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球蛋白M检测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急性感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5-24孙红启黄闪杨俊梅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化学发光入院核酸

孙红启,黄闪,杨俊梅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a.郑州市儿童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b.血液肿瘤科,河南 郑州 450018)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主要的病原体[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全球有3 310万患儿因RSV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2]。在我国,RSV引发ALRTI的发生率约为3.1%,占儿童ALRTI发病原因的18.7%[3-5]。儿童早期RSV感染多数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随着病情的进展,RSV会引发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婴儿或小于2岁的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病初期通常存在2~4 d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很快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喘息甚至出现呼吸急促、呼吸费力和喂养困难等[3]。血清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是常见的早期诊断呼吸道感染的指标。本研究应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RSV IgM,计算入院时核酸阳性患者的IgM检出率,以及IgM用来早期诊断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佳检出时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入院的2 236例患儿。在2 236例患儿中,男1 378例(61.63%),女858例(38.37%),男女比例为1.61∶1,年龄0~14岁,中位年龄1.91(0.93,4.00)岁。临床表现为发热1 746例(78.09%)、咳嗽2 204例(98.57%)和喘息1 194例(53.40%);临床诊断为肺炎1 486例(66.46%)、支气管炎485例(21.69%)、扁桃体炎265例(11.85%)。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仪器与试剂RSV核酸提取、检测试剂均由安图生物提供。使用美国ABI 7500型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仪器进行实时荧光定量分析,CT值<34为核酸检测阳性。应用安图生物RSV IgM检测试剂盒(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M,检测仪器为安图生物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AutoLumo A2000 Plus。S/CO值≥1.0判定为阳性,<1.0判定为阴性。

1.3 标本收集与检测入院时采集患儿口咽拭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SV核酸;采集静脉血清,应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RSV IgM。对于RSV核酸检测阳性的患儿,收集入院当天采集的静脉血清样本,编号、保存,并跟踪患儿的住院时间,在住院4 d后出院之前再次采集静脉血清样本并编号保存,用于监测IgM的动态变化。所有血清样本均无溶血、黄疸、脂浊,-20 ℃冰冻保存至检测时。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

2 结果

2.1 单份血清RSV IgM检出情况入院时,90例患儿RSV核酸检测阳性,其中69例仅采集到初次血清。仅采集到初次血清的69例患儿中RSV IgM检出阳性26例,检出率为37.68%。

2.2 双份血清RSV IgM检出情况在采集到双份血清的21例患儿中,初次血清RSV IgM检出阳性9例,检出率为42.86%,第2次血清RSV IgM检出阳性18例,检出率为85.71%。10例患儿IgM出现了阳转,11例患儿IgM S/CO值升高4倍以上。3例患儿第2份血清IgM检测阴性,均为入院后第4天的样本;入院第5天及以上的10例患儿血清IgM检测均为阳性,检出率为100.00%。见表1。

表1 21例RSV核酸阳性患儿双份血清IgM检测结果

3 讨论

RSV是导致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尤其早产儿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免疫缺陷的婴幼儿被RSV感染后的病情更重[3]。确定RSV感染必须以病原学结果为依据。目前临床诊断RSV感染的方法主要是抗原检测及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阳性意味着病毒处于活跃的复制、增殖状态,急性期过后很快转阴性,但该方法的敏感性较核酸检测低。用于RSV检测的适宜样本类型主要包括鼻咽拭子、鼻咽部吸出物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抗原或核酸检测结果会受样本质量的影响,采样位置不正确或未采集到足够多的样本会导致灵敏度偏低,另外部分患者的呼吸道黏膜通常是干燥的,鼻咽分泌物少会影响检测结果[6]。

通过检测单份血清中IgM来诊断病原体急性感染的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如诊断甲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感染。IgM一般在感染后10 d产生。不同病原体感染后的潜伏期不同,导致患者发病后入院时检测的IgM阳性率不同,如甲肝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约为30 d,风疹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14~21 d,待患者发病时即使存在个体差异,IgM也基本已经产生,此时检测效果较好[7]。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较短,如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只有1~2 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为3~7 d,RSV感染的中位潜伏期为4.4 d[8]。因此,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发病后入院检测时IgM可能尚未产生。Welliver等[9]研究发现,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发病4 d抗体检出率为22.7%,发病5~9 d检出率可达72.2%。Vikerfors等[10]研究报道在RSV感染后发病5 d内、6~10 d、11~30 d时IgM的检出率分别为6.7%、75.0%、74.4%。

准确地检测样本中的IgM比较困难,容易受较多因素的干扰,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间接法和捕获法,不同方法的灵敏度不同导致得出的结论有差别。使用捕获法检测IgM可以避免样本中特异性IgG抗体的干扰,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11]。本研究使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捕获法检测21例核酸阳性患者的双份血清,入院初次血清IgM检出率为42.86%,第2次血清IgM检出率为85.71%。第2份未检出的3例患儿血清均为入院后第4天的样本,入院后第5天及以后的样本IgM检出率达到100.00%,检出率高于国外文献报道[9-10]。尽管IgM检测存在窗口期,在发病入院时IgM检出率为30%~40%,但是在入院4 d后IgM检出率迅速上升至85%以上。

核酸、抗原、IgM在RSV急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各有利弊。使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RSV IgM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RSV急性感染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入院4 d后再次采集血清检测IgM,能够达到最佳检出率。

猜你喜欢

化学发光入院核酸
全员核酸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核酸检测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氧化锌纳米颗粒增强鲁米诺EDTA化学发光测定咖啡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