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2021-05-24崔诗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班主任

崔诗云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小学生班主任要重视对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要全面了解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表现及成因,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做好重点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加强家校合作开展健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班主任;心理健康

随着小学生年级升高和学习任务加重等多方面的原因,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困扰与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就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小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重视观察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

要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班主任在平时注重对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了解,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一)重视观察学生心理变化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并非一时形成,而是较长时间、许多问题的积累所导致的,因此,班主任在平时要重视对学生心理变化、情绪变化、学习变化等情况进行观察了解,特别是当学生的情绪出现大的波动时,更需要加以高度关注,此时也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时机。对此班主任要做到对全班学生的性格、爱好、交往、学习能力等情况全面掌握,在此基础上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就能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有利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根据现象分析学生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问题为依据,才能提高教育效果,这就要求班主任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为此班主任在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观察的同时,还要经常根据学生表现和异常现象分析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再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也可通过班干部进行间接了解,这样能使班主任掌握学生心理变化情况,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例如,去年期末考试前,笔者发现班里的小张课堂注意力不能集中,多次出现打瞌睡的现象,课堂或课下学习常萎靡不振。虽然当时天气比较冷,但发现小张在学习时出现多汗的现象。通过对小张的观察、分析和交谈,发现他开始出现考试焦虑症,于是及时进行心理教育,使小张在较短时间内克服了考试焦现象。

二、运用多种方法,因材施教开展心理教育

要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需要班主任掌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方法与策略,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从而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掌握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依靠单一的方式方法难以产生良好效果,需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教育,因此,需要班主任掌握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方法。对此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学生存在的普遍性心理问题或个别性心理问题,可灵活运用专题教育方式,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开展集体教育;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可采用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方式进行教育;還可采用班主任、心理教师、学科教师协同教育方式,或环境渗透教育方式等,才能取得较好教育效果。

(二)因材施教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各年级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各有不同、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因此,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既要注重普遍教育,同时又要注重运用个别化的因材施教方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中要善于把握教育时机,这样才能使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良好效果。

三、突出重点对象,家校合作开展心理教育

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班主任做好重点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对班级带来的消极影响非常大,既影响班级教学与管理,又容易让给其他学生造成心理问题,因此,教师要重点做好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一些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后进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最多、最严重,对班级产生的消极影响和心理问题不容小觑,因此,班主任要把这些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采取因材施教、加强辅导、加强沟通、赏识教育等不同措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进这些学生早日转化。

(二)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每个班级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学生,如,单亲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的学生等,他们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心理比较敏感、性格孤独或孤僻、逆反心理比较重、依恋心理与行为较重、缺乏进取精神、偏激、狭隘、敌对、暴躁、神经质等心理问题。这些学生同样需要班主任重点关注,特别是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关心关爱,经常了解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就能减少他们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仅依靠学校和班主任的力量还不够,还要注重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家校合作机制,特别是要建立班主任与家长顺畅的沟通联系渠道,通过班级家长会、信息网络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多种联系渠道。这样当学生在学校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也能使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心理状况,从而能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三、结语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班主任高度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重点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阮文柳.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新教育时代,2017(23).

[2]李璐.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证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4(2):143.

[3]马雅菊.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3):6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我是小学生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