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力障碍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调查

2021-05-24周丽岚余菊芬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传染病听力障碍

周丽岚,余菊芬

(乐山师范学院 特殊教育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0 引言

传染病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健康信息,运用相关信息,防治传染病,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提升个人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扩散与流行[2]。听力障碍大学生由于感官、认知等方面的障碍以及环境中支持的局限,在信息获取的渠道上受到限制,加上其认知的特殊性,在信息的理解方面也存在较大困难。大学校园人员密集,人口流动性大。如果听障大学生缺乏防控意识,不了解传染病相关知识以及防护措施,一旦患上传染病就很容易引起大面积的传染,危及师生乃至社会的健康安全。所以听障大学生是否具备传染病健康素养对维护学校师生的健康,对校园和社会的传染病防控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听障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为普及传染病健康素养相关知识与技能,提高听障大学生传染病预防素养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20年2月采用问卷星线上平台对乐山师范学院、天津理工大学等340名听障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回收有效问卷329份,有效回收率为96.8%。其中男生141人(42.9%),女生188人(57.1%);大一146人(44.4%),大二102人(31.0%),大三62人(18.8%),大四19人(5.8%);特殊教育专业73人(22.2%),设计专业158人(48.0%),计算机专业87人(26.4%),其他专业11人(3.3%);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177人(53.8%),城镇的152人(46.2%);听力障碍等级未定级6人(1.8%),一级243人(73.9%),二级65人(19.8%),三级11人(3.3%),四级4人(1.2%)。

1.2 研究工具

a)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听力障碍等级等。

b)传染病健康素养问卷:选取经过专家讨论和修改后的《北京市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调查问卷》[3-4],该问卷有3个维度,分别是传染病相关基本知识和理念(以下简称“知识”)、传染病相关的生活方式与行为(以下简称“行为”)及传染病相关的技能(以下简称“技能”)。题型包括单选题(19个)和多选题(5个)两种题型,单选题回答正确计1分,回答错误0分;多选题全部回答正确计1分,多选、错选、漏选0分。问卷总分24分,得分越高,说明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越高。参考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中关于具备传染病预防素养判定标准:得分在传染病预防素养各个指标及总分数的80%及以上表示具备传染病预防基本素养[5]。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 结果

2.1 听障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整体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听障大学生传染病健康总素养得分为“12.43±3.75”分,知识、行为和技能得分分别为“4.02±2.22”分、“6.88±1.81”分和“1.52±1.24”分。听障大学生具备传染病健康知识素养、行为素养、技能素养和总素养的比例分别为5.2% 、18.2% 、51.1% 和 4.6%。

从各题项来看,正确率达到90%的仅1项,其中“狂犬病预防措施”“正规拔牙机构的选择”“体温计的正确使用”以及“出行地流行病情况的关注”几项正确率较高,均在80%以上,但是对“乙肝感染途径”的知晓率最低,仅10.3%,对“发热的评定标准”“化验单结果的理解”“注重就餐餐馆卫生条件”“艾滋病的感染途径”等6项题目知晓度均小于30%,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听力障碍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正确率低于50%的题项

2.2 不同组别听力障碍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差异性分析

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和听障程度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不同性别听力障碍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比较分)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听障大学生在传染病健康素养各维度得分上有所不同,但并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不同组别听力障碍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比较分)

表3数据表明,大三听障学生在传染病健康总素养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设计专业听障大学生在传染病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和总素养得分上均低于特殊教育、计算机和其他专业的听障学生,其中其知识素养和总素养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障大学生在传染病知识、行为、技能和总素养得分上差异显著,城镇听障大学生高于农村的听障大学生(P<0.05)。未评定等级的听障大学生传染病行为素养得分显著低于一、二、三、四级听障大学生(P<0.05)。

2.3 不同组别听力障碍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性分析

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和听障程度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4和表5。

表4 不同组别听障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表4显示,男性听障大学生在传染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维度上具备率显著高于女性,但在行为维度具备率低于女性(P<0.05)。设计专业听障大学生传染病总素养具备率显著低于特殊教育、计算机和其他专业的听障大学生。设计专业听障大学生传染病知识素养具备率显著低于特殊教育和计算机两类专业的学生(P<0.05)。家住城镇的听障大学生在传染病行为素养和技能素养两方面具备率分别为23.7%和57.2%,显著高于家住农村的听障大学生(P<0.05)。

表5 不同年级、听力障碍等级听障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比较(%)

续表

虽然不同年级和不同听力障碍等级的听障学生在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的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根据表5数据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听障大学生各维度具备率无显著差异。不同听力障碍等级的听障学生在传染病健康素养具备率各维度差异也不显著,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与分析

大学校园是人口高度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场所,一旦传染病引发,传播速度快且控制难度大。有研究显示,全国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全国传染病突然卫生公共事件总起数的85.64%,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6]。学生健康素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是威胁校园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传染病健康素养又是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听障学生主要用手语进行沟通交流,手语的特殊性导致学生会随时触碰到环境中的各类物体和自己的身体,加大了传染病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提升听障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是学校健康素养教育,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重点关注的部分。

3.1 听力障碍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整体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听力障碍大学生对于一般常识性的知识、行为和技能掌握情况较好,可能与其自身经历有关,因其生理障碍和生活习惯的特殊性,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把学生德育教育作为教学重点之一,特别强调特殊学生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基本常识性素养知识也就相对较高。如洗手,温度计的使用等。但对于相对专业一点的传染病防控知识、行为和技能掌握,如发热的判断标准、甲肝和乙肝的传播途径、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的行为等知晓率都很低,这与以往的研究[7]基本一致。听力障碍学生知识接受渠道狭窄,认知方式存在特殊性,普通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无法达到教育目的,导致其知识、行为、技能素养水平和整体素养水平均较低。

3.2 不同组别听力障碍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差异性分析

研究显示,男性听障大学生在传染病知识素养和技能素养方面的具备率高于女性听障大学生,但行为素养的具备率低于女性听障学生(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虽然男性听障大学生对传染病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的知晓度高于女性听障大学生,但女性大学生普遍更加注重个人卫生,对已有传染病健康素养经验的执行力比男生强。大三听障学生在传染病总素养上的得分高于大一、大二学生(P<0.05)。各年级听障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各维度和总素养具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大三听障学生在传染病的知识、行为和技能三个维度的素养上正确率略高,使其总素养得分较高,但整体具备率差异不显著。

调查结果显示,设计专业听障大学生在传染病知识素养得分和总素养的得分与具备率上都低于其他三类专业听障大学生,且存在显著差异。设计类的听障学生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处于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中,教学内容狭窄且较之于其他几个专业内容相对简单,学校对其开设除高校单招考试所需的科目和一般常识性科目外,更注重设计类技能的专业培训,对传染病健康素养关注较少,导致其知识经验不足,进入大学后也处于相对“隔离”的环境,传染病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经验普及受限。相较于这部分学生,特殊教育、计算机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也处于封闭的场所,相关传染知识经验欠缺,但进入高校后,在“融合”的教育环境中生活学习,与普通学生沟通交往机会增多,接受知识经验的内容和渠道都相对丰富,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都优于设计专业听障学生,传染病等生活常识具备率也就相对更高。

研究显示,来自城镇的听障大学生在传染病知识素养和总素养的得分,以及传染病行为素养得分与具备率和技能素养的得分与具备率上均高于来自农村的听障大学生,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8-10]。其原因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配和健康信息可及性相关[11]。加之城镇出身的听障学生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教育意识较强,且能运用简单的手语对孩子进行相关传染病健康知识的普及,且城镇家庭网络现代化媒体普及度高,学生在日常浏览网页的过程中也能获取相关信息。因此,来自城镇的听障大学生传染病素养高于来自农村地区学生。

4 建议

综上所述,听力障碍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根据研究呈现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a)因材施教,制定针对性传染病健康素养教育方案。相关部门及学校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加强听障大学生传染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国的健康教育研究课题逐渐从整个社会群体扩展到细分群体。然而,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依然较低[12]。说明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和实施的有效性还不够,有关部门,应考虑到听障学生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抽象概括能力较弱等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采用可视化,体验式等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确保健康教育知识传达的有效性。

b)提升宣传力,强化大学生健康素养。加强高校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的专注度和重视度。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13],各高校应切实贯彻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利用各类资源,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促进体系,督促各类学生掌握健康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具备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14]。

c)完善软硬件设施,丰富不同地区大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对于网络资源滞后的地区获取健康教育信息本就困难,此外,当前健康教育与促进的相关宣传活动主要在城市社区举办,没有深入到乡镇。此为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盲点,有关部门应重视各个地区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开展情况,确保各类大学生获取健康教育有关信息的渠道多样且通畅,增强农村地区听障学生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以及相关行为和技能的掌握。

猜你喜欢

传染病听力障碍
为何中年婚姻障碍多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