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处理方式对玫瑰茄插穗生根效果的影响

2021-05-25赵艳红侯文焕廖小芳唐兴富李初英

西南农业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河沙主茎粘性

赵艳红,侯文焕,廖小芳,唐兴富,李初英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广西 南宁 530007)

【研究意义】玫瑰茄(HibiscussabdariffaL.)又名洛神花或红桃K,是具有多种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热带、亚热带短日照经济作物。玫瑰茄花萼的干品或鲜品最具商业价值,其中,肉质结构的鲜花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C、多种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铁、钙和磷等)[1],食用价值较高;萼片含有木槿酸、花青素和还原糖,是起药用和保健作用的主要部位[2];成熟期的玫瑰茄萼片呈玫红或紫红色,颇具观赏价值。玫瑰茄喜温光,忌早霜,适生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目前在广西、广东、福建和云南等地已有一定规模栽培[3]。已有研究报道利用修剪的玫瑰茄枝条进行大田或苗圃扦插生根[4-5],而关于玫瑰茄采穗植株生长时期、插穗部位、植物生长激素和扦插基质等因素对其生根效果的影响未见系统研究报道。因此,分析不同扦插处理方式对玫瑰茄生根效果的影响,对其工厂化育苗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扦插快繁作为无性繁殖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遗传稳定、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且操作简单、周期短、产量大等特点[6-7]。万可等[8]开展不同浓度生根粉、不同配比基质及不同部位插穗对蓝莓嫩枝扦插生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AA∶IBA=2∶1、泥炭∶蛭石∶珍珠岩=1∶1∶1、插穗部位为嫩枝中段时,其扦插生根效果最好。余婷等[9]研究表明,不同基质对地石榴的扦插繁殖效果存在差异,表现为腐殖土>腐殖土+河沙>河沙。目前对玫瑰茄扦插生根效果的研究较少。谢学方等[4]研究表明,当玫瑰茄植株长至70~80 cm时,结合打顶修枝剪取其长15~20 cm的半木质化枝条直接在大田扦插,扦插后喷雾或浇水保湿,约10 d即可生根发芽,极易成活。刘斌等[5]研究发现,玫瑰茄结合修枝打顶取材在苗圃或大田进行扦插育苗,无需激素处理,插后喷雾或浇水保湿,10 d左右即生根发芽,生根率在95 %以上。【本研究切入点】目前,关于玫瑰茄采穗植株生长时期、插穗部位、植物生长激素和扦插基质等因素对其扦插繁殖效果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不同扦插处理方式对玫瑰茄品系MG1501-1和MG1502-2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宜的扦插快繁方法,为玫瑰茄的工厂化育苗和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8年3-8月在广西农业科学院院本部试验地进行。玫瑰茄MG1501-1和MG1502-2为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稳定品系,2018年3月21日播种,采集其花期和营养生长期的插穗用于开展扦插生根试验;液状生根剂C13(郑州标典化工有限公司)及扦插基质河沙、营养土+细黄土=1∶1和粘性土壤均购自广西南宁市广西农业科技市场。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在MG1501-1和MG1502-2植株长至4叶期时,均分别进行遮光和不遮光处理,遮光处理为对玫瑰茄植株覆盖黑色薄膜,日照时间为9.5 h/d,即下午18:00覆盖黑膜,第2天上午8:30揭开黑膜,直到现蕾后停止遮光,此时不遮光处理植株仍处于营养生长期。从田间采回花期和营养生长期的MG1501-1和MG1502-2主茎,均分成上部(距离主茎顶端20~30 cm茎段)、中部(直径0.5~1.0 cm茎段)和下部(距离子叶节20~30 cm的茎段)3个部位插穗。生根剂C13原液用水稀释250倍制成生根液。3种基质分别装于规格为38 cm×25 cm×6 cm的托盘中。

分别设花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花期MG1502-2生根液处理及其清水处理(CK1、CK2和CK5),营养生长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营养生长期MG1502-2生根液处理及其清水处理(CK3、CK4和CK6),观测玫瑰茄插穗在河沙、营养土+细黄土=1∶1和粘性土壤3种基质及不同插穗部位(主茎上、中和下部)在河沙基质中的生根效果。将插穗底部约1 cm浸泡于生根液中20 min,取出后分别竖插(深度约2 cm)至装满3种基质的托盘中进行生根培养,每处理扦插1个托盘,每个托盘均匀扦插20根插穗,3次重复。扦插插穗后将托盘置于遮雨棚中进行常温管理,其中,扦插后前4 d在托盘上方覆盖透光率为30 %的黑色遮阳网,第5天揭去遮阳网。

1.2.2 测定指标及方法 以生根时间、生根数和愈伤组织产生情况对玫瑰茄的扦插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生根时间为各处理玫瑰茄插穗在基质中最先开始出根的日期,以扦插后第3天各处理的生根数及生根率来判断(生根率最高判断为最先开始出根),扦插后第14天分别统计各处理的总生根数,取平均值(平均生根数=插穗生根总数/生根插穗条数);愈伤组织发生率为两个品系玫瑰茄主茎中部插穗扦插后第3天在不同基质中出现愈伤组织的数量占插穗总数的百分比。

1.3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0进行整理,以SPSS 19.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基质对玫瑰茄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3种基质中,两个品系玫瑰茄插穗的生根数排序均为河沙>营养土+细黄土>粘性土壤。其中,花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在河沙基质中生根数最多,达54.53条,显著高于粘性土壤基质(P<0.05,下同),较对应的CK1增加131.85 %,但与营养土+细黄土基质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花期MG1502-2生根液处理在河沙中的生根数为36.45条,显著高于粘性土壤基质和营养土+细黄土基质,较对应的CK2增加39.12 %;营养生长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在河沙基质中的生根数达44.14条,显著高于粘性土壤基质,但与营养土+细黄土基质差异不显著,较对应的CK3增加16.07 %;营养生长期MG1502-2生根液处理在河沙基质中的生根数为34.88条,显著高于粘性土壤基质和营养土+细黄土基质,较对应的CK4增加45.52 %。可见,3种基质中河沙为最适宜玫瑰茄扦插生根的基质。

2.2 不同基质对玫瑰茄插穗愈伤组织发生率的影响

从表2和图1可看出,生根液处理两个品系玫瑰茄主茎中部插穗在3种基质中扦插后第3天的生根率排序为河沙>营养土+细黄土>粘性土壤。其中,在河沙基质中扦插后第3天的生根率最高,达93.34 %,显著高于粘性土壤基质,但与营养土+细黄土基质差异不显著;在营养土+细黄土基质中扦插后第3天的生根率为90.42 %,显著高于粘性土壤基质。而愈伤组织发生率与生根率成反比,其中,在河沙基质中扦插后第3天玫瑰茄插穗的愈伤组织发生率最低(10.00 %),显著低于营养土+细黄土基质和粘性土壤基质,且在河沙基质中长出的根颜色较白(图1-A和图1-B);在营养土+细黄土基质中扦插后第3天玫瑰茄插穗的愈伤组织发生率居中(33.30 %),显著低于粘性土壤基质,而长出根的颜色黄白(图1-C);在粘性土壤基质中扦插后第3天玫瑰茄插穗的愈伤组织发生率最高(66.70 %),且长出根的颜色偏黄(图1-D)。说明河沙最适宜玫瑰茄插穗生根,而粘性土壤不利于玫瑰茄插穗生根。

2.3 不同部位插穗对玫瑰茄扦插生根的影响

以河沙为扦插基质开展玫瑰茄不同部位插穗生根效果试验,结果(表3)表明,扦插14 d后,两个品系玫瑰茄生根液处理的生根数均以中部插穗多于上部和下部插穗及其对应的CK1~CK4。其中,花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中部插穗的生根数最多,为22.88条,显著高于相同处理的上部插穗,但与相同处理下部插穗差异不显著,较CK1增加106.31 %;花期MG1502-2生根液处理中部插穗的生根数为15.05条,显著高于相同处理的上部插穗,较CK2增加25.42 %,但与相同处理下部插穗差异不显著;营养生长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中部插穗的生根数为22.61条,显著高于相同处理的上部和下部插穗,较CK3增加29.42 %;营养生长期MG1502-2生根液处理中部插穗的生根数为20.00条,显著高于相同处理的上部和下部插穗,较CK4增加127.27 %。说明玫瑰茄主茎中部为最佳扦插部位,且生根液处理优于清水处理,MG1501-1主茎中部插穗的扦插效果优于MG1502-2主茎中部。

表1 玫瑰茄主茎插穗在不同基质中的生根效果

表2 玫瑰茄插穗在不同基质中扦插后第3天的生根率和愈伤组织发生率

2.4 不同生长时期玫瑰茄插穗在不同基质中的扦插生根效果

从图2可看出,玫瑰茄花期或营养生长期插穗的生根数因处理方式或基质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花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插穗在河沙基质和粘性土壤基质、MG1502-2生根液处理插穗在营养土+细黄土和河沙基质中的生根数均多于营养生长期,尤其花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插穗在粘性土壤基质中的生根数显著高于营养生长期;而花期MG1501-1生根液处理插穗在营养土+细黄土基质、MG1502-2生根液处理在粘性土壤基质中的生根数均多于花期,尤其以营养生长期MG1502-2生根液处理在粘性土壤基质中的生根数显著高于花期;营养生长期MG1502-1生根液处理插穗在营养土+细黄土基质中CK1、在河沙基质中CK3及MG1501-2生根液处理插穗在粘性土壤基质中CK6的生根数均显著高于花期。可见,选择花期或营养生长期插穗进行生根液处理均有利于其生根。

表3 河沙基质中玫瑰茄主茎不同部位的扦插生根效果

3 讨 论

生长素[10]和植物遗传特性[11-12]是触发根分化的内源因子,不定根形成是插穗最重要的发育现象。本研究结果显示,玫瑰茄不同部位插穗经生根液处理其扦插生根数均高于相应的清水对照,与何国振等[13]利用NAA处理阳春砂得到其出芽率和生根率均优于对照及瞿辉等[14]以不同浓度NAA和IBA配比处理可显著促进月季生根和腋芽萌发的研究结果相似。

基质是影响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之一,基质中的水分和氧气含量可间接影响扦插生根效果[15]。郭红文[16]研究显示,在河沙、园土、炉渣和草炭等4种基质中,对金叶女贞嫩枝扦插生根效果最好的基质为河沙;杨家鸿等[17]研究表明,杉木无性系在河沙基质中的扦插生根能力最强,其保存率达100.00 %,在河沙+珍珠岩(1∶1)中的生根率最高达100.00 %。本研究结果与郭红文[16]、杨家鸿等[20]的研究结果相似,玫瑰茄插穗在河沙基质中的生根数最多,其次是营养土+细黄土基质,在粘性土壤基质中生根数最少;在河沙基质中最先开始出根(扦插后第3天的生根率最高),说明河沙空隙度大,透气性好,含氧量高;在粘性土壤基质中出根少、慢且易于形成愈伤组织,这与粘性土壤透气性差、含氧量低有关,同时粘性土壤的水分不易蒸发而累积,导致湿度过大,造成烂根或形成巨大愈伤组织,也不利于长根。

插穗部位也是影响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茄主茎中部插穗的生根数最多,与万可等[8]、孙丰等[18]研究得到蓝莓枝条中部插穗为最优插穗的结论一致。玫瑰茄和蓝莓的枝条均以中部插穗的生根数最多,可能与枝条中部的分生能力强,因此生根时间短、成活率高有关。乌凤章等[19]研究也显示,蓝莓枝条下部木质化程度高,作为插条扦插后因缺乏促进生根的生长素而不易于分化出根原基,成活率不高。

生育期不同的插穗也是影响扦插生根的主要因素之一[20]。本研究中,玫瑰茄品系MG1501-1和MG1502-2的插穗经生根液处理后,在河沙基质和营养土+细黄土基质中的生根数均表现为花期插穗多于营养生长期插穗,与边境等[21]研究认为大麻快速生长期插穗的生根数显著高于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期的观点不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中的玫瑰茄经过短日处理已现蕾开花,植株现蕾完成后随即直接处于长日照条件下,因此植株上既有完成现蕾开花的枝条和逆转为营养生长的枝条,因此花期插穗仍具有较强的生根能力。

4 结 论

选取营养生长期或花期玫瑰茄MG1501-1植株主茎的中部为插穗,在生根液中浸泡20 min后于河沙基质中扦插,生根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方式。

猜你喜欢

河沙主茎粘性
一类具有粘性项的拟线性抛物型方程组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沙子危机
河沙涨价对铁路工程造价的影响
带粘性的波动方程组解的逐点估计
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育苗效果的影响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
粘性非等熵流体方程平衡解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