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形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植入织物的研究
2021-05-25
在健康监测方面,人们希望在穿着服装时,可随时监测到温度等重要生理指标,并将这些指标报告给亲属或医生,以便进行实时监测和治疗等。将小型硬质温度传感器植入服装,可以有多种方法,如针织、机织、刺绣、缝纫等。
在健康监测方面,人们希望在穿着服装时,可随时监测到温度等重要生理指标,并将这些指标报告给亲属或医生,以便进行实时监测和治疗等[1-4]。将小型硬质温度传感器植入服装,可以有多种方法,如针织、机织、刺绣、缝纫等[5-8]。E.R. Post等[9]首先在温度集成电路上涂覆一层绝缘层,再利用缝纫线将温度集成电路缝合在织物的衬底处,该温度集成电路容易随人体运动而滑移,同时也存在温度集成电路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较大的问题,这将对温度的精确测量产生影响。S·亚雅拉曼等[10]介绍了一种监测人体生命信息智能织物的方法,利用针织技术将光纤织入到织物中,织物可通过缝合、粘结等方式与衣物结合。目前的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将传感器与服装结合,但既保证织物的舒适性,又要紧密包覆传感器,提高测量精度,研究还有待提高。
本文首先利用正交试验优选出织物舒适性的最佳织造参数,依据此参数采用双层中空的组织植入圆柱形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在植入传感器的位置,引入1:0、1:1、1:2、1:3的超收缩涤纶。热处理织造后的织物,使得光纤光栅传感器被紧密包裹,测试温度信号。
1 织物舒适性的研究
植入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织物将被剪裁成贴身服装,随时监测人体体温,因此保证舒适性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主要通过透气、透湿和弹性回复性来研究织物舒适性。透气性是指材料透过空气的性能。材料的透气性好,人体的热量容易传递到空气中,实现热量的传递[11];透湿性对人体散热发汗时维持人体的热平衡起到重要的作用[12-13]。弹性好的服装可以减轻对人体产生束缚和压迫感[14-15]。
1.1 织物舒适性的正交试验设计
为找到织物舒适性的最佳参数,设计了纬纱原料、织物组织和织物经密3种结构参数,来探讨影响织物透气性、透湿性和弹性回复性的因素。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因素与水平
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表 L9(33)进行方案设计,正交设计表如表2所示。
表2 试样正交设计表
1.2 材料与仪器
材料:40166棉氨纶包覆丝,潍坊冠杰纺织有限公司;40150涤氨纶包覆丝,40140锦氨纶包覆丝,淄博泰林纺织有限公司;150D超收缩涤纶纱线,海宁市稳得福合成纤维厂;粘胶/锦纶(30S/2,粘胶80%,锦纶20%),东莞市正宇纺织品有限公司。
仪器:半自动小样织机;YG(B)461D-Ⅱ型织物透气性测试仪;YG(B)216-Ⅱ型织物透湿量仪;YG065C型织物万能强力试验仪。
利用半自动小样织机织造9块试样,每块试样的上机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试样上机参数
1.3 织物舒适性的测试
透气性测试:依据GB/T 5453—1997《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使用YG(B)461D-Ⅱ型织物透气性测试仪。测试面积为20cm2,压降为100Pa,每块试样测试10次,取平均值。
透湿性测试:依据GB/T 12704.2—2009《纺织品 织物透湿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蒸发法》,使用YG(B)216-Ⅱ型织物透湿量仪。直径为70mm的圆形试样3块,取平均值。温度(38±2)℃,相对湿度(50±2)%。
弹性回复性测试:依据FZ/T 01034—2008《纺织品 机织物拉伸弹性试验方法》,使用YG065C型织物万能强力试验仪。采用定伸长试验方法,速度为100mm/min,隔距为20mm。拉伸5次,预张力为1N。每种试样测试3块,取平均值。
1.4 结果与讨论
1.4.1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对9块试样的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根据R值由大到小,透气性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织物经密(C)→织物组织(B)→纬纱原料(A);透湿性影响程度依次为织物组织(B)→纬纱原料(A)→织物经密(C);弹性回复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织物经密(C)→纬纱原料(A)→织物组织(B)。综上,3个因素对织物透气性、透湿性和弹性回复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织物经密(C)→纬纱原料(A)→织物组织(B)。
表4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1.4.2 正交试验方差分析
为研究各因素影响的显著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1)织物透气性
假设显著水平α=0.05,9块试样的透气率方差分析,如表5所示。
表5 透气率方差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织物经密(C)对织物透气性能影响较显著,因为密度越大,织物越紧密,对织物的透气性影响越大;织物组织(B)对织物透气性有影响,因为织物的组织结构会影响织物的透气性能。织物表面的缝隙孔洞越大,透气性越好;纬纱原料(A)对织物透气性影响不大。因此,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织物经密(C)→织物组织(B)→纬纱原料(A)(根据F值由大到小来判断)。
(2)织物透湿性
9块试样的透湿率方差分析,如表6所示。
表6 透湿率方差分析
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织物组织(B)→纬纱原料(A)→织物经密(C)。从表6可以看出,织物组织(B)对织物的透湿性影响显著。因为织物的组织结构对织物的透气性能影响较大,织物表面的孔洞结构使水蒸气沿着纤维表面传递,所以透气性好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水汽的通过,透湿性较好;纬纱原料(A)和织物经密(C)对织物的透湿性能都有影响。因为密度大,织物就显得紧密、厚实。密度小则织物稀薄、松软、通透性好。纬纱原料对织物的透湿性有影响,可能与纤维的吸湿量有关。
(3)织物弹性回复性
9块试样的弹性回复率方差分析,如表7所示。
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织物经密(C)→纬纱原料(A)→织物组织(B)。根据表7,织物经密(C)对织物的弹性回复率影响较显著,因为织物越紧密,纱线之间的拉伸力就越大;纬纱原料(A)对织物的弹性回复率影响较显著,因为不同种类的纬纱弹性回复性能不同;织物组织(B)对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能有影响,因为组织浮长线越短,织物越紧密,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越差。反之,组织浮长线越长,织物越松散,织物的弹性回复性越好。
综合方差分析,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织物经密(C)→纬纱原料(A)→织物组织(B),与极差分析的结果一致。
根据FZ/T 73022—2019中内衣的透气率大于等于180mm/s;GB/T 29869—2013中运动服的透湿率大于等于146g/m2·h,弹性回复率大于等于100%,都为望大指标。由表4可知,透气率的最优水平为A3B3C1,透湿率的最优水平为A3B3C3,以及弹性回复率的最优水平A1B1C2。综上得出,最优织造方案为A3B3C1,即纬纱原料为锦氨纶包覆丝,织物组织为3/1斜纹,经密为200根/10cm。
2 圆柱形传感器的植入及包覆率的研究
2.1 圆柱形传感器植入织物的总体结构
传感器植入的织物共分三部分,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为单层织物,第二和第三部分的中间为圆柱形传感器,第三部分的两边为连接圆柱形传感器的光纤。为了保护圆柱形传感器和光纤,采用了双层中空组织,将传感器直接放入,不经受织造的打击作用。
图1 织物结构
为了使传感器被紧密包裹,在织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时,部分纬纱采用超收缩涤纶。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的比例分别为1:0、1:1、1:2、1:3,第一部分采用1.4中所得织物舒适性的最佳织造参数。
2.2 圆柱形传感器植入织物的方法
采用半自动小样织机进行织造。第一部分为单层织物,其组织为3/1斜纹组织。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传感器位置,采用双层平纹织物。经纱采用粘胶/锦纶混纺纱,经纬密均为200根/10cm,筘号为100,顺穿。织物上机图如图2所示。第三部分织造完后,将圆柱形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放入到织物中,随后继续织造第二和第一部分。植入传感器的织物如图3所示。
图2 织物上机图
图3 植入传感器的织物
2.3 包覆率的计算和测试
织造完成后,对配置比例为1:0、1:1、1:2、1:3的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织物进行热处理,并计算包覆率。超收缩涤纶的热收缩温度为80℃,因此热处理的温度控制在80℃,加热10分钟。包覆率按公式(1)计算。
式中,C为传感器的包覆率,%;W1为传感器的宽度,mm;W2为包覆传感器的织物宽度,mm。如图4所示。
图4 包覆率计算的示意图
经测试计算,包覆率如图5所示。
图5 热处理后的包覆率
从图5中可以看出,未加入超收缩涤纶时包覆率为81.2%,加入超收缩涤纶后包覆率提高,并且随着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比例的增加,包覆率逐渐升高。当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的比例为1:1时,传感器的包覆率为83.7%;当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的比例为1:3时,传感器的包覆率最大为97.8%。
2.4 圆柱形光纤光栅传感器温度的测试
该传感器采用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3种单体三元共聚成化合物,3D打印出25mm×4mm×1mm的长方体薄片,对裸光纤光栅进行温度增敏封装。光纤光栅传感器是将光纤光栅粘贴在敏感元件结构表面。由于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与介质折射率有关,当敏感元件因温度发生变形时,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会发生漂移。通过监测中心波长,测试温度[16-17]。与人体体温的波动范围一致,测试的温度范围为35℃~42℃。
使用SM130仪器检测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如没有植入织物的裸传感器,植入织物但纬纱中没有加入超收缩涤纶的传感器(1:0)、植入织物,纬纱采用不同比例的锦氨纶包覆丝和超收缩涤纶纱线(1:1、1:2、1:3)。经热处理,测试温度与中心波长的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传感器温度特性曲线
从图6中可以看出,随着传感器植入织物,温度灵敏度系数有所下降,原因在于织物对温度传感器有一定包裹作用。不仅影响导热,更影响聚合物的形变,而温度传感器的主要形变源于聚合物的形变。因此,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植入前后,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有所变化。加入超收缩涤纶后,与没有加入超收缩涤纶的信号相比,3种比例的织物测得的信号更接近裸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信号。当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的配比为1:2,即包覆率为94.1%时,测得的传感器信号最接近裸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信号。说明不是包覆率越大,测得的信号越准确。当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的配比为1:3,即包覆率为97.8%时,包覆率最大。这可能使得传感器包裹得过于紧密,感应温度信号时不够灵敏。
3 结论
(1)通过正交试验获得织物舒适性的最佳织造参数:织物组织为3/1斜纹组织,纬纱原料为锦氨纶包覆丝,经密为240根/10cm。
(2)采用双层中空织物的方式将圆柱形光纤光栅传感器植入到织物。在传感器位置的纬纱中,引入1:0、1:1、1:2、1:3的超收缩涤纶纱线。对织物进行热处理,随着超收缩涤纶比例的增加,织物的包覆率从81.2%提高到98.7%。
(3)与裸传感器相比,传感器被包覆后测得的温度信号灵敏度有所下降。对于纬纱包覆比例为1:0、1:1、1:2、1:3的传感器,热处理后,测试了温度信号,结果表明,当包覆率为94.1%,即锦氨纶包覆丝与超收缩涤纶纱线比例为1:2时,测得的温度信号更接近裸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