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移除对降低土壤镉含量的效果有限
2021-05-25赵方杰赵星宇陶祎敏王汉卿汪鹏
赵方杰,赵星宇,陶祎敏,王汉卿,汪鹏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我国部分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农产品Cd 含量超标,不仅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1-3]。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划分,土壤Cd 含量高于风险筛选值,但低于风险管制值的农用地为“安全利用类”,在这类农用地进行农业生产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农产品达标。土壤Cd 的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因土壤pH 不同而异,前者为0.3~0.6 mg·kg-1,后 者 为1.5~4.0 mg·kg-1。“安全利用类”属于中低污染,占污染农用地的绝大部分。我国2016 年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和2030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要分别达到90%左右和95%以上。因此,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污染耕地阻抗农产品重金属积累的措施研究。一个广泛采用的措施是秸秆移除,其目的是通过移除积累在秸秆中的重金属,逐步降低土壤重金属含量。这个措施的效果如何,很少见到报道。本文通过对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模拟计算,评估水稻秸秆移除对降低土壤Cd含量的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通过对发表于1998 年至2020 年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筛查,从中获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英文文献检索自Web of Science 与Google Scholar,以“Rice”“China”“Cadmium”;“Rice”“har⁃vest index”等组合的关键词进行检索。中文文献检索自《中国知网》,检索关键词为“水稻”“镉”;“水稻”“收获指数”。首先对检索出的论文进行筛选与剔除,剔除标准为:(1)非田间试验数据;(2)没有重复或没有明确标明重复次数的数据;(3)试验场地非中国地区的数据。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数据收集和汇总,包括试验年份、地点、土壤Cd 含量、水稻品种、秸秆生物量、秸秆Cd 浓度、稻谷产量、稻米Cd浓度、收获指数等。
2 结果与讨论
通过文献检索,共查到基于大田试验并同时提供土壤Cd 全量和水稻成熟期秸秆Cd 含量数据的文献22 篇(表1),包括了44 个试验点,试验点分布在我国12 个省份(图1a)。有些试验点包括多个水稻品种,本研究取其不同品种秸秆Cd 含量的平均值。将秸秆Cd 浓度与土壤Cd 浓度作图(图1b)可见,两者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得到的方程如下:
式中:y代表水稻秸秆Cd浓度,mg·kg-1;x代表土壤Cd总浓度,mg·kg-1。
对22 篇文献报道的籽粒和秸秆Cd浓度(表2)作图可见,两者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图2),回归方程的斜率为0.11,该斜率与Duan 等[25]基于两试验点466 份水稻品种的结果(斜率为0.12)相似。秸秆Cd 浓度与籽粒Cd 浓度的比率变幅为2.8~43.8,中值为8.0。
为了计算水稻秸秆积累Cd 量,首先需要知道秸秆的生物量。绝大多数文献未报道秸秆生物量,但是根据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可以计算秸秆生物量。从32 篇我国基于田间试验文献中,得到水稻稻谷的生物量(平均值±SD)为8.01±1.9 t·hm-2(n=168),收获指数为0.50±0.06(n=139),即秸秆与稻谷生物量相等。
以8 t·hm-2的秸秆生物量,再根据回归方程(1)计算得到的秸秆Cd 浓度,可以计算秸秆Cd 的积累量(表3)。以耕层深度为0.2 m、土壤容重为1.3 g·cm-3计算不同Cd浓度(0.5~5.0 mg·kg-1)土壤Cd 总量(表3)。单季水稻秸秆可移除的Cd 占耕层土壤Cd 总量仅为0.23%~0.37%(平均值为0.27%;表3),移除率随着土壤Cd 浓度增加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水稻秸秆移除对降低土壤Cd 的效果非常有限。考虑到水稻籽粒Cd 含量仅为秸秆Cd 含量的1/8 左右,水稻秸秆和籽粒对土壤Cd 的总移除率为0.30%左右,按此计算,种植100季水稻可移除30%的耕层土壤Cd。
表1 秸秆Cd浓度与土壤Cd浓度线性关系数据Table 1 Data of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w Cd concentration and soil Cd concentration
假设植物吸收的Cd 来自于土壤中的有效态Cd,那么,秸秆移除可能使得土壤中有效态Cd 的下降幅度大于土壤总Cd的下降幅度。土壤中不同形态Cd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用同位素交换的方法测定的Cd E 值,反映了土壤Cd 的活性库(Labile pool)。不同土壤Cd E值占Cd 总量的百分比变幅在10%~90%之间,平均值为60%[27-28]。按此平均值计算,单季水稻秸秆和籽粒移除的Cd 占土壤Cd活性库的0.5%。
表2 籽粒Cd浓度与秸秆Cd浓度线性关系数据Table 2 Data of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rain Cd concentration and straw Cd concentration
表3 水稻秸秆对土壤镉移除率Table 3 Removal rate of soil cadmium by rice straw
以上计算结果代表我国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水稻品种和栽培管理方式下的平均值。土壤性质中,pH 值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对Cd 的有效性影响很大。酸性和好氧条件下Cd 有效性提高[2-3,29-31],水稻对Cd 的吸收增加,移除率也会相应增加。在一些有利于提高土壤Cd 有效性的特定条件下,Cd 移除率可比平均水平高3~5 倍,即单季移除率可达土壤Cd 总量的0.9%~1.5%。即使在这些情况下,水稻秸秆和籽粒对土壤Cd的移除效果仍然很有限。
根据已有的报道,我国不同地区大气沉降的Cd 通量变化幅度为0.4~25 g·hm-2·a-1[31-34]。与表3 比较可知,水稻秸秆Cd 积累量与大气Cd 沉降量基本相等。除了大气沉降外,灌溉水以及有些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也会向农田土壤输入Cd[2,33]。因此,考虑到Cd 输入,秸秆移除很可能并不会降低土壤Cd含量。
与其他重金属或类金属(如Pb、As、Hg)相比,Cd 从土壤向植物的移动性较强,秸秆与土壤Cd 的浓度比值(即富集系数)远大于其他重金属[35]。因此,秸秆移除对降低土壤中其他重金属或类金属含量的效果比Cd更低。
秸秆移除减少了有机质向土壤的输入。此外,水稻秸秆富含多种矿质元素,如Si的平均含量高达5%,每季秸秆Si的积累量平均值达400 kg·hm-2[36]。Si对水稻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起重要作用[37-38],长期秸秆移除可使土壤有效Si含量下降,导致水稻减产[39]。此外,Si对水稻吸收Cd 和As 有抑制作用[40-41],长期秸秆移除可能削弱这种抑制作用。
3 结论
本研究基于文献报道的数据建立了水稻秸秆Cd 浓度与土壤Cd 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根据该方程计算了水稻秸秆对Cd 的积累量,发现单季秸秆移除可降低耕层土壤Cd 含量平均值为0.27%,降镉效果有限。考虑到秸秆移除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秸秆移除不宜作为中低污染农田安全生产广泛推广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