研究学组制定的标准:病人心电图可正常,也可有非特异性的ST-T改变,平板运动试验阳性[1]。临床上常将此类心绞痛称为微血管心绞痛,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微血管功能障碍及内皮功能异常导致心肌血供和氧耗不匹配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的预后虽然良好,但由于有反复的心绞痛症状,常导致病人反复门诊或住院治疗,日常工作受影响,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观察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病人72例,所有病人均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但,出院后门诊随访。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或提示存在慢血流现象,造影剂从注射至消失>3个心动周期或TIMI血流帧数>25帧。病人心电图可正常,也可有非特异性的ST-T改变,平板运动试验为阳性。将入选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58.2±5.6)岁;高血压病12例,高脂血症7例,糖尿病7例。对照组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56.7±7.2)岁;合并高血压14例,高脂血症6例,糖尿病5例。
1.2 入选标准 ①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②平板运动试验为阳性;③就诊前1周心绞痛发作3次以上者;④年龄40~65岁;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①对乙醇过敏,有硝酸酯类药物禁忌证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严重心律失常者;④存在认知障碍无法配合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控制危险因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宽胸气雾剂(南洋药业有限公司),每次2喷,每日3次,连用1个月。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浆中ET-1、NO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组使用宽胸气雾剂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6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制订。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如胸闷、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消失或明显减轻,1个月后同等程度运动量不引起心绞痛或发作次数减少>80%;有效:治疗后上述临床症状缓解,1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无效:治疗后上述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1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ET-1、NO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T-1均较治疗前下降,NO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ET-1、NO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口干、舌麻1例,头晕、头胀2例,心悸2例,恶心1例,症状均轻微,未予特殊处理,均自行缓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7%。
3 讨 论
心绞痛常见于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但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心绞痛病人并不存在冠状动脉阻塞,而是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表现为微血管心绞痛,其对血管收缩刺激的敏感性增强及对血管扩张功能减弱。可能的发病机制是<200 μm的冠状动脉微血管及其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所致[2]。冠状动脉微血管心绞痛与大血管阻塞所致的冠心病有许多一致危险因素[3]。冠状动脉微循环在心肌供血供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微动脉通过自身调节维持毛细血管压力,微静脉通过肌源性反应控制局部血管阻力。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可释放血管活性物质,如ET-1和NO,ET-1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抑制前列环素的合成与释放,引起微循环功能障碍[4]。NO是血管内皮释放的重要舒血管物质,可舒张血管,抑制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聚集黏附于血管内皮,改善内皮功能。
宽胸气雾剂由国内著名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学专家陈可冀院士在经典验方“哭来笑去散”(宋代《集验方》)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而成。宽胸气雾剂由檀香油、荜茇油、细辛油、高良姜油、冰片等组成。檀香油、荜茇油为君,高良姜油、细辛油为臣,冰片为佐、使。共同发挥芳香温通、化瘀定痛之功效。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两组治疗后ET-1均较治疗前下降,NO均较治疗前上升,且治疗组治疗后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宽胸气雾剂可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病人血管内皮功能[5],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源性NO,降低ET-1,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抗毛细血管通透性,达到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本研究同时也观察了宽胸气雾剂的不良反应,如口干、舌麻、头晕、头胀、心悸、恶心等,发生率为16.7%,高于Yang等[6]报道的9.29%,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关。所有病例症状轻微,未予以特殊处置均自行缓解。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宽胸气雾剂治疗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能改善病人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