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唤醒心灵

2021-05-24杨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49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小学对策

杨梅

【摘要】德育工作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在工作中,我们一直面临着各种问题,尤其遇到具有顽固问题行为的学生,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笔者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发现,要唤醒这些学生的心灵,唯有回归最纯真质朴的“爱”。用爱的观察、沟通和对策给予学生持续的关注和爱。笔者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去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不足,成为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爱;观察与沟通;对策

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是德育的启蒙教育阶段。因此,小学生的德育不容忽视。而德育工作又是班主任的核心工作,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班主任,在学生的德育路上,笔者一直面临着好似永远解决不完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经验也没办法照搬,总有一种“老办法不管用了”的感觉。尤其是遇到具有顽固问题行为的学生,他们耗尽了我们大部分的精力,但总是收效甚微。于是,笔者“上下求索”,终于在摸索中发现,要唤醒这些学生的心灵,唯有回归最纯真质朴的“爱”。

一、“爱”的观察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笔者发现学生存在一些较顽固的问题行为时,笔者不会马上告诉家长,而是先细心观察,观察学生出现问题行为的情况和具体的表现,凭借自己的经验初步分析判断学生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同时,寻找学生在这种行为中体现出来的优秀潜质,为之后的有效沟通和对策实施打基础。

比如,小胡在三年级新班成立两三天的时间内,就有学生经常反映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于是,笔者开始细心观察他。他确实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比如拆笔,拿着笔芯去厕所玩水,又把脏水弹在同学身上,还哈哈大笑;比如,在宿舍的地板上滑水等等。于是,笔者看出来这个学生动手能力强、好奇心重、喜欢探索。但是当笔者询问他时,他总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几乎每次的开场白都是大声的一句“我没有”,并用充满惶恐的大眼睛看着笔者。所以,笔者猜测,他对承担后果有恐惧,应该是在曾经接受的教育里面有让他害怕的东西。

女生同样存在问题行为。班上一个因病迟来了几天的女生小吴,她待人热情,喜欢走近同学。但是突然有一天,好几个学生跟笔者反映,在小吴的柜子里发现了他们丢失的物品。笔者安抚了这几位学生,又开始了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不太喜欢跟她玩,但她会非常主动地接触同学,可是又很容易引起同学的不适,比如,说话不好听、用手肘撞击同学等。笔者初步判断,她渴望友谊,想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不懂跟同学相处的正确方式,拿东西的行为可能是“报复”。同时,笔者也看到了她非常乐于帮助同学。

二、“爱”的沟通

有了前期的观察作基础,就可以进行下一步。通过比较全方位的沟通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同时得到更多信息,帮助自己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

首先,与学生沟通。在沟通中了解他们做这种行为时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这种行为的,家长是否知道,知道的话平时是怎么处理的,等等。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认可他们通过这种行为体现出来的潜在优点,明确告诉他们行为错误在哪里,希望他改正,并表示为了帮助他们,笔者会跟他们的家长聊一聊,但不是告状,而是希望他们变得更优秀,这就是放进了“爱”的沟通。

然后,与家长沟通。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告诉家长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自己做了怎样的引导,效果怎么样,需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迫切需要家长的配合帮助。过程中,一定要融入对学生真心的“爱”,让家长感受到真诚。始终站在共同帮助学生的角度,认可家长的辛苦付出,理解家长的想法,以此得到家长的信任与认可,与家长结为“盟友”。当然,教师与家长要一起对付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上的不足。只有思想上统一了,家长才会接纳我们的建议并且作出改变。因为,很多学生的问题大都由家庭因素导致的,如果家长不配合,我们将事倍功半。

像笔者在与小胡的妈妈沟通时,首先真心地认可了小胡的优点,再说出小胡不承认错误的表现,然后委婉地指出自己的猜测“孩子在家犯错,您是否过于严厉?”结果证实了笔者的猜测,家长的家庭教育缺乏耐心,小胡经常挨打,于是,形成了如此的“条件反射”。因此,笔者建议家长今后采取柔和的方式,她也接纳了。而笔者则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当小胡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时,笔者会告诉他,不会罚他,只要他承认错误并道歉。不久后,他已经能勇于承认错误,母亲也反映小胡情绪稳定一些,也开始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

三、“爱”的策略

在充分了解了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制定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有“爱”的策略不是“千人一法”,而是“一人一法”,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纠正学生的不足,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每周有进步。

如,学生小周,一开始就发现他不喜欢受约束,不遵守纪律,甚至会在教师指出他错误的时候顶撞教师。笔者观察了他两三天,发现他爱表现、活跃,渴望认可。于是,考虑以一个身份来约束他,同时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就安排他做他想做的劳动委员。在他做劳动委员的过程中,笔者会帮助他做得更好,并不断认可他的能力,在班上将他树立成榜样,帮他得到同学们的认可,他开始信任尊敬笔者,并且能听得进去笔者指出的错误和给予的建议。但他的问题行为实在太多,从课堂到路队,再到饭堂宿舍。为了逐个击破,笔者就帮他分解成了一个个小目標,再帮他改善。比如,最棘手的上课随意插言,他同意慢慢改,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笔者就让他写张纸条贴在桌上,并且在课堂上提醒他别把优点变缺点。慢慢地,他在笔者的课上就不插言了,但仍然在别的课上插言。于是,笔者认可他的进步,顺势提出下一阶段的目标,而后,他真的有进步。直到现在四年级,他仍然还有很多常规的问题行为等待改善。但笔者相信“爱”能感化他,唤醒内心那个优秀的他。

再比如,学生小彭,性格冲动,起初会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对同学大打出手,甚至打肿女生的鼻梁。正是因为这样,愿意和他一起玩的同学很少,大家排斥他。可是,他又非常渴望友谊,却苦于方式不恰当。于是,笔者找到一位很懂得控制自己情绪、性格温和的同学,安排他们同宿舍,再征求这位同学的意见,问他能否帮助他控制情绪,适时提醒他。这位同学欣然接受了,俩人还在笔者的要求下设定了一个暗号“冲动是魔鬼”,每当发现小彭情绪不对时,就以此提醒他。这个方法见效了,小彭的冲动行为减少了。

四、持续的“爱”

笔者认为,有顽固问题行为的学生最需要的往往是最简单的爱,就跟婴儿哭闹一样,他们不懂用正确的方式去获取,只能通过这些行为或引起关注、或发泄不满,等等。而这种爱需要是持续的,形式又是灵活的,非常不容易,需要极大的诚心、包容心和耐心。因此,我们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学生,应给予持续的关注,对问题行为的改善也应提供持续的帮助,这是一场“持久战”,坚持方能取胜。

总之,“爱”是唤醒学生心灵最强有力的力量,而笔者一直都是真心投入地去爱学生们,因为,笔者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怎样的教师,自己就想努力成为这样的教师。笔者希望最大程度地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去帮助他们改善自己的不足。笔者清楚,虽然这项工作不容易,但是只要能给学生的成长之路送去一丝光亮,为人师者,就应该一直坚持这样做。

猜你喜欢

班主任工作小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