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2021-05-24戴建华
戴建华
摘 要:构建高效课堂,实现“轻负高效”,避免“高耗低效”,是基于新课标的课堂教学重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课前要有预设,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要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课后要有反思,以强化教学效果。文章探究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4-0122-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构建高效课堂,实现“轻负高效”,避免“高耗低效”,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给学生提供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世界,并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因此,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和能力,即如何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成为化学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提升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以生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在高效的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积极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1.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过程和结果。但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总是高高在上,保持“权威”,这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质疑问难的过程,是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学生质疑。很显然,这样的化学课堂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输出。因此,教师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尊重学生的不同思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有预设,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并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有效掌控课堂,应对教学意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深入钻研教材,课前预设有的放矢
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明确三维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这样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为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提供保障。以“制取氧气”教学为例,在课前预设环节,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认识分解反应;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以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教学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催化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做出科学的教学设计,从而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2.关注学情差异,提高课前预设效果
教师的课前预设,除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只有在教学前摸清学生的学情特点,才能提高课前预设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做好详细的学情调查分析,明确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特征,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在化学教学中,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基础,充分的课前预设是保障,而优化教学方法则是提高課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趣味情境,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富有趣味并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第一节课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产生了解化学的愿望。教师还可在教学中创设魔术情境,为学生演示各种化学魔术,如“白纸显字(酚酞染色)”“鸡蛋生盐(盐酸反应)”等,将学生吸引到神奇的化学世界中,点燃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落实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2.善用生活教学法
化学与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生活教学法,如生活实验、生活实践等,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教师可从生活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讲解胃酸过多口服碱性药物,蚊虫叮咬时会分泌一种有机酸,可用浓肥皂水止痒等,消除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从而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四、教學反思,强化教学效果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地追求教学效率,还要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诊断,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教学反思的关注点可以放在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学生的化学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以此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从而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以“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为例,实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因此,结合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详细观察铁、铝、铜、镁的光泽和颜色,是否认真观察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还可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这种双管齐下的反思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化学教学能力、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并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交流、沟通。师生、生生的积极互动可使课堂教学氛围轻松活跃,这同样有利于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五、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从教学理念、课前预设、教学方法、课后反思四方面出发,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构建化学高效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丁文娟.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19(36).
[2]周绍彬.知识可视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29).
[3]肖继业.多种教学策略,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天津教育,2019(18).
[4]方祥生.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19(02).
Analysis on the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stry Teaching
Dai Jianhua
(Chengnan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Ha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Hai'an 226600, China)
Abstract: The key poi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is to construct efficient classroom, realize "light burden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avoid "high consumption and low efficiency". In chemistry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lay the foundation for efficient classroom, have presupposition before class, provide guarantee for efficient classroom,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have reflection after class to strengthen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hemistry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idea;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ffect;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