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找“贫根”,精准帮扶见实效
——延安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纪实
2021-05-25管欣
※文/管欣
王家湾村是延安市“一村一品”山地苹果专业村,距离子长市区3公里,距离余家坪镇政府10公里,是延安市委老干部局对口扶贫派驻村。市委老干部局扶贫工作队进驻后,队长兼第一书记贺宁波带领队员们,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注重提升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脚踏实地找到“贫根”,凝神聚力对症下药,逐项解决实际困难,让王家湾村的贫困群众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实惠。
把好精准“脉”
精准扶贫不是撒胡椒面,必须突出“精准”二字,做到准确摸清贫困户底数,按照“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工作思路扶贫到户到人。王家湾村原由原强家峁、王家湾村撤并而成,共辖7个自然村。到村后,工作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村情调研,重点对该村9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了认真了解,彻底弄清60户低保户、1户五保户,2户未脱贫户的具体情况。情况一明,扶贫的针对性就强了。
用好帮扶“招”
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积极争取,通过与市、县农综办积极协调,争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7万元用于村庄入户道路的硬化,并在张家坪和强家峁自然村硬化上山路1500米,解决了这两个自然村山地苹果的运输难问题。施工中,工作队驻守工程一线,督促工程进展,严控工程质量,确保了工程如期顺利完工。同时,驻村工作队通过协调扶贫项目,为老沟自然村新修水井1口,水塔2座,供水管道8800余米,解决了老沟自然村山地苹果灌溉用水问题。
村民们每每走在平坦的硬化路上,拧开灌溉水龙头时,都在心里念叨:“这是几辈子都没有享上的福,看来工作队真是为村里办实事来了。”打井修路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拉近了干部群众的距离,也进一步坚定了工作队带领村民精准脱贫的决心和信心。
俗话常说:“要想富,先修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经是王家湾村村民出行常态,村民运送苹果上山极不方便,什么时候能把烂泥路硬化成水泥路,解决苹果运送难问题是当地村民的迫切心愿。道路运输问题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已成为该村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驻村工作中,工作队积极走访调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困难,把修路作为精准扶贫的切入点、突破口。他们多次往返于省市县
治好脱贫“本”
要实现长足发展,产业谋划是重中之重。王家湾村地形复杂,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按照常规,产业以苹果为主,同时种植蔬菜和发展畜牧养殖业等。种植业成了致富脱贫的重要支柱。通过主动联系市、县两级有关涉农部门领导到村上调研把脉,带领村、组干部到延川县马家湾村、子长市蚕桑中心、子长市下冯家庄村等地参观考察,共同规划村集体产业的发展方向。
目前,运用村集体产业扶持资金20万元发展光伏产业,通过在村部文化室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136平米,太阳能光伏板项目的建设,预计此项目每年纯收益2万余元,使村集体收入实现了零突破,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凝聚扶贫“力”
精准扶贫必须动员多方力量,利用多种可利用的资源,形成合力,才能提升精准扶贫的凝聚力。
延安市委老干部局扶贫队积极与其他机关单位、社会团体沟通联系,合力打通资金命脉,为王家湾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持。通过带头募捐,为村上爱心超市募集了1000多元的爱心货款;通过在县人社局协调争取,为村上贫困户新增了4个公益特岗;通过与市水务局积极协调,为村上崖窑沟小型水坝争取项目资金10余万元用于排洪渠建设;通过与市残联积极协调,为村上两名听力残疾人争取到助听器2部。在黑山沟自然村改造老果园300亩,受益群众达78户,其中贫困户14户。2020年春节前,通过协调帮扶单位,保障了村上的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份米、面、油的慰问品,同时协调市扶贫协会,为村上的9户特困户每户发放慰问金500元,还联系爱心企业为村上捐赠了10吨生物有机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的财力物力有限,让农民充分掌握科学技术,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农民头脑,才能从根本上让农民致富奔向小康。2020年春季,工作队通过联系果树专家,对村上果农多次进行果树修剪、施肥、防冻和防病虫害等技术培训。通过对本地人才的培养,逐步增强了王家湾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为脱贫致富增添了后劲。
扶贫工作是个良心工程,让群众得到实惠、走上致富之路才是最终目的。延安市委老干部局驻村工作队将继续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立足村情,整合资源,扶真贫、真扶贫,解难题、办实事,真正让王家湾的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携手走向小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