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的无锡人

2021-05-24郁有满

江苏地方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商务印书馆无锡上海

◎郁有满

(江苏无锡214001)

商务印书馆,1897年由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等创设于上海,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开始。“在近百年思想文化和学术史上,北京大学和商务印书馆是两大重镇,是中西思想文化的两大汇聚点,它们一南一北,齐寿并峙,相互呼应,成为中国20世纪学术文化的双子星座。”[1]这个清末崛起的颇具影响力的现代出版机构,不仅拥有全国一流的编译阵容、一流的印刷设备与技术,而且拥有庞大健全的发行网络,是中国近现代最大的文化出版企业。

从清末开始,无锡人至上海创业从业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从事文化事业的人不在少数。如文明书局、中华书局、北新书局、泰东书局、商务印书馆等,都有一批无锡人。在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历史上,无锡人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令人瞩目。

创下多项第一的孙毓修

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中有两个人善骈体,一是孙毓修,一是王西神,两人都是无锡人[2]。孙毓修(1871—1922),无锡城郊孙巷人,秀才,在清末南菁书院攻八股制艺,又从缪荃孙学版本目录。1902年随美国女牧师学英文,还写了《中英文字比较论》一卷,可见英文水平很高。1907年,孙毓修的同乡、银行家沈缦云给商务馆写信推荐孙,并附寄了孙翻译的《地理读本》,该书曾交给广智、图书、乐群等出版社,“皆不纳”。张元济读了该书序言部分,很快回信,表示“极愿延聘”,孙毓修遂入馆,被聘为国文部和英文部主任。1908年,孙参照西欧童话传说,编译《无猫园》《大拇指》等儿童读物。自1908年11月至1923年9月,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了由孙毓修编译、编撰的“童话”丛书,共3集计102种作品。除第三集4种由郑振铎编译外,其余都由孙主编。这些读物成为中国最早出版的童话,使儿童文学成为独立的图书、文学类目[3],哺育了一代作家,并使文学注入新气象,孙毓修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山祖师”。1910年始,孙毓修先后主编出版《少年杂志》“少年”丛书。孙氏的编译主要取材于一部英国人阿瑟米编辑出版的《少儿百科全书》,有世界各国的故事和人物传略,因此获得了丰富的资料源泉。他被誉为“在五四前的十年中,使中国儿童能够汲取异域文化养料,享受外国儿童文学的一些优秀作品,这是不应忘怀的劳作”。

孙毓修是茅盾(沈雁冰)的师傅,对茅盾有提携之恩。茅盾在1916年进商务编译所后一个月即从英文部调至国文部,成为孙毓修编写童话集的助手。“童话”稿费高,每篇数十元,茅盾先后编写17册,共计27篇,这是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孙毓修对茅盾说:“我们要编一本开风气的书,中国寓言。”并对茅盾整理出版《中国寓言初编》给予大力支持。

1909年,商务馆将编译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参考书籍的图书馆定名为“涵芬楼”。1916—1921年,孙毓修在商务印书馆编印《涵芬楼秘笈》共10集、52种、80册。涵芬楼后建成东方图书馆。孙还编印“四部丛刊”初编。著作有《四部丛刊书录》《中国雕版源流考》等。《江南阅书记》是叙述到南京江南图书馆借阅书目的经过,茅盾也曾随他去过两次。孙还编译《欧洲游记》,很受欢迎。还编撰《常识谈话》“演义丛书”《模范军人》和《新说书》等科普读物。孙毓修在商务馆开创了多项第一,除编“童话”丛书外,撰写的《图书馆》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公共图书馆活动的图书馆学著作;他编译的《欧美小说丛谈》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介绍西方文学家及其作品的评论专集。

孙毓修喜藏书,极盛时,其“小渌天”书斋藏有上万种古籍。1922年,孙毓修因脑溢血突然病逝。孙毓修的儿子孙贵定曾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曾写成《旅欧日记》,在《少年杂志》上发表。孙贵定是著名教育家,曾在厦门大学任教授,创办了中国大学第一个新闻系。据黄裳的文章,孙氏后人20世纪50年代初仍住在上海瑞金二路,“小渌天”最后一批藏书即从这里散出。

多面手王蕴章、蔡文森

包天笑回忆,在商务印书馆,常州人最多,次之为无锡人,如王蕴章、蔡文森[4]。这两人与孙毓修一样是商务馆早期的文化人。

王蕴章(1884—1942),字莼农,号西神。16岁中举。自清末至民国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十余年,参与编辑首版《辞源》,主编《小说月报》和《妇女杂志》。茅盾曾对王蕴章有一段评价:“有人说他曾为某省巡抚衙门的幕僚。他亦懂英文。他不是鸳鸯蝴蝶派,但他属于当时封建思想的旧文人一类,则从他的诗、词与杂纂掌故之书,可以断定。他曾在《小说月报》上连载的《燃脂余韵》,是搜罗清代闺秀诗文、词曲、歌赋铭诔,并详述这些女作者的遗闻轶事。写这本书,他花了些工夫。这本书也有点史料价值,但终不免于‘玩物丧志’之讥。”[5]1912年,任职民国临时政府,因不合己意而辞职。应沈缦云之约,游历南洋各国。回上海后仍在商务馆主编两杂志,直至1921年杂志革新,更换主编为止。后在沪江大学、南方大学、暨南大学任国文教授,上海《新闻报》秘书、编辑、主笔,任上海正风文学院主持人。擅写小说,并通诗词,会写剧本,工书法,喜收藏,有《梁溪词话》《西神小说集》等著作多种,著传奇杂剧8种,补订他人所作传奇1种。参加柳亚子等所办的南社。他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法家、教育家。

王蕴章主编《小说月报》期间曾发生钱基博与林纾相争的轶事。钱基博年轻时喜欢写人物故事与武侠小说,自1913年起即在商务馆《小说月报》上发表《魏铁三传》,1914年更是每月在该刊发表文章。以后又在《妇女杂志》上发表文章。钱的武侠小说在1914年《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得到读者好评,但也引起同样是投稿者、著名小说家林纾的不快,林纾多有阻挠,但林的所为又引起商务馆另一著名人士恽铁樵的不满[6]。

蔡 文 森(1872—1948),字松如,是无锡实业家蔡缄三之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与人创办理化研究会,曾任锡金师范学堂校长。1907年,经士绅胡雨人介绍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其间,商务馆陆尔奎发起编辑《辞源》。吴稚晖称参与者:“闳雅如高梦旦先生,通博如傅伟平先生,与吾乡名流若蔡松如先生类者,穷年相聚,止治此一事。”以后蔡又参与编辑《辞源续编》《中国人名大词典》等,编译《德国教育之精神》。蔡还编著《日本议会纪事全编》《十六国议院典例》《销货法五百种》《实验简易理化器械制造法》《食品经济学》《高等小学英文读本》《学校参观法》,校订有《国音白话注学生字典》,可看出当时的时事热点与他所关注的方面。1922年,蔡辞职回锡,任九丰面粉厂厂长(后任总稽查)。抗战时避居上海[7]。

女报人胡彬夏

20世纪3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及印刷制造厂全景

胡彬夏(1888—1931),女,无锡堰桥村前人。科学家胡敦复之妹,近代著名女性活动家。1903年、1907年先后赴日本、美国留学,1914年大学毕业回国后在多所大学任教。1916年,商务印书馆借胡的声望吸引读者,由胡任《妇女杂志》编辑主任,实际仍由王蕴章主持。其时,正值辛亥革命后妇女运动低潮,胡在第二卷上连续发表十余篇社论,延续了美国留学时期的立场,主张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改良家庭即整顿社会,认为女性的天职是建设新家庭,提出女性以教育服务于社会是20世纪的新精神[8]。此后她长期从事妇女、教育工作。胡适曾与胡彬夏有过交往,认为她“聪慧和蔼,读书多所涉猎,议论甚有见地,为新女界不可多得之人物”。

胡彬夏主持笔政,这在当时知识界引起反响。邹韬奋在其自述性文章中称:“在我年幼的时候,知道担任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妇女杂志》笔政的朱胡彬夏(注:胡彬夏嫁给朱庭祺后叫朱胡彬夏),在当时算是有革命性的‘前进的’女子了”。南社诗人范烟桥撰文回忆其与钱基博交往,也曾提到胡彬夏与《妇女杂志》:“他(指钱基博)在丽则女子中学教国文,当时胡彬夏女士主编商务印书馆的《妇女杂志》,他把女弟子的作文,润饰一过,寄去披露,着实费了些心血。”后来,在回顾晚清、民国时期女子办报历史时,著名报人戈公振曾如此评价:“女子之服务于报界,我国以裘毓芳为最早,次之,则为陈撷芬和胡彬夏。”

糜氏家族的影响

商务印书馆无论是中共早期建党还是在印刷事业上,都与无锡糜氏家族成员有关。

糜文溶(1898—1968),无锡玉祁人,早年在上海五金店、米店当店员,后在一品香餐馆做服务员,因为练得一手好字,被清末状元张謇和上海画家王一亭看中,于1915年介绍进商务印书馆,跟浙江鄞县人郁厚培(商务印书馆发起人之一郁厚坤之幼弟,郁厚坤的姐夫是商务馆创办人之一鲍咸昌,郁厚培曾赴欧洲考察,任商务印刷所副所长、厂长)学印刷技术。商务印书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期的重镇,所出版的期刊刊载过恽代英、向警予等撰写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中共一成立就把商务印书馆列为优先发动、组织和领导城市工人运动的“重要据点”和可以依傍的力量。1923年7月8日,召开上海中共党员全体大会,将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改组为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5位执行委员,商务印书馆就占了两席,糜文溶的入党介绍人徐梅坤和茅盾入选。从五卅运动到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商务印书馆职工不但是参与者,而且是中坚力量。因此,商务印书馆被视为“革命大本营”。1921年到1927年,商务印书馆内有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近200名。陈云后来在谈起自己在商务印书馆的工作时,曾颇感自豪地说:商务党、团、工会组织阵容之强,党、团员人数之多,在上海各产业中居于首位。董亦湘、杨贤江、恽雨棠、陈云等都出于此馆。茅盾曾有回忆:“1921年冬,有人拿着党中央的介绍信到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来找我。这人便是徐梅坤。他从前在杭州做排字工人,现在到上海,使命是组织上海印刷工人的工会。商务印书馆印刷所,是一个重点,徐梅坤要在这里开展工作,找我商量。当时我主编《小说月报》,常常因为临时改换版面式样,自己到印刷所去(就在编译所的旁边),因此和排字及拼版工人熟悉了,也认识了技术工人糜文溶和柳普青,这两位文化程度相当高,我把他们介绍给徐梅坤,并商定先在工人中发展党、团员。”[9]柳普青一作柳溥庆,后与糜长期同事。1921年冬或1922年初,茅盾和徐梅坤首先介绍印刷所影印部技工糜文溶入党,介绍柳普青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糜文溶是商务馆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也是无锡籍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无锡的党组织建立与他也有关。他于1923年春在家乡组织青城导社,传播革命的种子。这是无锡第一个由中共领导的进步团体。在青城导社7个总务委员中,就有唐光明、顾庆、糜文浩等多人后成为中共党员。宜兴人张效良于1922年回国后,是经糜文溶介绍参加革命,于1923年9月加入中共。随后受上海区执委委派到无锡,通过糜文溶介绍,结识唐光明、糜辉、徐萼芳等进步青年,并介绍后两人入团,又介绍薛萼果(孙冶方)、顾葆仁入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无锡团支部,并准备建立党组织,因张生病回宜兴休养而中断。此后,由糜文溶商务馆同事董亦湘到锡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受糜文溶的影响,其堂弟糜文元于1925年在上海入党,并作为上海劳工代表赴苏联参加会议。1925年12月28日,糜文溶与董亦湘到无锡,指导无锡国民会议召开。董随即在无锡将唐光明、薛萼果、徐萼芳等发展为党员,并建立党组织。1927年,商务印书馆的工人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参加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糜文溶参加起义。

糜文溶长期从事印刷事业。1932年淞沪战役时,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印刷所及东方图书馆全部焚毁。他参加筹建新厂,被任命为平版厂厂长助理兼彩印股股长,主管全厂技术工作。1933年5月,曾任中国第一个印刷学术团体“中国印刷学会”的理事兼书记。1937年被任命为香港分厂副厂长兼特种印件股股长。1941年12月,到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任襄理,创办重庆印刷厂并任厂长,成为中国钞券印刷的先驱,有多名商务印书馆的无锡同乡随他到重庆从事印钞工作。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中央印刷厂北平厂厂长、上海厂总管理处协理。1949年冬,调北京先后在全国出版总署出版处、新华印刷厂总管理处、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工作。曾与柳普青、何步云合编《印刷词典》。

糜文浩(1901—1927),糜文溶之弟。1923年2月,参与发起组织青城导社。不久,由郑振铎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同年上半年,进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参加中国孤星社。1924年,经杨贤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秋提前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上海区委沪西支部组织委员,负责工会工作。1926年为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人员,妻子王采贞担任中共中央的秘密交通员。1927年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夕,糜文浩具体负责枪支弹药和其他军需物品的筹集与供应工作。武装起义时,直接投入南市区的战斗。起义胜利后,调任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编辑部主任。“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平民日报》被查封。按中共地下组织指令,《平民日报》改名为《青天白日报》,秘密出版。同年5月8日被捕,5月11日,就义于上海枫林桥刑场。

糜文焕(1908—1986),无锡玉祁人。1920年,就读于省立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24年,至上海商务印书馆图书部学习、工作,并入天光艺术会和晨光美术会学画。受其兄中共党员糜文溶、糜文浩影响,1926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在上海艺术大学听课,并在新华艺术大学图画音乐系学习,从事工艺美术和绘画等活动。1930年3月,参加上海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1932年离开商务印书馆,后长期从事绘画、印刷事业。糜文焕是民国“书装家”,在书籍装帧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51年,任儿童读物联营书店经理。又因上海市副市长金仲华邀请,到上海《中国建设》杂志社任美术设计和出版工作。1953年,随杂志社迁往北京。他长期任设计出版组组长、彩色委员会委员和美术编辑,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今日之儿童美术》等。

糜文定(1910—1988),无锡玉祁人。1927年考入商务印书馆学习印刷技术。1932年后,历任商务馆平版厂影写版车间主任,香港分厂影写版车间主任、工务课主任,江西赣县分厂工务课主任,1944年商务馆迁福建连城后任分厂副厂长。1950—1974年,在北京任青年印刷厂厂长。退休后合作著有《照相凹版印刷工艺》,是中国印刷业颇有成就的技师。

糜望斗,1917年生,1931年到上海凹版公司当艺徒,后进商务印书馆平版厂任临时制版工,1940年任香港分厂技工。1941年随糜文溶到重庆,从事印钞工作。1944年赴美国学习钢凹版制版技术。1946年底回国。1949年后在五四二厂任职。1964年获国家科技发明奖。

华沛苍,与糜文溶同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工作,1924年与糜为同一支部党员,董亦湘任支部书记,华任干事。华后来由党派遣至苏联学习。

自1929年至193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万有文库”丛书1721种4000册,内容广泛如百科全书,全国一大批学者参与其事,无锡籍学者有张廷金、过探先、陈博文、胡鸿基、唐庆增、顾复、邹钟琳、钱基博、钱穆、孙毓修、丁福保、杨荫溥、胡颜立、胡明复、祝世康、高践四等,亦为出版界的一大盛事[10]。

无锡人的著作有许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那是另一个话题了。

猜你喜欢

商务印书馆无锡上海
无锡一棉
最有思想的句子
无锡确定11月1日为“无锡企业家日”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无锡
商务印书馆120年
由2016年无锡中考17题说起
商务印书馆喜迎120年大庆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