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5例心力衰竭病人证、症、舌、脉、苔的关联和聚类分析

2021-05-25赵美英王银燕戚先伟王时光戴小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阻肺阳虚证型

赵美英,刘 攀,袁 良,杨 帆,王银燕,戚先伟,王时光,左 强,戴小华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和(或)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一组心脏循环障碍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其5年病死率不亚于恶性肿瘤,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前期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能够多途径、多靶点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症状,提升运动耐量,延缓心室重构[1]。中医学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但目前对于心力衰竭的辨证尚缺乏系统及统一标准[2]。积极开展心力衰竭病人中医证候研究,发现心力衰竭病人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对于疗效提升及延缓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心力衰竭病人临床常见症状及舌脉,探索心力衰竭病人中医辨证要素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2017年6月—2019年12月心力衰竭病人电子病历首程中的中医辨证要素。我院心血管内科从2017年6月实行住院病人“新首程”电子病历模板,模板要求中医四诊资料“填空式”嵌入,且不可复制、粘贴。因此,四诊资料真实有效;所有病人首程均由接诊医师书写或审核,最终依据四诊资料和病人体征由两位以上同组医生暂定证型,主任医师查房后最终确立证型。

1.2 纳入标准 ①所选病例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学》[3],西医诊断参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内科学》[4];②证型选择以“十三五规划教材”第3版《中医诊断学》[5]为准;③中医第一诊断为心衰病,西医第一诊断为心力衰竭。

1.3 排除标准 ①第一诊断不符合中西医心衰病诊断;②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评定标准,为治疗无效、加重或死亡的病例;③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精神障碍等疾病的病例。

1.4 规范化处理 症状名词规范以2006年第2版《常用中医名词术语》规范症状名称,如:“头眩”“头晕”“头昏”等规范为“眩晕”,“胃口差”等规范为“纳呆”等。为保证数据准确性,整个过程采用双人双机独立录入数据,录入完毕后对数据进行核对及逻辑检查,在此过程中如有争议,经与高级别中医师讨论后录入。

1.5 数据项目 填写自制《心衰病人证候要素表》,包括:①姓名、性别、年龄、既往史、家族史、合并疾病、病程;②具体中医诊断(病名和证型)、西医诊断(全部西医诊断)和基础疾病;③主症(主诉);④次症(伴随症状);⑤舌苔、脉象和证型。

1.6 方案设计 观察数据,识别数据特点→依据经验判断数据分析可行性→筛选高频证候要素进行预分析(数据有规律)→建立数据库→软件分析→结果。

1.7 数据处理 数据录入无误后,锁定数据库,并将数据导出为计算机可识别的“TF表”和“01表”。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对四诊资料进行频率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 24.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类、聚类分析、系统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采用组间联接,测量区间通过皮尔逊相关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树状图展示;运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分类、关联,Apriori对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最小支持度为25%,最小置信度为80%)。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纳入心力衰竭病人215例,其中男119例,女96例,年龄32~92岁,病程1~16年。

2.2 基础疾病 215例心力衰竭病人中冠心病病人最多(36%),高血压次之(26%)。详见图1。

图1 215例心力衰竭病人基础疾病分布饼状图

2.3 高频证候要素分析 在分析高频证候要素时,选择出现频率≥20%的症状,因舌、苔、脉均可同患而并之,例如“舌紫黯有瘀点、苔厚腻、脉弦数”,则各项计数有重复。可见高频证候要素中症状以心悸、喘促、尿少、喘息、水肿、痰多或泡沫样痰、面色晦暗、胸闷为主;舌象以舌淡黯、舌色淡、舌红少苔、舌有瘀斑瘀点为主;脉象以弦滑、细、涩、沉迟、弱在临床多见。详见表1~表3。

表1 215例心力衰竭病人高频证候要素的症状分布情况 单位:次

表2 215例心力衰竭病人高频证候要素的舌象分布情况 单位:次

表3 215例心力衰竭病人高频证候要素的脉象分布情况 单位:次

2.4 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以舌苔and症状、脉象and症状进行分类展示(最小支持度为25%,最小置信度为80%),按置信度百分比高低倒叙排列,获得主要舌苔and症状→症状10个、脉象and症状→症状12个。详见表4。

表4 心力衰竭病人高频证候要素关联规则分析(三联)

2.5 聚类分析 取频率≥20%的证候要素进行聚类分析,依据树状图可得到C1“心悸、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颈脉青筋暴露、舌紫黯、脉沉细”,C2“喘息、水肿、尿少、面色苍白、舌淡黯、脉沉迟”等5类较有意义的聚类结果,符合心衰病辨证特点,同时根据聚类结果,可归结各证型最具特点的证候要素。详见表5及图2。

表5 心力衰竭病人高频证候要素聚类分析结果

图2 心力衰竭病人高频证候要素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 论

《金匮要略》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心悸、气喘、肢体水肿为心力衰竭的三大主症[7],喘促、喘息、张口抬肩、动则喘甚等临床证候皆可纳入气喘范畴。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是心阳虚衰,其中心环节为血脉瘀滞[8]。心脉上通于肺,肺朝百脉,主治节,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行,血行涩滞,可见心动悸。血液运行迟滞阻于肺脉,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从而出现气喘。病久及肾,肺肾两虚,聚痰为饮,凌心射肺,出现痰多或泡沫样痰,后期肺、脾、肾阳气虚衰[9-10],肺失宣发肃降,脾失转输,肾失开阖,影响水液的运行及代谢,导致尿少、水肿的出现,上述高频症状与本研究频次分析结果一致。

心力衰竭的病机为心之气血阴阳虚衰,脏腑功能失调,心失所养,心血不运,血脉瘀阻[11]。心力衰竭临床常见五大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虚水泛证、痰饮阻肺证、气虚血瘀水停证[12]。结合证候要素频次表,气虚血瘀证可见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沉细、脉涩;气阴两虚证多舌红少苔、脉细数;阳虚水泛证则舌色淡或舌淡黯、苔白、脉弱或脉沉迟;痰饮阻肺证可见舌紫黯,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数。

由图1可知,在215例心力衰竭病人中冠心病病人最多(36%),高血压次之(26%),肺心病占19%,心脏瓣膜病占11%,扩张型心肌病占4%,其他(如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占4%,可见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演变的“归宿”。

在关联分析中,舌淡黯、苔白腻,脉滑或脉沉迟与腰膝酸软、痰多、水肿、尿少、胸闷、心悸、气短喘促、喘息高度相关,此舌脉多见于阳虚水泛证,心肾阳虚、心阳不振见胸闷、心悸,气失摄纳则气短喘促、喘息,动则尤甚,肾阳虚衰,肾失温煦,腰膝酸软,失于开阖,不能化气行水则水肿、痰多、尿少;舌有瘀斑瘀点、脉细涩与尿少、水肿、胸痛、心悸、失眠高度相关,此舌脉见于气虚血瘀证,气不运津则尿少水肿,血瘀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见胸痛,心脉不畅,心失所养多心悸、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与胸痛、喘息、喘促、潮热盗汗、失眠相关,多见于气阴两虚,“肺主气,司呼吸”心肺气虚,共济失调则喘息、喘促,心阴亏虚,脉失濡养见胸痛,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生,潮热盗汗失眠;舌紫黯苔多厚腻、脉弦滑或数多与痰多或泡沫样痰、胸闷、心悸、喘促相关,见于痰饮阻肺证,水饮不化,则喘促痰多,肺脉痰阻,肺助心行血不利见胸闷、心悸;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细、涩多与心悸、气短、颈脉青筋暴露、水肿、尿少相关,见于气虚血瘀水停证,心气虚则气短、心悸,血瘀致颈脉青筋暴露,脾不升清,肺失肃降,肾失开阖则水肿尿少。

聚类分析又称群落分析,是一种探索性的数理分析方法,可根据样本数据,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将中医四诊信息根据相关程度进行归类、合并及分类,简化证候标准,以避免处理数据时的主观性,对临床中医证候归类具有指导性[13]。目前对于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认知较多,尚无统一分类标准。本研究对就诊于我院心力衰竭病人依据《心力衰竭病人证候要素表》进行数据挖掘,发现聚为五类时证型最为明朗,最符合临床辨证。C1:心悸、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颈脉青筋暴露、舌紫黯、脉沉细,此类病人为气虚血瘀之证候。心气虚,血运无力,心脉失养则心悸;心肺居上焦,宗气不足症见神疲乏力、气短;气虚不摄,津液外泄可自汗,瘀血阻滞故青筋暴露,舌脉皆为气虚血瘀之征象。C2:喘息、水肿、尿少、面色苍白、舌淡黯、脉沉迟,该类病人为阳虚水泛之证。肾阳虚衰,膀胱失于温煦,气化不利则尿少;水液停滞则水肿;下焦肾阳衰弱,上焦心肺阳衰故喘息,气血不荣于面症见面色苍白;舌脉乃阳衰不能鼓动气血所致。C3:动则喘甚、失眠、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此为气阴两虚证。动则耗气故而动则喘息尤甚;阴虚生内热,侵扰心神则失眠、潮热盗汗;舌苔为胃气上蒸而成,胃气阴大伤可苔少,内热自生则脉细数。C4:胸闷、腰膝酸冷、口唇紫绀、舌有瘀点瘀斑、脉涩,为阳虚血瘀水停证。阳虚为气虚之极,阳虚必兼气虚,推动无力则胸闷;腰为肾府,肾阳虚则腰膝酸冷;阳虚则寒,血液凝滞,故而口唇紫绀、面色晦暗、舌瘀点瘀斑、脉涩。C5:胸痛、喘促、痰多或泡沫样痰、苔白腻、脉弦滑,为痰饮阻肺证。痰饮阻滞,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胸痛;肺朝百脉,瘀血阻肺则喘促;饮为阴邪,阴气所化,其质清晰,故痰多泡沫样,舌脉俱为痰饮阻肺之外现。在此基础上可得出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气阴两虚证、阳虚血瘀水停证、痰饮阻肺证为心力衰竭临床常见证型。

猜你喜欢

阻肺阳虚证型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肺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
慢阻肺可防可治(下)
慢阻肺可防可治(上)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布地奈德及特布他林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老年慢阻肺的临床效果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证候要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阳虚体质遇倒春寒易失眠
1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及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