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界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2021-05-24刘建新
刘建新
【摘要】本文对临界生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归类分析,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临界生;对策
所谓的临界生,是指在历次模拟考试中成绩中不稳定,在相应分数线附近徘徊的考生。这一类学生的成绩暂时不 能达到相应的资格线,但经过适当的努力或调整是可以达到相应的划线。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成为临界生的成因有很多。下面以生物学科的临界生为例,来探讨其产生原因和转化方法。
一、生命观念缺框架
这部分学生的突出表现是:概念体系没有结构化。他们只记住零散的、缺乏系统生物学的知识和大量的、细枝末节的生物事实性知识。生物的概念性知识之间缺乏系统的有效整合,并没有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框架。对于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度并没有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区分。
案例1:学生小H就属于这种情况。他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但课后不能及时地对知识梳理、归类,记住的都是零散性的知识,导致学习知识不够系统。在高一、高二学的知识量还不太大、知识间的联系还不多的情况下,对于考试尚能勉强应付。但是进入高三后,因为用到的知识跨度比较大,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一直在本科临界线徘徊。
理性分析:这类学生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方法,导致成绩提高不快。对于完成作业,往往疲于奔命,缺乏对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的意识,也缺乏投入。
应对策略:(1)引导进行系统知识梳理,从而建构生命观念的框架。我们通过引导小H整理知识提纲、完善概念图等形式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通过制作韦恩图,列表比较、画图比较等方式对易混点进行区分。(2)精选判断题,厘清易混概念;通过做判断题理清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区别。
二、科学思维缺方法
这一类学生的突出表现是:(1)对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理解。由于对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思维或缺广度、或缺深度,或缺灵活度、或缺发散度。(2)思维方法缺套路。在一定的知识情境中,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方法针对性解决具体问题。比如,遗传题解答时不能灵活运用“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等思维方法,实验题解答时不会运用“加法原理、减法原理”等原理;找出异同点不会用“聚类思维,求异思维”。连一般选择解题中的“特殊值法、画图法、搭桥法、代入法、排除法”都不能很好地运用。
案例2:学生小J就属于这种情况。做题时,迷信盲目刷题,不能站在出题者的角度去看待试题所要考察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做题时,既不对题目的背景做分析,也不对“思路方法、思维逻辑”做系统的小结,就题论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情境一变,设问方法方式、提问角度一变,小J就不知所措了。
理性分析:“盲目海量刷题”被不少学生认为是迎战高考的克敌制胜法宝。根据soLo理论,我们可知:一套试卷中往往会有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等不同类型的习题。“盲目海量刷题”很难对“知识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习题有全面的覆盖,也很难对“知识获取、实践操作、思维认知能力”有全面的训练和应用,自然就应对不了“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等思维要求程度高的习题。
应对策略:1.精选习题针对训练。教师要精选不同素材的题目进行训练,提高训练的针对性。比如,选新情景材料题、实验设计与分析题、遗传设计与推理题、综合应用与创造题等。2.注意思维方法归纳。(1)新情景材料题,要重在审题。审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寻找题目中的限定性条件;②寻找题目中条件与现象的关系;③寻找原因与结果的关系;④寻找论点与结论的关系。(2)实验题,要重在八种思路。如,问题的提出方法(找缺陷、找不足、找优点等),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施加某种条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支持/反对”实验的预测),实验方案的设计(找原理、定材料、拟步骤、预结果、拟检测方式、拟记录方法),实验数据的记录与筛选,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断,实验结论的表达与评价等。(3)遗传题,重基础规律。要注意基本规律原理与方法的应用,比如,“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与假说演绎法”等。
三、学习习惯未养成
这一类学生的突出表现是:(1)学习方法缺套路。不能很好地落实“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当天的事当天毕”的做法。上课没有听懂的,不能及时问教师或问同学,导致问题越积越多。(2)学习投入缺方向。只讲投入,不看方向,狠抓时间,不讲方法,一味赶进度,做题不审题。没有“完成习题后进行检查”的习惯,导致答题时出现“漏写、错写、答题不完整、书写不规范、专业术语运用不到位”等毛病。
案例3:学生小K就属于这种情况。体现在:审题赶时间,答题非常不规范。如,将“线粒体”写成“细粒体”,将“类囊体”写成“内囊体”,将“基因的基因分离定律”写成“性状分离”等。
应对策略:(1)面批面改,互批互改。每次考完后,对学生进行面批面改,互批互改。如,可通过“教学一体机”及时展示试卷中出现的经典错误,当场纠正,反复强调,及时提醒,不厌其烦;也可让学生互批互改,自己发现别人的错误,以此提醒自己。此外,还需要通过追加同类题进行讲评后的及时训练。
(2)答题严谨,限时训练。每隔几天做一次限时训练。提醒学生:①答题首先要结合材料,忠于原题。②从正反两方面考虑,运用同一律等思维规律答题。③可以正确的多答,不能少答。③要多结合已有的知识原理规律进行思考。④书写时用的专业术语,首选课本的专业术语,其次用题目中给出的,最后才考虑用自己的语言合理组合。
(3)授课严谨,正面示范。教师上课时不写简化的专业术语,展示完整的推导流程。比如,遗传图解的写法,遗传系谱图的画法,等位基因的标注等等都不能简写。
(4)一题一策,一课一法。每道题练习使用一个套路(策略),每节课主讲一个思维方法,反复滚动,螺旋提高。
四、心理调节不到位
这一类学生的突出表现是:(1)期望过高。(2)高原现象。(3)患得患失。(4)缺乏激情。
案例分析:学生小L就属于这种现象。以前成绩较好,进入高三以来,由于其他的同学也非常努力,他的优势受到了影响,从而患得患失。晚上睡不好,经常失眠,导致成绩发生异常,处于临界状态。
应对策略:(1)个别谈心稳住情绪。分析小L的优势与不足,鼓励小L树立正确的成绩观;增加体育锻炼,缓解紧张的情绪。(2)成立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树立正能量。
此外,對于临界生,我们还需要通过多样本、多批次的成绩分析,科学地界定临界生的人员名单,科学地进行辅导教师的确定,精准滴灌,哪里不会就补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实现临界生的科学转化。
[本文系广东省规划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YQJK156)和东莞市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9GH26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