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021-05-24吴琰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初中生

吴琰芳

摘 要: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朵晶莹的浪花,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内涵、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不仅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还能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究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给初中生开展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1.060

现在的初中生普遍物质条件优越,没有吃过生活的苦,缺乏困难和挫折的磨炼,心理极度脆弱,再加上不善于处理学习、生活中的矛盾,容易滋生出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来关于初中生因心理问题而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鉴于此,重视并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良药”,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思想的精髓,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多个领域,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去继承和发扬。初中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更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从而获得心灵的愉悦发展,促进心理的健康成长。这种熏陶和感染是潜移默化的,没有明确的参考标准,也无法通过检测做出评价,只能逐渐内化为指导学生自身言行的内驱力。作为心理教师,需要在与学生日常的交往中听其言、观其行、查其志,并根据传统文化强调“内在品质休养”的价值属性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当前,一些不良文化在社会中出现,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受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初中生容易出现价值观模糊等心理问题。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历久弥新,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不良文化的心理防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二、传统文化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净化心灵,学会反思

调查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来自人际交往,即与同学、老师、父母交往过程中的烦恼。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现在的初中生很难从家庭中学到人际交往的经验,并且在父母的宠溺下自我意识强烈,不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这些行为都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有“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样的思想理念,让人遇事要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不应该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学习了传统文化知识,还间接优化了学生的教育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开阔胸怀,包容他人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很多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心胸狭小,斤斤计较,对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造成心理负担,形成心理疾病。传统文化在这一方面也有着精辟的阐述,典型的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学会包容他人,开阔胸怀,从而达到“见人过如见己过”的崇高境界,为自身的心理健康提供坚强的保障。

3.提升灵魂,培养品德

灵魂是人最本质的内在价值体现,初中生需要展现新时代青少年良好的精神风貌。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转化,升华灵魂。如老子《道德经》中的“自贵之人”“不争之德”“做事之法”“名利之度”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素材,这样的价值取向正是当代初中生所欠缺的。在传统的儒家与道家文化中,都包含对“德”这一概念的阐述,为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指明了方向。学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分析、判断外界事物,抵御不良文化对心理的侵蚀。

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创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文化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持久的、深刻的。根据文化教育的这一本质属性,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的心灵时时刻刻浸润在文化的熏陶中。教师可以在班级墙上将《论语》《孟子》中的经典句子书写下来,并配以简单的文化图片,形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文化宣传报,将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不仅可以让学生随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有效地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

如“百善孝为先”的主题文化让学生学会孝敬父母,“学海无涯”鼓励学生学会努力上进……通过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领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提高心理素质。

2.举办传统文化讲座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教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学会求真、趋善、向美,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讲理。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搜集、整理一些传统文化学习活动的视频,为学生播放,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掌握其思想精髓,只有教师的认知水平提高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为了使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持续不断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经常举办传统文化和心理辅导讲座。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贴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时教师就是“专家”,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传统文化對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如针对当前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嫉妒心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三国演义》中“三气周瑜”这一精彩片段,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心得体会。有的说周瑜正是因为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才气绝身亡,可见嫉妒是一种害人害己的心理问题;有的说嫉妒者心胸狭小,目光狭隘且短浅,不顾大局,不仅于自身的发展不利,还会影响集体荣誉……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对嫉妒这一心理特征有了深刻的了解。教师趁势继续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克服嫉妒心理呢?”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出了很多方法,有化嫉妒为动力的、有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的……由于这些方法是学生自发提出的,因而更具有说服力,易被学生接受和采纳。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使他们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还掌握了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了心理素质。

3.开展文化实践活动

文化活动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因此,活动是实施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活动的教育价值和功效,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演讲会、文艺汇演、图片与美术展览等,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会表现出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等,而且各种不良行为、心理障碍也会自然流露出来,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如在“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那些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往的学生参加,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总之,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哲理、精辟的生活感悟无疑是学生的精神食粮和心灵鸡汤。教师要不断开发、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艺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汉字文化》2020年第16期。

[2] 周梦瑶、徐瑞晓、潘洪《中国传统文化对心理治疗的启示》,《大众标准化》2020年第13期。

[3] 张子珍、曹丽娟《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教育现代化》2019年第51期。

[4] 李国强、刘超良、龚高昌、王向文、胡小兰、文小辉《传统文化视野下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文化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