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舟”何以如此之轻
2021-05-24马雨竹
马雨竹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在各所学校纷纷展开。线上教学不仅及时解决了因不能开学而无法进行教育活动的棘手问题,也打破了教师“一班一课”的教学常规,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便捷。但与此同时,不少学生也因此產生了强烈的不适感,某学校两名初中生因抵触网络教学,甚至做出了某些极端的事情。作为教师,笔者深深地感知到生命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是我们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尊重生命,提升生命教育的高度
生命之殇,任谁都难以承受。我国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倡导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便是生命教育的开端。但反观当下教育生态,遗憾的是,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未把尊重生命放在首位。学生十分缺乏生命教育。因此,树立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我们应当全力以赴,刻不容缓。
二、敬畏生命,拓展生命教育的宽度
无论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逝世的同胞,还是在扑救“5·7”火灾中牺牲的烈士,他们的亡故时刻警醒着我们要敬畏生命。相比较下,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报道,令人错愕,令人震惊,更令人惋惜。其实,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随处都有生命教育的契机。我们可以在每日晨会中,向学生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可以在每周班会中,由学生分享对珍贵时光的体验,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体现。
三、热爱生命,升华生命教育的意义
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心灵的事业,“学校”少了生命教育的课程,便成了刻板的“教校”;教师少了生命教育的传递,便成了教书的“机器”。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热爱生命,了解生命呢?其实,教育中自有答案。在教学目标上,教师应当更关注学生情感、意志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提高与学生的沟通;在教学结果上,教师应当对易犯错的学生多一份包容,对不完美的作业多一份教导。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与学生共情、与学生共心,体会生命的意义。
生命教育的使命注定任重而道远,它像一座警钟,时刻回响在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各界人士的耳边、脑海、心中。我们生逢其时,亦重任在肩。为了每位学生的合格,为了更多学生的优秀,我们共同努力,相信不久的将来,学生的生命之舟一定会扬帆远航,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