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儿童绘本的特点分析: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

2021-05-24刘美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9期
关键词:绘本作家儿童

刘美婵

儿童绘本是幼儿阅读的重要读物,大量的文献研究已经表明,绘本对于幼儿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儿童绘本的出版数量急剧增加,面对数量众多的儿童绘本读物,家长和教师迫切需要学会识别和选择真正优质的儿童绘本。笔者认为,真正优秀的儿童绘本往往站在儿童的立场来进行创作,这是选择和识别优质绘本的重要标准。美国儿童绘本领域的重要奖项凯迪克儿童绘本奖就将儿童立场作为评选优秀儿童绘本的重要标准。从儿童本位的立场来审视,笔者认为,优秀的儿童绘本应该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

儿童绘本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幼儿,好的绘本作家往往对幼儿的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只有深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遭遇、爱好、困难、挫折、烦恼等等,才能创作出真正有影响力、真正受小读者喜爱的作品。例如,日本著名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的作品《跟屁蟲》深受幼儿的喜爱,因为这个绘本真实反映了幼儿时期生活的基本特点,那就是喜欢模仿。作为儿童绘本作家,宫西达也经常到幼儿园去观察幼儿,这些与儿童共处的经历使他对幼儿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所以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儿童绘本。又例如,绘本《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这个绘本反映了幼儿时期控尿能力尚不健全的特点,作品用幽默诙谐的故事来反映幼儿的日常生活,所以能够使幼儿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二、反映儿童的认知特点

优秀绘本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点。幼儿和成人最大的不同在于认识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卢梭曾经指出:“童年期是理性的沉睡期。”这句话表明,幼儿认识世界的方式不同依赖概念、命题和逻辑,而是动手操作、感官体验和游戏活动。皮亚杰用感知运动阶段来描述幼儿时期认识发展的的特点,表明幼儿的认识主要是建立在具体的操作和感知基础之上的。总之,幼儿时期认识世界的显著方式是游戏和操作。幼儿对世界的认识,离不开具体的感官体验和动手操作。与此相应,优秀的儿童绘本往往将深邃的主题转化为具体的游戏和身体操作,引导幼儿透过身体的游戏和动手操作来理解世界和认识自我。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一经典绘本,作者将抽象的“爱”的教育具体为两只兔子之间的身体游戏。小兔子和大兔子互相表达爱,他们尽可能地想要找出一种可以衡量爱的东西,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然而,小兔子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十分有限,对于爱的理解,只能借助身体的动作才能理解,所以大兔子用身体动作来引导小兔子理解什么叫做爱。

三、凸显儿童的语言风格

幼儿时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幼儿的口头语言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绘本的创作应该考虑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特点。台湾儿童文学家林良先生曾经指出:“幼儿使用的语言往往是浅显的语言。”因此,儿童绘本作家的重要任务是学会使用“浅语”的艺术。成人往往习惯于用抽象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但是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却是口头化、浅显化、具体化的。例如,每一个成人都知道“孤单”的含义,但是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和语言能力的局限,却往往不了解什么是“孤单”。这个案例足以说明,幼儿的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绘本的创作和翻译应该深入思考幼儿言说的方式与风格。美国著名绘本作家苏斯博士一生创作了大量绘本,这些绘本的共同特点是用很少的词汇来创编幽默风趣的故事,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韵律感。苏斯的绘本创作经验告诉我们,优秀的儿童绘本往往重视语言的音乐感、韵律感,并且尽可能采用口语化、生活化、具体化的词汇,这些都反映出绘本创作对儿童本位立场的重视。

四、突出儿童的创意想象

儿童区别于成人的显著特点在于孩子好奇心强,而且饱含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思维具有开放性。例如,宫西达也的作品《好饿的小蛇》的故事最后,小蛇大口吞下了一整棵苹果树,成人由于对“书”的概念僵化,认为最后一页便是结局,都认为小蛇可能因为吞下太大的苹果树死掉了,可是好奇的幼儿会不停地寻找答案“然后呢?”,最后在绘本的环衬中找到了答案,小蛇不仅没有死掉,而且还非常高兴地说“啊,真好吃”。由于幼儿的知识以及能力十分有限,很多事情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于是,他们便喜欢通过想象,把自己变成一个强壮、有用的人,因此,好的绘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想象力。又如,美国绘本作家桑达克的经典作品《野兽出没的地方》,书中的小主人翁麦克斯的力量显然比野兽们微小,但是桑达克巧妙地通过主人公的幻想,让麦克斯当上了野兽国的国王,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求,也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可以说,优秀绘本与劣质绘本的重要区别之一就在于绘本创作是否具有想象力。很多经典的儿童绘本之所以流传久远,就是因为作品所蕴含的丰富的想象力。

五、重视童年的游戏精神

游戏是童年时期的特有方式,和中小学重视学习活动不同,幼儿时期更应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甚至可以说,游戏才是童年的基本活动方式。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生命。”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儿童通过象征性的投射、象征性的认同以及象征性的联合去同化新的事物,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游戏的特点是愉悦性、虚拟性和非功利性。在游戏活动中,儿童是在假想的世界里来展开想象,游戏活动不需要以现实的功利目的作为考量的对象,游戏活动本身也会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很多经典的优秀绘本都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精神,并且将游戏的精神渗透在绘本创作的全过程之中。例如,日本绘本作家五味太郎的作品《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这个作品就是用游戏的方式来演绎口腔卫生保健的观念,读起来十分有趣,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同样,英国绘本作家伯宁罕的作品《莎莉,离水远一点》也十分强调儿童的游戏特质,作品用两种不同的色彩来阐释成人和儿童不同的心理世界。在绘本左页,“妈妈”一直对着莎莉没完没了地叮咛,而右页的莎莉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内心早已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作者巧妙地通过两种画面的对比,向成人展示出童年时期特有的游戏精神。

六、尊重儿童的阅读乐趣

早期阅读的重要目的不在于讲授知识,而是增进儿童与图书的连接,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兴趣,养成儿童喜欢阅读的习惯。因此,早期阅读的核心旨趣是趣味性、愉悦性,这就需要绘本作家认真设计绘本的装帧、文字乃至故事主题和故事情节。首先,绘本的装帧设计要多元化,尽可能尊重幼儿动手操作的特点,在绘本设计方面引导幼儿不仅仅用眼睛看,而且可以运用多种感官来与绘本互动。例如,幼儿喜欢的洞洞书就是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探索来增进阅读的趣味性。其次,文字的设计要有韵律感,这样才能让幼儿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乐趣。第三,故事的设计要有想象力,情节可以富有曲折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宫西达也的绘本《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这本书中那只可爱又健忘的大灰狼,就像一个爱丢三落四的小孩,小读者在笑声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颠覆了传统的大灰狼形象。整个故事的设计富有想象力,能够让儿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猜你喜欢

绘本作家儿童
作家谈写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