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蚕茧生丝质量监测体系促产业质量提升
——访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公检二科科长马翠

2021-05-25

中国纤检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丝茧丝监测中心

蚕茧生丝质量监测是纤监系统机构改革后面临的全新课题,是在履行纤维质量监测职能基础上,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前提,对产业质量监管关键之处的创新与完善。近日,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公检二科科长马翠在接受《中国纤检》采访时,介绍了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在蚕茧生丝质量监测试点工作中可借鉴的经验。

以山东为试点开展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

茧丝绸产业是山东省传统特色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山东省地处北纬34°25′~38°23′,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发展桑蚕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气候优势,因此山东省也是优质茧丝绸生产和出口重要省份。其部分地区桑蚕业发展,已成为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的重要手段。

本世纪初,山东省茧丝绸产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并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不但有育种、养蚕、收烘、缫丝、织造、印染、服装、进出口贸易等相关企业,还有蚕品种研发、产品研究、储运、质量检测、化学助剂、丝绸学校等辅助产业机构。然而,随着国家“东桑西移”产业政策落地,山东省茧丝绸产业“体量优势”不再,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逐年下降,茧丝产业整体规模缩小,鲜茧和生丝产量均有下滑。但另一方面,山东省茧丝产业经过近年产业结构调整,其生产格局有明显变化,茧丝产业集中优势区域变得更为清晰,形成日照、泰安桑蚕产业带。

马翠介绍,日照和泰安是山东省桑园面积比较大的两个地市,桑园面积分别在7万亩和2万亩左右,缫丝生产企业13家,拥有各类型自动缫丝机50多组(2万绪),生丝加工能力2500吨/年,主要生产4A级以上生丝。多年来,山东省一直致力于保育桑蚕种质资源和完善桑蚕品种资源库。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是目前国内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蚕种专业化集团公司。2020年,该公司在山东省内发种量12万张左右,省内主推桑蚕品种为华康3号、雄蚕、菁松×皓月、三眠蚕等4种;其中,雄蚕和华康3号两品种发放量已占发放总量一半以上。

山东省内主要蚕茧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日照、泰安、临沂、潍坊、淄博、菏泽、济南等地市,目前省内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形式开展规模生产企业15家左右、蚕茧收购站100个左右。此外,山东省生丝产品多以白厂丝为主,大多在国内销售,部分高档生丝出口日本、韩国、欧洲等地。

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原山东省纤维检验局)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是全国现有16家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中,第一个通过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原中国纤维检验局)验收的实验室,2011年成立国家茧丝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是国内同类实验室中技术权威机构之一。鉴于山东省茧丝绸产业链的完整以及当地设有国家茧丝质检中心的技术能力,2019年10月,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在前期调研论证基础上,确定以山东省为试点开展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旨在通过对两省域内茧丝绸产业链桑、蚕、茧、丝等环节开展质量调查、公证检验、抽样检验等多种形式质量监测工作,来掌握产业发展现状。尤其通过开展常规监测、关键点监测、特殊内容监测,来构建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体系,找到产业质量提升途径,为全国行业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提供范例。

2020年6月,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根据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工作部署,制定了《山东省2020年度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试点范围、监测机构和试点企业、监测环节和重要节点等内容。其中试点区域包括山东省茧丝绸产业链相对集中的地区,同时兼顾零星产区及链条残缺地区;监测区域有泰安、临沂、日照、青岛、淄博、烟台、威海、潍坊、菏泽等地区;监测机构分别为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泰安市纤维检验所、临沂市纤维质量检验监测中心;试点企业为山东省茧丝公检企业和茧丝环节其他生产企业。

主要监测环节:植桑环节,以地市为单位调查桑树品种及适应性,桑园面积及年度桑园面积变化情况,并具体到乡镇;蚕种环节,主要是加强与蚕种厂联系;鲜茧环节,主要对鲜茧收购环节开展质量监测活动;干茧环节,在非主产区通过调查和抽样检验监测干茧产地、品种、茧期、重量、来源、质量状况等基本信息,主要产区干茧质量监测则直接采信公检数据;生丝环节,在非主产区和零星地区,通过调查和抽样检验了解生丝质量、产量、主要流向、流通渠道、行业及贸易的基本情况。

通过关键点监测提高蚕茧生丝质量

在《山东省2020年度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确立以后,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以《方案》为行动指南,组织泰安纤检所、临沂纤检所等地市机构,对产业链中桑、蚕、茧、丝各环节实施质量监管;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抽样检验、实地监测等形式,深入产业链各环节,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茧丝质量监测工作就此全面展开。

马翠告诉记者,《方案》确立后,针对省内茧丝产业实际情况,山东纤监中心先从基础工作做起、从植桑养蚕质量监测做起,通过关键点监测明确植桑品种以及养蚕关键期管理方案来提高蚕茧质量。她坦言,质量监测工作情况千变万化,只开展公证检验,工作面偏窄、手段相对单一,不能满足复杂工作需要,采用质量调查、公证检验、抽样检验、咨询等多种形式,更利于全面客观掌握省内茧丝产业发展现状。

公证检验是质量监测的手段之一,根据公检结果进行贸易结价,给交易双方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对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规范交易秩序、方便贸易结算、降低交易成本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公检数据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指导提高茧丝产品质量的管理中,帮助茧站加强内部质量管理,使企业对蚕品种优劣认识明确,为设计生产工艺提供参考依据,帮助企业加强原料采购质量控制、调整生产工艺提供参考;对可能引发的质量问题及时提供预警,帮助企业避免经济损失等等。

然而,要促使区域内茧丝产业质量提升,找准产业质量提升关键点,显得尤为重要。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阎思进的调研发言启发下,在监测四处的指导下,多次集体研讨后提出:山东省提升蚕茧生丝质量关键点在于“植良桑品种、优化蚕品种、加强簇中管理”这一设想,这也是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在赴省内重点产区日照、泰安、临沂及零星产区潍坊、淄博等5地开展质量调查、公证检验、抽样检验等多种形式质量监测后,提出的颇有针对性的设想。

马翠称,这是结合山东省内茧丝绸产业布局所设计,具体关键点监测为:一是山东省纤监中心在莒县及日照地区开展桑品种、蚕品种关联性即同一品种桑树饲养不同品种蚕、不同品种桑树饲养同一品种蚕所对应茧质质量状况关键点监测;二是临沂所、泰安所分别在莒南县涝坡、泰安岱岳区开展不同簇中管理方式导致鲜茧、干茧质量差异关键点监测。

在关键点监测具体实施过程中,山东纤监中心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工作准则,分别在春蚕、夏蚕、秋蚕三季,开展关键点质量监测工作,并通过对抽取样品检验及数据比对分析,得出监测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结论,以此验证之前监测关键点不但找得准确而且合适,为探索产业质量提升途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为直接收集一手资料,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茧丝监测工作组还深入到实地走访查看,桑园、养蚕大棚、缫丝车间,全是产业链最基础环节。在走访过程中,她深切感受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实地调研才能找准质量突破口,优化监测着力点。尤其不同地区产业发展状况不同,通过参观、调研才有更直观的对比,对整个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认知更深。”在她看来,质量监测工作针对整个茧丝产业链,光靠纤监机构唱“独角戏”行不通,只有在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下,才能开展好质量监测工作。

实地走访完善蚕茧生丝质量管理模式

在实地走访养蚕大棚过程中,马翠印象最深的是在临沂市莒南县涝坡茧站开展的簇中管理监测。“按照中心指定茧丝质量监测工作方案要求,在莒南县丝绸公司及涝坡茧站积极配合下,临沂纤检所精心选取了簇中管理好和差的养殖户,分别作为试验对象,并对养蚕大棚面积、养殖棚层高、通风、温度、湿度、卫生状况都做了监测。”

她解释,从熟蚕上簇结茧到采茧经过这段时间称为簇中,簇中管理就是在这段时间对结茧环境进行管理。吐丝就好比是蚕宝宝的工作,蚕宝宝是有生命的,对工作环境要求很高,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有好心情工作,结出蚕茧才能优质高产。如果簇中高温多湿或低温多湿,以及不通风或通风不畅乃至没有通风,其解舒率等茧质指标都会明显下降。

尤其,簇中管理不同对蚕茧质量影响特别大。簇中管理好,蚕室便通风好、排湿好、干净卫生,蚕茧结茧率较高、个大均匀、颜色白、光泽好,下茧少;簇中管理差,蚕室则不通风、闷热、卫生条件差,蚕茧个小、质量不匀、颜色暗、黄斑茧较多,下茧较多。

2020年6月24日,在分管领导都占元的带领下,监测工作组实地参观了涝坡两户蚕农的养殖大棚,对簇中管理的好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可谓对比明显、立见高下,其中一户大棚干净整洁、通风良好、养殖环境比较舒适;另一户大棚脏乱差、通风不好、光线阴暗,养殖环境明显较差,结出的蚕茧也质量堪忧。”这也使她意识到簇中管理对茧丝质量提升的意义所在。

在山东省茧丝绸产业发展中,“龙头加工企业+基地(蚕农合作组织)+农户”发展模式,运行较为成功。据悉,此模式目前已被国务院推广。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把分散的个体农民集合起来,共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实现自然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以省内茧丝绸行业大中型企业为调研对象,了解到这种发展模式目前所存在的困难。马翠表示,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这种模式已被广泛推广,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发展隐患,主要表现在:

一是龙头企业承担风险巨大,需要政府在税收、贷款等方面多提供支持。因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关键是拉动“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山东省茧丝行业较大的龙头企业是日照海通、莒县海通和泰安丝绸集团。这3家企业在带领农民致富增收、维护行业向好发展、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企业直面市场、受市场冲击就会比较大,为了保护农民不受损失,企业就要补贴农户。然而,2020年莒县海通需要以保护价收购蚕茧,仅此一项公司就要多付出1000多万,而目前经营风险主要由龙头企业来承担,如果龙头企业发展后继乏力、经营不善,对整个产业将是致命打击。

二是缺乏发展活力。现在蚕茧饲养户平均年龄偏向中老年劳务者,知识储备更新迟缓;而且蚕茧饲养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无法吸引年轻人从事此行业,长此以往,产业的长远发展便无从谈起。三是要加快养殖技术创新,提高单位投入产出量和劳动生产率。针对目前劳动力缺乏情况,要尽快向集中化、规模化、自动化养殖发展;要向土地要效益,采用多种经营提高回报率。不过,2020年莒县海通公司通过推广“省力化伐桑新技术”,大大节约了劳动力成本;还通过推广“夏蚕冬菇”生产模式,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两项创新对产业来说,都是向好发展。

马翠还谈道,在四川省茧丝产业发展中,最近出现了新的模式。主要是在政府主导下,将农民的土地流转由企业统一进行管理,让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她认为,这也是更高层次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管理起来更加顺畅,可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巨大需求。

把关键点监测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根据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关于在《山东省域开展蚕茧生丝质量监测工作试点的通知》,茧丝质量监测试点周期是从2019年10月始至2021年12月止,为期两年。如今,茧丝质量监测试点工作马上要进入到下一阶段。今年,山东省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在2020年工作基础上,将从植桑养蚕环节过渡到制丝环节,把生丝质量监测作为工作重点。

回顾茧丝质量监测试点工作,马翠坦言,一年来,在国家局领导的关怀下,山东省中心领导亲自挂帅,泰安所和临沂所积极配合,茧丝质量监测试点工作进行比较顺利,较好地达到方案设计效果,但实施过程中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具体为:

一是个别地区个别时间段不能收集一手资料。由于蚕茧收购期间比较短,工作地区较为分散,且山东纤监中心人手有限,两头工作经常无法兼顾。为了克服困难,山东纤监中心加强与企业联系,必要时请企业录像并传输其收购鲜茧情况,同时请企业快递鲜茧进行检验。

二是“术业有专攻”,专业知识面偏窄,对整个行业指导性有限。客观来说,检验是我们的专业技术,农业和工业也有一定了解,但还无法达到精通程度,因此要指导行业发展还需专业人办专业事。也是秉承这个原则,山东纤监中心在监测工作开展过程中,发现、挖掘、推荐专家,让行业共享资源及经验。

三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方案个别环节设计不够严谨。比如,监测方案设计“对同一蚕种开展区域放养试验与商业生产茧的质检数据比对”,实际到企业调研后发现,这种形式的监测意义并不大,并果断放弃。现在坚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抓住关键点监测,把关键点监测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此外,由于蚕茧质量受气候影响较大,山东省茧丝产业链面临主要问题还在蚕茧方面,其表现为:质量不够稳定,生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山东抽检数据来看,日照、泰安等优势产区蚕茧质量整体较好;零星产区零散养殖户蚕种来源不明、管理水平有限、产品质量很不稳定。她坦言,山东优势产区仍存在茧贩抢购优质茧资源现象,茧贩以高收购价吸引农民卖茧,同时抢购蚕茧和提前收购未化蛹蚕茧,降低蚕茧质量,对蚕茧质量造成很大破坏,致使前期合同公司付出的各种蚕种、桑苗等费用付之东流。

因此,下一步山东省纤监中心将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扎实开展2021年度的茧丝质量监测工作,按照本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积极稳妥地开展各项质量监测工作;二是加强与茧丝行业各环节生产企业沟通合作,深入了解企业对质量监测工作需求,探讨如何提高质量监测工作有效性;三是总结两个年度的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提炼出完整的桑蚕茧丝产业质量监测工作方案,为其他桑蚕茧丝主产省茧丝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模板;四是加强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交流,扩大监测工作影响,将监测工作成果通报行业协会、市场监管部门;积极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做好质量监管服务,维护市场秩序,通过“多方发力、多管齐下、通力合作”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生丝茧丝监测中心
家蚕高品位茧丝新品种“夏81×春12·春22”的选育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砥砺奋进的五年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含胶率试验比对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
责任源于使命——访辽宁省环保厅核与辐射监测中心副主任林殿科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柔软工艺对生丝性能的影响
两广二号茧丝力学性能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